人生迈过四道坎儿(图)
2009年03月19日 19:44山西新闻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孟烦了——张译

如果说“康团队”是一个亲切的家庭,那么原班人马演绎《我的团长我的团》时缺少了张译,这个家就是不完整的。

很多人认识张译,是源自《士兵突击》的班长“史今”,其实他还演过其他电视剧,比如在《乔家大院》里扮演了乔致庸的跟班“长顺”——那个有着小龅牙、佝偻着背、说话有些结巴的小伙计。那时,相信胡玫都没有想过张译会如此火。

一直埋没的张译幸被康导识拔,从《民工》到《士兵突击》,好运当头之际再度领衔《团长》。其实,在他的好时代到来之前,张译已经迈过了艰难的四道坎儿。

第一道坎儿:入行

“一个好演员,要想成功,就得迈过五道坎儿,过一个坎儿就能提升一级。”这话虽不是“圣旨”,但却是至理名言,这是张译在拍《乔家大院》时和陈建斌悟出来的。

退伍前,张译一直是部队的文艺兵,在原单位从政委到编导室主任都说过同样一句话,“张译,如果你演戏就是一个死”,这个否定让张译一直觉得自己演不了戏,而他的博客也取名为“不像演员的演员张译”。别看现在张译被人称为演技派高手,但在他敏感的心中,那个评价一直影响着他。“心魔”是张译成功道路上的第一道坎儿。

第二道坎儿:编剧

带着“心魔”,张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道路,干不成演员就改行编剧本,但这条道路也是荆棘密布。

“故事梗概都通过了,但写到第18集、大概有二三十万字的时候,老板突然说不要了,我一分钱也没拿到。”那时候张译租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屋子内,每天只吃一顿饭,“就吃午饭,我住的那个地方有个卖石锅拌饭的小店铺,谈不上正宗,但起码有一颗鸡蛋,有米饭、还有咸菜,可以让我吃饱。”张译记得很清楚,石锅拌饭当时卖6元钱,他足足吃了两个多月。

第三道坎儿:小角色

《士兵突击》的前身是战友话剧团一部话剧,叫《爱尔纳突击》,而今天人见人爱的“史班长”当年身兼数职,当“活道具”、群众演员,负责画外音、场记,还扮演“袁朗”的替身B角。“这B角什么概念呢?就是A角不死,你就基本上不了台,一部话剧演了三年,我硬是没演成袁朗,倒是以群众演员身份上台演过警察一角。不过就一句话‘5498,时间到了。’我就动了动心思,活生生拖延到了两句,‘5498,时间到了;时间到了,5498!’”就这样,张译在台上多露了一秒钟脸。

第四道坎儿:《民工》

能当上“史班长”,完全是因为张译在康洪雷导演的《民工》中的出色表现。通过该剧,张译知道了怎么做个好演员,也享受到了“主角”的待遇——可以在拍摄期间无条件地使用磁带,并且不会挨导演的骂。“即便你演得再差,康导都不会骂人,反而小心地呵护每个演员。我在《民工》中有场相亲的戏,镜头上也就10分钟,顶多需要两盘摄影磁带就行,但康导知道我出戏慢,所以就告诉场记,给我准备6盘磁带。”该剧杀青三年后张译才从别人口中得知,而且“导演当时还嘱咐所有人,不要埋怨张译用的磁带多,我们要等他,要慢慢拍。”那是张译第一次跟剧组拍戏,当他与康导分开时,就像许三多看着班长复员时一样有着巨大的失落感,因为他知道,回到单位后自己还是那个“倒霉”的B角,与康导阔别的那一刹那,张译泪流满面。

采访中,张译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生,真的是变幻莫测”,这句话似乎应该是他的心声,是他在成功之后的感慨。现在,张译迎来了人生中“第五道坎儿”,“不仅要演好男一号,还要有突破,让观众有新鲜感。”

张译说孟烦了

我的腿自动“瘸”

山西晚报:孟烦了在《团长》中起什么作用?

张译:他既是一个镜头,也是一个参与者,他用自己的视觉记录这一切。其实我演这个戏挺难的,台词多、戏份多,每天抹得黑黑的、拖着瘸腿在“战场上”游荡,有时候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团长》回馈给我的“礼物”有:肾结石、肠胃炎、肩周炎。这也是成名的代价吧。

山西晚报:很多观众觉得剧情有些乱,似乎不像《士兵突击》那样通俗易懂。

张译:康导绝对忠于兰晓龙的原著,但在剪辑上可能做了一些改变,因为这是导演的二度创作,很正常,所以我们要相信康导的实力。

山西晚报:孟烦了的配音为何显得苍白?他的瘸腿什么时候能好?

张译:我一开始也是很投入感情地去配音,但遭到了康导的反对,他说这部剧故事本身就很沉重了,没必要旁白也弄得那么悲情。他希望我冷静地跳开,以一个讲故事的人的角度去说;孟烦了的腿好不了了,因为导演希望他这样。刚演的时候特别累,后来就习惯了,甚至拍下部戏的时候,导演一喊预备开机,我就条件反射地自动“瘸”。

山西晚报:都说康导删了王宝强的戏,是否确有其事?

张译:没有,当时王宝强就没有来拍。如果拍的话,我和他的对手戏特别多,但不知道为什么康导最后改了剧本,就把那段戏删除了,可能宝强的档期有问题。

团长   民工   康导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孙轶琼   编辑: 吴丹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