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好声音》无疑是2012年夏季内地电视屏幕领域最大的赢家。在经历了盲选、PK、决选等长达3个月的时间后,原本那英团队中并不被看好的选手梁博以黑马姿态杀入总决赛并一举夺魁。作为一个音乐类选秀节目的冠军,尤其是一档打着“好声音”旗号的选秀节目的冠军,他的胜出一定程度上反而将节目拉回到一个中庸、平凡的原点上。[网友评论]
导语:《中国好声音》无疑是2012年夏季内地电视屏幕领域最大的赢家。在经历了盲选、PK、决选等长达3个月的时间后,原本那英团队中并不被看好的选手梁博以黑马姿态杀入总决赛并一举夺魁。作为一个音乐类选秀节目的冠军,尤其是一档打着“好声音”旗号的选秀节目的冠军,他的胜出一定程度上反而将节目拉回到一个中庸、平凡的原点上。[网友评论]
抛开传言和争议不管,无论梁博有怎样的爹或怎样的爷爷,作为一个音乐类选秀节目的冠军,尤其是一档打着“好声音”旗号的选秀节目的冠军,他的胜出一定程度上反而将这档曾经高调、炫技、惊人的节目拉回到一个中庸、平凡的原点上……
从《中国好声音》开赛以来,各路选手皆打着特色、绝技、天赋的招牌混迹盲选阶段,而随着赛程的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阶段的四强选手中,更是包括了怪咖吴莫愁、民族风吉克隽逸、小清新风的金志文这三位充满了故事和特色张扬的“狠角色”。相比之下的梁博,既没有大篷车的梦想,也没有坚贞爱情的期待,更不用背负弘扬民族音乐的重任,却一路低调稳健的登上年度总冠军的王座。
或许,在比赛初期阶段,强手如林相比之下的梁博并没有给观众带来太多的惊喜和期待。然而,随着赛程的渐入,网友的关注和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各路选手再细陷入传统选秀节目的“造故事”的传统套路中去。吴莫愁的爹、吉克隽逸的妈、金志文的老婆几乎会出现在每期的比赛中,仿佛选歌手之余家人也成为挣人气拼实力的重要砝码,而在这种“拼爹”的大故事环境中,梁博的低调反而成为一种亮点。也正是这种单纯音乐范儿,反而将梁博与其他选手明显的分隔出来,至少在视觉上不至于疲劳,至少在听觉上他保持了一个歌者的本质。
然而除去本尊外,我们不能不否认的是,对比其他三位决赛选手,梁博的中庸是无需置疑的。缺少辨识度的声音、保守传统的曲风、平凡稚嫩的唱功,这些,一定程度上让梁博的出位变得很奇幻。这也就是为何赛果公布后一夜之间关于梁博上位内幕的猜测此起彼伏的原因了。而或许平庸中庸的梁博代表了广大公众的音乐审美口味,然而引申来看,这也正是内地音乐领域落后陈旧现状的乐观体现。[详细]
乐观点看,整个《中国好声音》栏目对于内地电视及选秀市场带来的冲击和推动非常之大,从节目运作体制到商业化融合,口碑成功之余也令浙江卫视及节目组赚的盆满钵满。然而,回到这个节目的内涵上反思,《中国好声音》对于中国音乐市场所带来的,恐怕远没有商业元素那样的乐观……
浮躁,是目前中国电影制作领域的通病,而作为艺术载体积累与灵感同样重要。但短期利益的吸引下,片方和投资方很难给创作者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艺术上的深入创作,反之吸引一大批网络写手、枪手进入电影创作领域,也就是说从根源上,中国国产电影的艺术基础已经不像20年前那般学术和厚重,新人新势力为中国电影带来的并非艺术宽度的扩展和思维的前卫,而是一种惨白浅显的幼稚与粗糙。
《中国好声音》开赛初期,其独特的盲选格式和对于声音的挑剔与坚持,曾经一度鼓舞了内地的音乐人和乐评人群体。甚至几度有业内人士感慨称“《中国好声音》为内地音乐市场带来的生机和突破的力量。”然而,随着赛程的深入,选秀特性逐渐的暴露出来,娱乐和商业利润再次成为节目组追求的根本目标。在“恨人有笑人无”的娱乐劣根性影响下,业内对于《中国好声音》的评论峰回路转,无疑对于商业的过度融入成为节目最大的致命伤,如同自虐与受虐般的伴随着“好声音”整个后半程赛事,痛但是更快乐,毕竟有些人赚到钱了。
梁博的胜出不是偶然,他的传统、低调、平庸无疑是当今内地音乐圈现状的最好体现。缺少创新,迎合了公众一定程度上落伍的音乐审美观,和内地音乐制作领域的过度保守。作为音乐领域相对前卫和发达的台湾音乐人,庾澄庆果断的选择了吴莫愁进入“好声音”决赛,而刘欢所推举的吉克隽逸也凭借其独特的原生态唱腔深受专业人士的赞誉。然而,毕竟最终的结果是公众投票选择的,切不顾坊间流传的各类内幕,但就梁博获胜的结果来看,是对于现今内地音乐市场流行趋势趋于保守和落伍的体现。而也从侧面体现了公众对于新音乐、新类型、实验性尝试的不待见与不理解,这不外乎构成了内地音乐领域由上至下的悲哀。 [详细]
随着盲选的结束和队内PK的白热化,整个运作过程并未能想先期预热中那样如人所愿,质疑、猜测、爆料、争议声音四起的同时,围绕选手、评委和节目本身的过度包装再一次成为公众抨击的中心。太高的期待让关注盲目后愤怒,拨开现象看本质,或许《中国好声音》和“快男超女”一样,又是一场披着梦想外衣的真实谎言……
不能否认的,从春晚到超女,从超女到好声音,中国电视综艺领域对于故事化包装始终没有跳离煽情的惯性。然而,这其中最可悲的是俗套的催泪弹套路至今仍然被视为综艺利器而广泛应用着。
唯一不同的是,煽情对于公众情绪的把控已经再想5年前那般容易,对于已经选秀疲劳的综艺观众来说,对于煽情和故事的追求和深层次挖掘恐怕已经成为继选秀节目之外更具乐趣和成就感的群体项目。
打着“好声音”旗号的选秀节目,虽然在节目质量和风格上做出了不小的创新,然而在运作过程中或多或少的还是从俗套“选秀”节目中发生了“作秀”的左倾错误。然而,对于已经打下初期群众基础的节目来说,如此的回归主流恶习完全是一种自毁的“返祖”行为,公众对于栏目的口碑、信任、视角甚至欣赏趣味的改变无疑成为“好声音”未来发展走势的一种拐点。徐海星祭父、吉克隽逸“山娃”卑微身份、郑红高考失利等“有故事的人”一旦被网友揭发后,黯然的走出童话故事,赤裸裸的现实无疑不是对未来演艺生涯的一种摧毁。然而,对于节目组来说,当下的收视率和关注度才是真正的利益来源。选手只不过,是这个赛季的棋子而已。 [详细]
耗资3000万,耗时3个多月,2012年内地最火爆的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在中秋之夜盛大落幕。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在这个满月之夜,原本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综艺节目,却在收尾总决选之夜功亏一篑口碑尽失,无休止的植入、不透明的赛果、杂货铺的内容、走马灯的嘉宾,每一个噪点,都在将这个本可以成为内地选秀节目新标杆的《中国好声音》沦为了一个二线地级电视台版本的山寨《同一首歌》、《音乐盛典》和《非诚勿扰》综合体……
印象里,《中国好声音》似乎已经成为内地电视界综艺类节目时长的纪录创造者。整整5个小时的时长,横跨中秋夜的黄金时段的同时,可见浙江卫视为了发觉《好声音》背后的全部经济价值,做出的巨大的付出。
整场《中国好声音》总决赛,集合了演唱会、选秀、颁奖典礼等诸多内容和环节。花样之繁多,也是以往内地大型综艺节目所未能企及的。然而如此“综艺马拉松”难免不让人产生强烈的疲倦感,视觉上听觉上的重复和单调导致整个节目的感官印象直线下滑。毕竟一场5个小时的选秀太令人纠结,就连奥运会开幕式恐怕也没有勇气和资本如此狂妄的挥霍观众的视线和时间。
5个小时的综艺“马拉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5个小时中,平均每20分钟的一次广告插入时间。频繁至极很容易让人再想到那句话,“请不要在广告里插入选秀节目”。如此高频率的插播广告,况且基本上都是重复的几支,究竟这几家日化、食品、电商企业是何等财大气粗,整场《中国好声音》中唯一只出现过一次的广告是某日系汽车品牌,其勇气可嘉当真令人莞尔一笑。如果,按照观众的话说广告时间是“尿点”的话,那么9月30日晚上的《中国好声音》就是全中国所有尿频尿急患者的福音了。 [详细]
《中国好声音》的落幕并不意味这梁博星图的展开或者中国唱片市场的“回春”。或许对于中国这个具有市场经济特色的文艺文化市场来说,音乐正逐渐和娱乐渐渐分离开来。我们期待听到好声音、看到好节目、买到好唱片,然而仅仅一场《中国好声音》或许会带来希望但并不意味着逆市的复苏。更何况无论是赛程赛果还是整个的运作过程中,我们只能看到强烈的商业和中庸的艺术,这种中庸相信还会持续很久!
凤凰网娱乐 中心出品 欢迎收藏
作者:赵大卫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