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顾筠:“筑梦”的女子(组图)
2008年08月07日 15:19信息时报 】 【打印

顾筠上周参加了《筑梦2008》的广州首映仪式,说起这部耗费7年时间拍摄的纪录片,她感触很多。 时报记者 朱元斌 摄 

《筑梦2008》广州首映式的媒体采访结束后,私底下面对记者,顾筠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觉得好不好看?”急切而真挚。如果你知道,7年的时间顾筠推掉了所有工作,只为拍一部纪录着中国人第一次筹备奥运会过程的纪录片。你就不难理解她此时心情的复杂与企盼。尽管她深知,纪录片市场历来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但却从内心深处希望,看过的观众能喜欢,“我拍的故事如果能够感动你,同时看完以后还有些回味,那我觉得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为了这个目的,顾筠花了7年时间。但就这份执着就让人感动。

从2001年7月13日拍下申奥成功的第一个镜头,到今年5月12日封镜。顾筠花了7年时间,用胶片记录着北京筑建奥运梦想的感人历程。用顾筠自己的话来说,“这部电影,我从青年拍到了中年。”

“从34岁拍到41岁,我把最黄金的年龄段献给了奥运梦,我觉得不后悔。”

因为自己心中的电影梦,因为喜欢纪录片,并想拍一部真实的纪录片,一部有力量的纪录片,顾筠无怨无悔。“你问我为什么会花7年时间做一部电影?我就是跟(这部片子)里面的人物一样,为了梦想。我也有自己的一个梦想,就是要做一部纪录片,做一部好的纪录片的梦想。”这是她反复讲的一句话。干脆利落,掷地有声。一如坐在我面前的顾筠,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干练。

这位轻扫淡妆的江南女子,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北京2008年奥运会官方电影的总导演。奥运会官方电影,这是一段浓缩着传奇的传奇。世界上第一部奥运官方电影诞生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随后每一届奥运会,国际奥组委都会指定摄制机构和导演来拍一部纪录该届奥运赛事与相关活动的电影。莱妮·里芬斯塔尔(著名德国女导演)、市川崑(日本战后最有影响的导演之一,曾经与黑泽明一起组建“四骑会”)、巴德·格林斯潘(美国著名体育电影导演)……这些电影史上闪光的名字都和奥运官方电影总导演联系在一起。而顾筠,则是2008年将诞生的第22部奥运官方电影——《北京奥运会》的总导演。

同时担任两部奥运题材电影的导演,经常有人把《筑梦2008》误认是北京奥运会奥运官方电影。顾筠解释说,《筑梦2008》主要聚焦奥运会开幕前7年间的筹备工作,是以中国人的视线看奥运;而奥运官方电影则是主要讲述奥运会的赛事情节,届时她的镜头主要对准的是赛场上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奥运官方电影多少像一个命题作文,即便导演花样万变,终究不能离其宗,官方电影必须要有官方电影的架势。而《筑梦2008》则不同,它很平和,更多的是把视角投向普通人。这自然也给了顾筠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用顾筠自己的话来说,则是“我要做的是一部顾筠的电影。”

开始,笔者会觉得这话很奇怪。哪位导演的电影不是自己的电影?正如《红高粱》是张艺谋的电影、《风月》是陈凯歌的电影,《断背山》是李安的电影,难道这还要强调再强调吗?但当坐在电影院里,跟着光影的变化去体会《筑梦2008》中那一个个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们和08年奥运的血肉联系,看到顾筠本人在纪录片中作为出镜记者一次次出现,甚至惊奇地发现连为数不多的旁白都是她的声音,在片尾的演职人员表上看到“导演:顾筠”、“制片:顾筠”的字样时……我终于明白,这的确是一部顾筠的电影,一部深深打着顾筠烙印的电影。

“我是作者,我用第一人称在叙述我眼中的奥运。”顾筠开心地笑了。“其实连歌词的一部分都是我的。就是歌词的原意是我构思的,不过因为它是用英文表现的,而我从前没写过词,所以最后才由别人用英文填写。”说着,顾筠用英文轻声哼唱起《筑梦2008》的主题曲。这首由《花样年华》作曲者、日本著名配乐师梅林茂操刀的主题曲,被认为是《筑梦2008》这部电影中除刘翔之外,又一个引人关注的亮点。但顾筠坦言,“能请到梅林茂加盟,之前我也没有太大把握。”

但顾筠却是这样一个勇于尝试的人,《筑梦2008》样片出来后,她寄给梅林茂,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有想到,看过样片后,梅林茂被电影中一个个普通人的奥运梦想所打动,欣然应邀。但是面对顾筠给出的15天期限,梅林茂一度喊出,“杀了我吧,这时间也太短了。”不过最后,当灵感降临,一个个音节就如精灵般在笔尖跳跃,梅林茂仅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整部影片的配乐,“他只用了宫商角徵羽这5个最传统的中国音乐的音节,因此整个曲子的旋律很有中国的味道。”

其实,不仅仅是梅林茂,《筑梦2008》中藏身着众多大腕。它的英文名《dream weavers——beijing 2008》出自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手笔;中文片名则由申奥功臣、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题写。他们看了片子,因为喜欢而自发地行动。能请到这些名人,顾筠有种苦尽甘来的喜悦。因为在此之前,她尝试过太多次的磨难。

“这7年,拍摄只占了工作时间的40%。60%的精力都耗费在了各种关系的协调。”

影片出现的很多人是顾筠求了又求、软磨硬泡才肯出镜的,例如110米栏的奥运会冠军刘翔。其实在2001年开始拍摄的时候,顾筠的计划中并没有刘翔这条主线。但是2004年8月28日,当拍摄3位体操小运动员通过电视观看刘翔雅典夺冠那一刻时,顾筠自己感到,刘翔将是08年奥运会不会放过的一个话题。她决定,拍摄刘翔!

雅典奥运会刘翔夺冠归来,顾筠向有关方面提出申请,希望能够跟踪采访刘翔。但是却一再遭到拒绝。7个月里,顾筠一次次打电话,一遍遍做沟通,但刘翔师徒始终没有松口,“人们都觉得运动员是宝贝,采访他们很难,每次都要和一百个人打交道才能成一件事。我一次次地被拒绝,但坚持了下去。”其实,顾筠非常能够体谅刘翔师徒的感受。因为比起电视的拍摄,电影需要持续的时间更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刘翔的正常训练。但之前为了拍摄,顾筠已经习惯于被拒绝,使得她养成面对一切困难保持坚韧的品格,因此她没有放弃对刘翔的拍摄。“这7年,拍摄只占到了工作时间的40%。60%的精力都耗费在了各种关系的协调。”

以拍摄鸟巢为例,顾筠先后联系了首都规划委员会、国家会议中心等众多机构,“一个鸟巢钢架结构吊装的镜头可能仅有几秒钟,但是之前协调拍摄的工作却长达数月之久。”最终顾筠以她的坚持和专业感动了刘翔师徒,才有了影片中刘翔的片段。

为了拍好刘翔,顾筠找来练习跨栏的朋友分步骤地了解110米栏的技巧,“像体操、跨栏,原来我根本就不了解规则,看比赛也就是看个热闹而已。但是现在呢,我不仅对整个运动项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也熟悉项目的基本特点。因为这样才能在拍摄中抓到我想要的东西。”

顾筠简历

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分配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辑部任导演,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世纪回眸》、《纪录片之窗》等栏目制作了《迷人的天台山》、《不是都市胜似都市》、《东海第一所》、《青春有约献八连》、《百年南京路》、《贺绿汀》、《神奇的思茅》等纪录片。2001年之后专门从事奥运类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担任纪录片《筑梦2008》及第29届奥运会官方电影的总导演职务,2004年创作完成纪录片《圣火传递在北京》。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杨琳   编辑: 王肖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