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收视日薄西山 进入“死亡倒计时”
2008年11月26日 15:34东方网 】 【打印

李浩认为,所谓学术明星的流行,给了一些学者不少误导,觉得上《百家讲坛》才是学者的风光,能名利双收,特别对中青年教师以及地方高校的教师影响颇大。“不少年轻学者把上讲坛作为终南捷径,以为做学者也可以像当明星一样一夜成名,大红大紫,这就极大地误导了青年学生。”

身为西北大学文学院的院长,李浩对很多地方大学热捧《百家讲坛》的风气不以为然。“有些院校认为,自己学校的老师上《百家讲坛》,等于是给他们学校争荣誉,也等于给他们学校打广告,就鼓励自己的教师去争取。”他认为,《百家讲坛》已经变成了个人与团体的名利场,这使本来就浮躁的学风更加盛行。

改不改或许都是死

2008年的一次制片人峰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苗棣对《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说:“你们《百家讲坛》的形式就不能换一换,总是那么一个破桌子?”作为《百家讲坛》的坛主,万卫给出的答案是:“不能变”。而在本刊与某论坛联合发起的网络调查中,面对“《百家讲坛》目前刻板的讲堂形式需不需要变革”的问题,超过一半网民认为“迫切需要,否则观众流失更严重”。

无论精英分子,还是草根,都希望在《百家讲坛》上实现对话,意图让持不同意见者占据一样强势的平台。魏明伦就直斥《百家讲坛》垄断了无法对答的话语霸权,“《百家讲坛》可否另设一席,请海内外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俊杰,与易中天"教父"、于丹"圣母"对话《三国》,答辩《论语》?”

对于百家讲坛的模式,易中天觉得无法改革,他斩钉截铁地说,互动是不可能的,场场自发的提问,根本不可能,只有找托,找托还不如不做。“这是不懂行的意见,因为不可操作。任何意见在我看来,我第一考虑就是可操作不可操作。不可操作的听都不听,你再正确我也不听。因为你不可操作,有什么用?”

由于缺乏对话的渠道,外部的草根力量开始以一种令人惊异的形式,向《百家讲坛》发起冲击,网友“大汉之风”掌掴阎崇年事件是一个极端例子。阎崇年一直拒绝对此事回应,易中天为老友伸出援手:“对阎崇年这个事情,我希望大家更多一点体谅,不要那么多的舆论,很难做,都很累。”

他不承认存在精英与草根的对立,他表示:“观众寻求对话的想法,我们是理解的。但是要有可操作性,你想想全国多少观众,每个观众都要对话一次,你死定了,活不活了,不能这样要求的。”

掌掴事件之后,网友韩江雪又以一种相对柔和的形式,与《百家讲坛》形成了一种对峙状态。他以山寨版《百家讲坛》主讲人的身份,拍了一段6小时的视频,专讲岳飞的《从靖康耻到风波亭》,上传到播客几天,3天内的点击率就超过3万,被人称作“民间易中天”。

虽然韩江雪对《百家讲坛》一直持向往与尊重的姿态,但客观上,这个山寨版《百家讲坛》无疑是对《百家讲坛》僵化体制的一个反驳。此前,《百家讲坛》对主讲人的身份做了一些限制,比如必须是副主任、副教授之类的级别,这就将包括韩江雪在内的很多人,都排除在门槛之外。

易中天对这个“民间易中天”出言谨慎,他不愿评论韩是否有资格进《百家讲坛》,只是表示:“有人愿意做成这样的东西在网络上播,我觉得很好,但他的节目好不好,我不发表任何评论。”

对于《百家讲坛》走入衰落的话题,制片方、主讲人看法也不尽相同。在央视的官方网页,《百家讲坛》以辟谣的形式,称纪连海所说的“《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从来没有超过0.1%”之说,是媒体杜撰,今年第二季度《百家讲坛》的综合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都位居科教频道的第一位。

易中天不想对《百家讲坛》的未来做预测,也不喜欢说电视栏目有个寿命。“我不太喜欢那些人讲规律之类的话,我不太喜欢听这种话。那是先验的,不是经验的。不是有人讲,楼价跌一分我就道歉,只好道歉。你少说这种预言好不好?”

“小于丹”蒙曼则坦率地表示,《百家讲坛》的衰落是符合规律的。“这是符合一个电视节目生命规律的,从一个新生事物到大家司空见惯。这不是没落,是回归正常,当年的狂热现象只是一时的,是不正常的。”

推出阎崇年、于丹等人图书的中华书局副总编顾青,则从国学热的角度分析了图书市场上《百家讲坛》系列的集体衰退。他说,“作为一个栏目,《百家讲坛》讲了很多年,到了阎崇年、易中天、于丹,在国学热的背景下大火。但国学热也是有起有落,如果很长时间的书在长销前列,本身都不正常了。大众图书市场总是一波波的,大众的阅读趋向会有变化,观众的口味也会发生变化。”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王喧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