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娱乐 > 影视 > 影评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胡玫] [《红楼梦》] |
9月18日“场论”版有作者对胡玫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充满期待,并期许胡玫和中影的“新版”(以下称“新胡版”)“有望成为敬畏经典的模范。”作者的良好愿望固然好,但我觉得“新胡版”无可期待。
胡玫是笔者颇为尊敬的导演,其执导的《雍正王朝》诚为泛滥的清宫戏中的精品。但讲历史故事和演绎名著《红楼梦》是两码事,而且红楼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作为故事早不新鲜。但故事只能启蒙,只能娱乐,文化的内涵是表达不出来的。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红楼解读,而“红学”流派纷呈也凸显《红楼梦》文化内涵的深厚笃实。因此,笔者以为,影视化《红楼梦》可一而再,但不可再而三。若没有全面展示红楼文化的把握,就没有必要再炒剩饭。对于《红楼梦》,国内电影版已有3部,而1987年王扶林版电视剧虽被称为经典,但其模式化的窠臼依然明显。无论胡玫还是其他人,纵然能有超越,但也只是形式上的,即在布景、服装、造型、特技、音乐、场景等方面,文化方面依然无法更上层楼,因为红楼的文化价值和故事是不对称的,故事讲得越精彩,甚至会稀释和冲淡红楼的文化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新胡版”看似是同商业炒作的决裂,实则是从一个商业漩涡转到另一个商业漩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海选12钗”已经成为覆盖电视剧本身的娱乐狂潮。在这个商业化的浪潮里,笔者不相信这纯粹是投资方的主意而撇清胡玫的责任。因为在连番的“海选”中,胡玫不仅没有失语,而且还不时曝光爆炸性新闻。因此,胡玫和投资方的分道扬镳与其说是文化和商业的难以兼容,倒不如说是商业化分赃不均所致。胡玫换了主家,中影也不会拿出不菲资金供胡玫去玩纯文化活儿,胡玫也不会如此幼稚。电视剧是商业性的大众快餐文化,必须兼顾市场广告,而这要靠收视率来维持。所以,那个对“新胡版”期待的作者不免有些天真。
真的要保持《红楼梦》的原汁原味,就要少搞粗制滥造和胡乱戏说的影视作品,因为现有的《红楼梦》影视版已经足够。还是号召人们品读《红楼梦》原著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红楼梦》而言,影视剧化只是编剧、导演少数人品读后的思想再现,其呈现的审美趣味是单向的,演员的表达也只是少数人的文化观。这对缺乏阅读原著的观众是文化的误导和话语权的强制,对品读过原著的人而言则是文化和社会成本的浪费。
笔者不否认影视剧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传播文化的辅助作用,但当电视剧《红楼梦》的文化灵魂被喧闹夺去时,当“恶搞”亵渎《红楼梦》的灵魂时,最好的矫治方法是:静下心来,拂去《红楼梦》书皮上蒙落的纤尘,掀开扉页,让心灵和思想一同沉醉于那块顽石如梦似幻的传奇中去吧。
作者:
张敬伟
编辑:
许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