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末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协议以来的这十年,“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就成了合拍片代名词,因为合拍片基本取代了香港本土电影,以至于金像奖这十年来不得不偏离自己的价值取向,做些看上去像个懦夫的决定。金像主席陈嘉上在去年颁奖期间坦然地说:“合拍片这个词已经越来越没意义了!”那金像奖的意义在哪?凤凰娱乐带领你重新品读这十年金像奖层层蜕变之路,十大关键词,看透金像奖在合拍片时代的疤痕与泪痕。 文/法兰西胶片
身为金像常客,《无间道3》的两岸影帝组合在当年实为罕见
1、昂头固守
在香港内地合拍时代刚揭幕的那几年,香港电影人北上是伴随着优越感与怀疑心的,金像奖自然也没有因为局势的变动而顾此失彼,《大支佬》、《黑社会》以及《父子》都牢牢捍卫着金像奖的审美标准,至少没在香港人的生存感上撒谎。
事件相关:第23届金像奖上,刘德华凭借《大支佬》拿下第二个影帝,电影拍摄于2003年,SARS、哥哥、梅姑、小黑哥……这一年对香港电影的打击无需多言,但这种打击没有降低香港影人在合拍片项目中的含金量与高姿态。2003年《无间道3终极无间》剧组破天荒集体空降央视《艺术人生》栏目,华仔、伟仔、秋生等影帝并坐一排,连朱军都在录制后说刚才“亚历山大”了。同样是刘德华和黄秋生,此前已经学会在内地片场工作之余打量一下内地演员,曾有一个“光头”的表演即兴而精准,令他们叹为观止,内地还有这样强悍的男演员,待导演陈嘉上喊“cut”后两人跑上前询问此人来路,陈导说这样的演员其实在内地还有很多——这部戏是《老鼠爱上猫》,这个“光头”是郭冬临。
金像摄影奖的香馍馍黄岳泰助阵柳云龙《东风雨》
2、经验至上
金像奖十年来有一个铁律,凡技术奖(大多是视觉效果、音响效果,摄影、美术等)都给了商业大片中的香港工作人员,这些大片基本都是合拍大片,数十年积累的商业电影拍摄经验与技巧是香港影人北上的最大财富。
事件相关:近十年的合拍片时代,仅奚仲文一人就获得四座服装造型设计奖和三座美术指导奖,在《让子弹飞》这样一部语言环境上完全内地属性的合拍商业片中,金像奖也只光顾一下奚仲文的美术设计;再说摄影,十年来被黄岳泰包揽了四届,以致于他不得不在一部电影里跨行导演或监制,把提名机会让给新人,同一奖项鲍德熹也得过两回,特别是《孔子》的运镜处理,有时候几乎凌驾在导演意图之上,而当他作为监制参与《李献计历险记》的时候,基本上内地新导演面对他完全提不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了。至于内地匠师,只有《满城尽带黄金甲》摄影师霍廷霄在2007年拿过摄影奖,可谓惨淡。
合拍片《我要成名》让刘青云的影帝拿得不够说服力
3、影帝孤独
金像影帝的择优标准,自然是本土味浓重的男演员,但由于内地市场这片新疆土无比辽阔与肥沃,香港本土男演员(有偶像演员功底的那一部分)大多蜂拥北上,这让一些坚守本土却尚未被金像奖认证的实力男演员有了称帝的契机,只是获奖角色在他们个人职业生涯中远称不上最好。
事件相关:2007年4月15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刘青云终于在第八次提名影帝后如愿以偿高举金樽,成为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大热点。但是很多人后来都忘记他获奖的电影是什么,而更多的人是因为霍思燕处女作才记得这部电影叫《我要成名》,电影虽然是合拍片身份,但是格局却是香港本土味的小制作。三年后的第29届金像奖上,多次提名未果的任达华凭《岁月神偷》中单薄的表演称帝,该片本土地域气息比其它电影浓厚是个优胜砝码。合拍片异化着香港男演员的职业属性,也异化着金像影帝的选择,像十次提名至今未得影帝的成龙一直被誉为“影帝遗珠”,然而就在任达华称帝前夕,《读者文摘》做的“香港最受信任人物、职业排行榜”大调查中公信力最底的那位竟是成龙,这个调查被《明报》关注,引发香港人的一阵讨论——在这个利滚利、名生名的合拍片时代,内地政治文化环境让大哥垂涎三尺、出口成章,一句“最近几年是中华名族五千年来最好的几年”也意味着他今后很可能与金像影帝这种小角色无缘了。
凭《如果爱》夺后的周迅成了香港导演的宠儿
4、影后北来
因为合拍片原则中对内地和香港演员比例的要求,香港女星在规模性的合拍大片中一展身手的机会大大降低,相反,内地女星配香港男星的组合笔笔皆是,这让金像奖在最优女优的抉择上甚为尴尬。
事件相关:从第24届开始,香港金像奖影后一栏依次被章子怡、周迅、巩俐、斯琴高娃这几位“学院派”内地女星连收四年,2007年9月,章子怡成功获得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批准,正式成为第一位以演员身份获得此关照的香港居民。此后,秦海璐、黄奕、张静初、汤唯等人也通过此计划获得香港身份证。获得这个便利,就可以在合拍片时代有更便捷的合作,恰巧这几年中,郑秀文、张柏芝都因为种种原因处于息影状态。
合拍片时代蹿红的甄子丹近年遭遇“人格争议”(似乎流产的《特殊身份》)
5、大腕给脸
但凡经历过80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期的导演都会觉得,现在的合拍片时代与那时太像了,市场的繁荣与巨星的诞生相铺相成,金像奖在引进内地明星时,自然总要把本土大腕推在最前方。
事件相关:2009年,适逢香港电影百年纪念,金像奖邀请真正在合拍片时代成名的巨星甄子丹打鼓舞狮、揭幕盛典,但在当届的影帝角逐中,甄子丹(《叶问》)输给了张家辉(《证人》),当时身上还有五部大戏片约的他在后来玩笑地说:“这么多戏一起上映,看你们明年还不选我?”事实上,甄子丹在表演奖项上的质量不敢恭维,但却是十年来金像奖中夺得最佳动作指导奖最多的人,也为香港传统动作电影拓宽了气质。当然,甄子丹也是被前金像主席张同组评价为“他眼中的世界只有自己”的那个大器晚成的人,去年,甄子丹与赵文卓在《特殊身份》中的拍摄纠纷闹得满城风雨,一时间“做人别太甄子丹”的说法横扫内地网络文化,恰从此时,甄子丹的工作重心从内地转移到香港。
《十月围城》用内地主旋律价值观横扫金像奖
6、政治光明
合拍片的步伐经历过最开始几年的懵懂与撞墙后,终于开始进入严谨的文本创作期,金像奖的价值取向也越来越纯洁清明,单线条,那个靠出演杀人淫魔拿影帝的时代一去不返。
事件相关:2008年夏季,麦庄得到消息,他们这对新组合的导演处女作《大搜查之女》因为没有过审,返回删改,甚至是重拍,本来将于夏季上映的电影,一直被挪到圣诞档,于是在拍摄《窃听风云》时,他们找来尔冬升把控,电影很顺利地在双版本上映的情况下取得商业回报,但是却被金像奖所不齿。这一时期,《投名状》、《叶问》和《十月围城》连续三年夺得金像奖最佳电影奖,合拍片的主流价值观渗透进金像女神的金身,《投名状》有一个具有政治批判方向的开端,但是结局流于寡情小义,《叶问》则是内地人对仇日心理的严重映射,而到了《十月围城》就变成彻头彻尾的主旋律电影,金像奖得到18个提名创历史新高,就连陈可辛都说,对这部片子在口径上的控制确实有些矫枉过正。我们几乎不用推测,像《千言万语》这种政治背景浓重的香港左翼电影,像《笼民》、《香港制造》这类反体制电影,甚至是《跛豪》这种商业帮派暴力电影,今后都不会再站在领奖台上,获奖电影要越来越规范,“政治正确”是主流。
曾被看好的新人李治廷挤不进合拍片好位置,只能在起跑线上奔波
7、新秀难继
合拍片时代的香港新人怎么出头?答案或许是,千万别靠近金像奖。当香港电影工业整体搬家的时候,任何本土性的表彰都是一纸空谈,因为你并没有拿到实质的机会,尤其在你和内地煤老板不熟的时候。
事件相关:2010年的金像奖上,新人李治廷凭借《岁月神偷》获得最佳新人奖,这让筹备《李小龙传》的文隽找到救命稻草,李治廷美国归来,长相和李小龙五分想象,性格也很接近,《李小龙我的兄弟》主角人选板上钉钉!但是7000万的投资血本无归,让文隽大为懊恼,在当月的《香港电影》杂志的卷首语上大发怨言,港人再也谱不起本土传奇。实际上香港新人难冒尖这件事,金像奖自己也明白得很,从第23届开始四年没有最佳新人提名,吴景滔《父子》因史上年龄最小新人奖备受关注,但很快就退出影坛(因为家庭希望他有正经的学业,将来可以当个医生或者律师),特别是吴景滔获奖这届提名中还有《宝贝计划》中和成龙配戏的小婴儿,堪称滑稽胡闹得无以为继。从消费观念上讲,新人是要有偶像时代的光环的,合拍片中能携带偶像光环入境的,很难是香港年轻人,反而是赵又廷、阮经天、彭于晏等台湾小生得到恩宠,这是因为他们都讲普通话吗?
博纳影业老总于冬是去年金像奖大赢家
8、外人满贯
不知道有没有预言家想到,合拍片走到顶端,其实是内地片商反过来对香港本土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哪些宝还没利用干净,就开发哪些项目,对本土制片领域的关照走到尽头,金像奖也不得不弯下高昂的身姿。
事件相关: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五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中,由内地博纳影业公司制作的就有三部,另外还有一部也参与了发行,最终,《桃姐》和《龙门飞甲》两片共拿下十座金像大奖,令场上的香港电影老板们纷纷侧目,紧了紧领带。老板于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宣扬公司战绩的好机会,获奖词中疯狂列数字:“博纳今年有三部入围金像奖最佳影片,这三部内地票房8.5亿,加香港、台湾接近10亿票房……”列数字是当前中国GDP建设的唯一标准,也是浮世绘一般的合拍片首推标准。
《那些年》横扫香港票房史让金像奖不得不有所动作
9、觅姓更名
从目前来看,合拍片的繁荣让香港电影更加内地化而不是国际化,金像奖每年都在维护本土尊严上绞尽脑汁,会不会到了最后自解心锁,彻底从评选机制上考虑内地电影的名额呢?
事件相关:从去年第31届金像奖开始,最佳亚洲电影奖项更名为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此前宫崎骏、郭在容、山田洋次、朴赞郁等都获过此奖),这个年龄没超过10岁的奖项原本是突出香港电影制作在亚洲的影响力,但如今完全站在了合拍潮流的一方,倒也不是一种理性。首次获得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的是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但从这部电影打破了香港华语电影在其本地的票房纪录(此前一直由周星驰的《功夫》保持)即可看出,香港电影观念中对资本与利益的亲睐,这是金像奖步入合拍十年来的一小步,但谁说不是一大步呢?
一度被金像奖拒之门外的彭浩翔今年也卷进金像女神的争夺(《低俗喜剧》)
10、薄积薄发
如果金像奖也会遭遇大小年,那么当它轮到小年的时候会比奥斯卡小年更加艰苦难堪,香港年轻人会在这一年失去对金像奖的关注,而成熟的工业者只能当做小品来看待,今后的金像奖要想化解这种尴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事件相关:日前正在内地热映的《毒战》被影评人认为香港性格导演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合拍片试险,而许鞍华也在《桃姐》之后再度进军合拍片——《黄金时代》的投资规模与创作野心会更大。可是当这些本土的中流砥柱都缺失金像奖该怎么办?本届提名的五部电影中,全部为中青年导演作品,甚至一度被金像奖排除在外的彭浩翔也能以一部对内地低端黑的《低俗喜剧》赚取本港的欢心。走过十年合拍片,老导演被吃透,新生代导演要崛起,但方法上没有前辈带后生的传统了(例如陈嘉上带出林超贤),它更像一次被强迫的赌博,是真货还是转瞬即逝的赝品,在阳光下晒几年自见分晓。
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创立于1982年,旨在鼓励香港电影人的创作精神,与台湾电影金马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并称为华语电影最高成就三大奖。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