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棺》在叙事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刻意压抑的手法却导致观影快感不断丧失。
《殡棺》
导演:忻钰坤
主演:霍卫民、王笑天、罗芸、孙黎、邵胜杰、曹西安、贾致钢、王梓尘
类型:剧情/喜剧
片长:118分钟
评分:★★★☆
观影小贴士:
1. 第一章节开始时略显沉闷,从第二章节开始,越到后面越好;
2. 对非线性和多线叙事结构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3. 研究中国导演处女作和关心青年导演的朋友必看。
剧情简介:
电影讲述一个当代农村里的“借尸案”。一个和父亲龃龉不断,不满足现状想睁眼看世界的男青年,其女友却意外怀孕,结果两人在争执未来命运走向时,误杀了同村的一个想借以敲诈的痞子,两人被迫逃亡到邻近县城,然而,男青年发现当时的一个属于自己父亲的信物丢失在命案现场,不得已,他只能偷跑回来,却发现案件竟然了结,死者已入棺材。然而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戏剧性事件开始一件件发生,村里有三家人都来认这具尸体……
影片评论:
“中国电影不是只擅长情怀的表达,也可以取胜于故事本身和叙事技巧。”这是《殡棺》在FIRST电影节取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片桂冠后的豪言壮语,如今,它的制作团队将这句话带到了丽都岛,《殡棺》入围了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
《殡棺》用了三段同时进行,但同时串起连锁反应的离奇借尸事件来建构本片,只是在编排上,他借用了非线性叙事普遍喜爱采用的章节式方法,这种形式广为大家所知晓的是著名经典电影《罗生门》,其后又被昆汀-塔伦蒂诺发扬光大,导致跟风者无数,当下一些新锐欧美导演和部分韩国导演(如罗宏镇的《黄海》)都纷纷借用这个形式,是以,有很多人将本片比拟为中国版的《低俗小说》。实际上,并不净同,《低俗小说》玩的是首尾相连的环形叙事,而本片,我更愿意用一个专业术语来形容它——“复调”。复调,搞音乐的人都很熟悉,即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
同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不断的巧合,然后又和谐统一成整体,这才是《殡棺》真正采用的叙事技巧,若真要拿个最近似的案例来对比,那就是美国导演格雷格·马克斯于2003年拍摄的一部电影《11点14分》,《殡棺》可视为中国乡村版的《11点14分》。
在《11点14分》中,我们可以看到事件和人物行为“互为因果效应”的最大化,这也是此种类型电影充满娱乐性的关键之处,《殡棺》从第二幕开始产生的趣味也同样来自于此,譬如愚蠢的隐藏尸体,无谓的撒谎,仓惶的逃跑,蹩脚的设计圈套以及黑色幽默的巧合,但是《11点14分》做为一部专玩结构的商业片,其开场非常惊艳,且充满对人性丑恶的戏谑,相比《殡棺》的文艺片式,略显沉闷的开场,要好上不少。足证《殡棺》应用类型片的技巧并未娴熟。
与此同时,在网上,《殡棺》的终极预告片里用这样两句话传递了整个电影的主题:“巧合皆为宿命。偶然亦是必然。”
《殡棺》到底有没有真正将叙事技巧和“宿命论”完美结合到了一起呢?在我看来,还有所欠缺,原因在于忻钰坤所自豪的叙事技巧单从技术上来看,确实拥有中国电影里当前普遍缺乏的“复杂”,但说“精巧”则有些过誉,主题欲玩味的“宿命论”实际上和“复调”这种叙事方式并不太贴切。
个人看法:“复调”着眼的是巧合,跟人物命运的必然走向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复调强调的是巧合中的一些戏剧冲突,和这些戏剧冲突带来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是以,本片采用的叙事手法跟编导阐述主题上的更具野心有些矛盾,忻钰坤想将新农村里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他的“宿命观”用一些轻松的方法表达出来,让观众不致于因为主题沉重而失去观影乐趣,偏偏这种叙事方法需要情绪嗨起来,需要观众不断的惊呼和轻笑,但忻钰坤却“为赋新词强说愁”,刚扬起来的调子逼着压下去,装沉重,装压抑,观影快感不断流失。然后在实际上表达的主题又大而化之,这些农村里人物的根本矛盾其实都是划皮毛而过,父子对立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婚姻和爱情的对立,好人与坏人的对立,没有一个是真正点在了观众的心上。生活质感的缺失,造成叙事结构带来的戏谑也仅仅止步于巧合上,带不起给观众更多理念上的冲击。
从这个病根出发,《殡棺》更应该学的是《撞车》而不是《11点14》,更应该塑造的是人物心灵,而不是事件的巧合。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