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李安的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将在内地银幕上与观众见面。拍《色戒》时,李安曾说,这部电影拍出了他的中年危机。“危机”过后,一个少年与一只老虎成为了他故事的主角。这部电影还未上映,便引发了观众的巨大好奇。针对这些好奇,我们首先推出李安的创作生涯简介,梳理他的创作风格流变,看他是如何从“父爱三部曲”到商业大片,最后通过《少年派》走入3D影像世界。作者:木卫二

电影《饮食男女》剧照

李安在《理智与情感》片场

谈起李安——这位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知名度的华语导演,那是人人皆知。可谈及他的作品,我最先想到的关键词居然是“没有风格”。真的,无论对比台湾的杨德昌侯孝贤还是内地的第五代第六代,乃至于类型片起家的香港导演们,李安居然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风格,这是多么不可思议。

一般说来,李安作品会让人想到融贯中西,但打通中西是一种风格么?好像也不是,至少镜头语言上不是。同时,我们也举不出例子来证明哪一部作品是真正的融贯中西,早期的《喜宴》可能算是,但后面也没了确凿证据,只能说李安不停游走于东方和西方世界。如果放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李安可能就是内力深厚,随便打个普通招式,威力也远超过一般高手。

此外,李安还是一名不喜欢重复、“一戏一格”的导演,拍完东方的父亲三部曲,他去拍欧美人的文学名著《理智与情感》,然后是中产阶级家庭题材《冰风暴》、历史战争片《与魔鬼共骑》,中间转回华语圈,随便一出手就是划时代的《卧虎藏龙》,再度开创了华语武侠片的热潮。随后又是回到北美的超能英雄片《绿巨人》,《断背山》这种以西部为题的同志片,紧接着又是谍战爱情片《色,戒》,然后是不典型的青春音乐片《制造伍德斯托克》。

如今,又是一部让人完全猜想不到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问及为何拍摄这部片子,李安的回答很诚实,他说自己也在想,这样的题材故事拍出来会是什么模样……事实上,到了李安这种级别的大导演,即便他不去找剧本,一堆的剧本也会来找他。很多导演安于现状,大拍流水作业,稳赚不赔,值得庆幸的是李安不属于此类。因而,尽管在卡梅隆的3D风潮下,斯科塞斯等人纷纷下水,对李安来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确实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这一次,他能否像以往那样,把眼中的问题顺利解决?

关于父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父爱三部曲”打开心结

就像很多励志型的导演,李安的故事经历也流传于世,烧菜做饭带孩子,大器晚成。在李安的自述中,跟很多东方家庭的孩子一样,他跟父亲有很深的感情,同时伴随着难以消除的隔阂误解。多数传统父辈视拍电影有如戏子行当,在父亲看来,儿子从事拍电影这档事,他是始终不赞成的。

基本上,李安通过父亲三部曲打开了心结。这些故事要么是远去海外的主人公,要么是无法跟家里如实交代的情感,要么就是女儿与父亲的微妙关系。可以想见,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李安还拿着剧本四处找人,在谢晋《最后的贵族》里客串,这些最先成型的故事,往往是他内心最看重同时藏得最深的东西。拍完这三部电影,李安就解决了父亲给自己带来的困惑。

关于西方(《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与魔鬼共骑》)

拍西方历史反思旅美时光

就跟很多评论说的那样,如果不认识也不看主创名单,一部电影丢过来给你看,很难想象《理智与情感》出自一名华人导演。虽然像王颖等人也会拍摄英语片,然而始终能感觉到有一股硬气。李安这样的完全是化有行为无形,你可以清楚感受到,这样的电影是世界的,是名著级别的,不分东西。

《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和《与魔鬼共骑》分属英国的近代史(英国乔治时代)、美国的近代史(南北战争时期)、现当代史(美国70年代),三个很有代表性的历史时代。对《理智与情感》,李安拍得极为有趣,清新不流俗,没有照本宣科的枯燥感。对《冰风暴》,虽然类似题材有很多西方大师已经染指,但李安拍得也讨巧,中产家庭的问题暴露无遗。《与魔鬼共骑》反响平淡,这也是李安扶摇直上后的第一次挫败。在我看来,这是李安反思1979年开始的旅美时光,在与西方人的打交道中,他自己如何看待西方人,看待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电影就是他的经验见解。同时,因为题材格局大小的影响,李安很快发现了自己最擅长的制作规模。

电影《卧虎藏龙》剧照

电影《断背山》剧照

关于类型片(《卧虎藏龙》、《绿巨人》)

武侠片成了寻找自我的内核

很难想象吧,当李安成功到达人生的第一个顶点后,他又迅速遭遇了失败。巧合的是这两次遭遇都与类型片有关,一个是华语片的传统优势类型,一个是时下依然大炒热卖的超能英雄片,一次东方、一次西方。

《卧虎藏龙》出现的时间点很有意思,当时,《一一》、《鬼子来了》、《花样年华》正好齐聚戛纳,华语电影到达了一个巅峰状态,但事实上又是极度衰弱的关口。当时台湾片已经崩盘,香港电影迅速衰竭,内地电影尚未有起色。而就在这个时代,李安拍摄了《卧虎藏龙》,一部具有引领性的武侠巨制。它催促了《英雄》的出现,令侯孝贤等人有个过不去的内心坎。

以往,最早的武侠片源自中国和西方的传说附会,之后经过胡金铨引入京剧的发扬光大,再有一拨香港人的硬桥硬马和天马行空,大多是重招式却不近人情。到李安这里,武侠片重获定义,催生了寻找自我的内核,侠客有了真切人心。这次类型探索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相反,李安在《绿巨人》遭遇沉重失败,那跟类型本身的生命力关系不大。应该说,好莱坞的超能英雄片反倒越拍越火,超凡如李安者,他也难以避免水土不服。《绿巨人》不是一部成功的超能英雄片,它是属于李安自己的超能英雄片。

关于自我(《断背山》、《色,戒》)

导演自问人心能藏多少东西

有人总结了李安的优势强项,他擅长表现普通人,不会强加一些大而空的寓意说法。他懂性情,更懂人类内心的情感欲望,表现力和戏剧才华上都值得一提。《断背山》、《色,戒》两部作品,基本给李安定了型。《断背山》在西方功成名就,引发积极讨论。《色,戒》在东方热门一时,成为了文化热门现象。《断背山》讲的普通西部牛仔,《色,戒》在被改编之前,基本也是张爱玲作品里不受太多关注的。两部电影的主人公一开始都表现得无从适从,最后顺从了内心的选择,经历着天性(欲望)和道德感的剧烈斗争。

或许,这真是李安一次全新的问自己。很显然,这个时候的李安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李安了,没人关注没人重视。他是名噪一时的国际大导演,华语电影圈红,好莱坞奥斯卡也红。正是这个时候,他更想问自己,人的内心到底藏了哪些东西。可以说,李安的探索再一次做对了。

两部电影都出现了大胆的性爱场面,导演个人意识激进,引发了不少的抵触情绪。它们还不同程度地打乱了类型片的划分,像《断背山》俨然是西部片的再写,实际上是个爱情片。《色,戒》本该是凶险的谍战片,结果仍然是个爱情片。

关于好奇心(《制造伍德斯托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跳脱地域时空讲故事

很多人想象不到,李安居然把好端端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拍成了这副模样,对于那场传说中的盛事,片中只出现了一个画面。面对把伍德斯托克神圣化的中年人和年轻人,李安的做法也很极端,他只想关注一个伟大的普通人,一个不平凡的平凡人。与美妙的伍德斯托克相比,少年人的家庭同等重要。我猜想,李安对这样一个涉及音乐的历史题材更多是好奇。当然,也有说,那是李安解决完自己的问题,把好奇心扔给了多年的好搭档詹姆士-沙姆斯。换句话说,他们觉得,《制造伍德斯托克》更像是沙姆斯作品。

在我看来,《制造伍德斯托克》展现了色彩斑斓的想象力(最神奇的一段),正如今天的年轻人,他们在回望伍德斯托克时候,更多也是假借着想象,五彩缤纷,空气中弥漫着音乐歌声、和平与爱。

当然,到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依然不愿放弃想象力上的探索,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没有了詹姆士-沙姆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最大挑战是没有了环境背景,以往李安作品总会有一个明晰世界,东方或者西方,古代或者现代,侠客或者牛仔,这回电影直接成了人与兽的海上对峙,实在是难以想象。这个少年派,估计又是一个不像小孩的小孩。越是没有力量的人身上,他往往要包含普通人想象不到的东西。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电影介绍

《少年派》

导演:李安
主演: 苏拉-沙玛
上映日期:11月22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多

《台风》10期:李安对谈

创作动力来源于对生命的不安

《台风》09期:独家直击

《少年派》台中特展先睹为快

[独家]《少年派》台北首映

男主角曾向李安行跪拜大礼

[独家]李安北京谈新片

一部片子破了三大戒律

更多信息请进专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往期回顾

五看《浮城谜事》

透视文艺片生存现状

国庆档电影观察

《铜雀台》缺乏创新力

8月电影观察

《听风者》剧情不足

7月电影观察

《搜索》难成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