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娱

导语: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将于8月31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开幕。两部华语片入为主竞赛单元,与麦当娜处女作等多部经典之作争夺金狮奖。而作为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威尼斯,近几年来受到主席马可-穆勒的影响,与华语片有着难以诠释的“暧昧”,那么,今年征战水城的华人大军中,是否有人能再擒金狮呢? [网友评论]

[专题]:前方直击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68届威尼斯电影节

2004年,马可·穆勒当上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四年任期。随后他成功连任,而即将开幕的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将是他大权在握的最后一届……

马可·穆勒:不当这个电影节的“破”主席了!

2004年,马可·穆勒当上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四年任期。随后他成功连任,而即将开幕的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将是他大权在握的最后一届。就在去年,他放风跟世人说,他要去拍他热爱的电影,不当这个电影节破主席了。在八年任期中,马可·穆勒遭遇了不少质疑声音,他坚定不移地向美国和中国靠拢,对抗戛纳同时又跟风戛纳……但没有人能否认,正是他的出现,已过花甲的威尼斯方才起死回生。

 

在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威尼斯经历了一系列混乱动荡,有时候把奖项搞得外人都弄不清楚,比如一个导演奖,它会出现最佳导演奖、特别导演奖、最佳新人导演奖,至于单元设置,在有逆流单元那几年,更是混乱到让人头大,电影节的威望也急剧下降。与此同时,死对头戛纳抓住了机会,迅速拉开了领先的距离。马可·穆勒上任后,威尼斯迎来了较为稳定的阶段,凭借积累下来的选片经验,电影节也冒出了很多优秀片子。然而,由于其高调作风,包括每年跑去戛纳走秀,马可·穆勒任内的不靠谱事件频出,这些事情倒不是华语媒体常写的威尼斯风雨交加,红地毯上星光黯淡。严格来说,这些事情也并非怎么个不靠谱,只是出乎常人意料,颇有些争议。 [详细]

 

中国通马可穆勒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 马克·穆勒

联想到这些年,华语电影过度强调商业性,其艺术水准不断下降,很多导演已经进入瓶颈期,那么,威尼斯如此力捧华语片就让人纳闷了?原因只有一个,马可·穆勒太爱中国了……

马可·穆勒:爱中国,更爱中国电影

在马可·穆勒多年的“连庄”任期内,一共有19部华语电影入围了威尼斯竞赛。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而之前入围威尼斯的华语电影,加起来总共也不过18部。进而反观最近几年,华语电影因过度强调商业性,其艺术水准正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甚至很多大导演已经进入瓶颈期。窘境中,威尼斯依旧如此力捧华语片就更让人纳闷了?原因只有一个,马可·穆勒太爱中国了。看到华语片,他动不动就要泪流满面,甚至还疯狂地迷恋李安、贾樟柯、姜文和徐克等华人导演。最惊人的还数当众单膝跪地,去亲吻章子怡。这一系列的对华“暧昧”无疑博得了不少华裔电影人的青睐,使得许多华语明星即便在戛纳亮完相后,很快又会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的红毯之上。

 

或许,《三峡好人》等片子在价值和意义上可以比肩《悲情城市》,然而,像《长恨歌》、《荡寇》和《泪王子》,这些失败片子的存在,实在让人怀疑马可·穆勒的博爱几乎是不设限制,他每年都要拿华语片来充数,实在有点强人所难。就以今年为例,华语片在柏林和戛纳都被剃了光头,一转眼到了威尼斯,居然有三部电影入围竞赛,实在令人有够惊喜。然而到最后,没有人能保证,它们是不是又会成为烟雾弹,这个疑问的确耐人寻味。

 

在华语电影的里程碑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盛会是2000年的戛纳电影节,姜文、杨德昌和王家卫的片子一起拿下了重要奖项,几乎把那届电影节变成了华语电影展。正因如此,即便从2005年到2007年,李安和贾樟柯接连三届拿下了金狮奖,但华语片并没有迎来创作的爆发。威尼斯有扶植华语片的打算,却在收编优秀华语电影人的道路上遭受着戛纳的侵蚀。马可·穆勒所倚重的一些导演实力上或多或少的有所欠缺。即便是娄烨的《花》也出现在了水城,明眼人都知道,它是遭戛纳无视后才转投了威尼斯。

 

姜文:“这才叫做TMD的电影节!”

据说,姜文当年在戛纳走红地毯时曾感慨说“这才叫做TMD的电影节!”卢米埃尔、德彪西、巴赞,面对古老的电影宫,每个流连戛纳的人都忘却不了。与之相比,威尼斯一直有个心头痛,他们那座已经使用了七十几年的卡西诺电影宫着实太老了,为了顺应威尼斯电影节规模的扩大,电影节迫切的需要重起另一座电影宫。与诸多关于丽都岛住宿饮食的抱怨不同,电影宫再怎么说都是一个电影节的标志。人力的东西可以改进,但时间不等人,庞大的建设计划一旦被落下,那就真的是落下了。

 

马可·穆勒也曾跟记者描绘过这样的画面:将来新电影宫气势恢宏,威尼斯也会迎来全新的辉煌。就像威尼斯双年展主席说过的,困扰电影节前景的各种问题里,电影宫是最紧迫的一项。结果,由于意大利人的做事本性,资金始终不能到位,电影宫现至今仍未实现,甚至还推迟到2012年。如今,马可·穆勒也要撤了。没有人知道威尼斯电影节未来会怎样,前景好像出现了不安定因素。另外也有一些悲观主义者认为,重建电影宫并无法挽回威尼斯的劣势,如果一味正面去对抗戛纳,威尼斯恐怕会输得体无完肤。其实,一个电影节的好坏并不是完全靠硬件去改善的,威尼斯始终没有召回昔日的灵魂,这也是它被人逐渐遗忘的最大原因。 [详细]

 

李安

威尼斯最爱的华人导演:李安

作品:《断背山》 第62届威尼斯金狮奖

作品:《色戒》 第64届威尼斯金狮奖

贾樟柯

威尼斯最爱的华人导演:贾樟柯

作品:《三峡好人》 63届威尼斯金狮奖

作品:《无用》地平线单元纪录片奖

张艺谋

威尼斯最爱的华人导演:张艺谋

作品:《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狮奖

作品:《一个都不能少》威尼斯金狮奖

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威尼斯银狮奖

威尼斯本是一个擅长发掘和发现的电影节,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它的目光开始逐渐往东方转移,像张艺谋、蔡明亮、陈英雄等人的“大师”征程都是从威尼斯起步……

亚洲计划:亚裔导演发迹水城 或后劲不足或烂泥扶不上墙

马可·穆勒新官上任,他也把重心放在了对华语电影的关注上。与之相比,戛纳尽管财大气粗,在发现新人和包容另类电影上,多少显得有些麻木跟迟钝,往往低估了新鲜血液的力量。而威尼斯除了一头倒向华语电影,近几年,更是对日本电影也是照顾有加。除了大腕北野武,威尼斯还瞄准了Cult片和动画片领域,今年还把园子温作品选入了竞赛单元。就连三池崇史和冢本晋这样的另类份子,也开始热衷于游览水城。无奈在于近年日本电影总是不温不火,新浪潮导演相对低迷,重复自我或抄袭模仿现象严重,加上过重的本土人文情怀,直接导致了日本电影在世界各类影展上“烂泥扶不上墙”的窘相。

 

即便日本电影只开花不结果,那么在韩国电影方面,威尼斯的运作确实不算成功。李沧东、金基德等人在这里发迹,却很快被戛纳收编,再不然是陷入了创作瓶颈,对此马可·穆勒也无可奈何。自从2005年朴赞郁的《亲切的金子》以后,威尼斯的主竞赛再也没有韩片的身影!跟华语片不同,近年韩片发展脚步虽然放缓,但好导演和作品却层出不穷。另外,当法国人成功推动了东南亚新浪潮后,即便有阿彼察邦和曼多萨拉坐镇,但威尼斯人还是慢上了好几步。唯一例外是2009年,《黎巴嫩》和《没有男人的女人》的成功,让威尼斯看起来还挺像威尼斯,就连奖项也充满了勇气。

 

费力不讨好:威尼斯的热脸 V.S 好莱坞的冷屁股

几乎是跟戛纳同一时间,威尼斯也感受到了资本和明星的力量,无可避免受到好莱坞的全球化影响。彼此都拿一些商业大片来开幕,这好像已经是约定俗成(当然,威尼斯始终偏爱中国和亚洲)。大概就是从2004年起,威尼斯很不幸地成为了奥斯卡的前哨战地,《女王》、《我不在那儿》、《摔跤王》等,再不然是影帝、影后预选项,显然,这一称呼对老牌电影节是个耻辱。威尼斯一边被时间重合的多伦多电影节冲击,一边又无可奈何的主动去拉拢“美国制造”以增加自身实力,逃脱在夹缝命运。2007年,皮特和布兰切特虽然缺席,但仍分获了影帝跟影后,很明显,这是威尼斯的主动示好,然而对方实在不领情,即便有奖可拿扔不愿趟威尼斯那一滩“浑水”。

 

从李安、昆汀再到阿罗诺夫斯基,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选择是有意识在加强自身影响力,并倾向好莱坞的流行趋势。从《黑天鹅》捧得金狮后在奥斯卡也是顺风顺水,这个时候不拉拢阿罗诺夫斯基,更待何时。就像朋友说的,当戛纳和威尼斯的操作日益国际化,反倒是诺加诺等地还保持着欧洲电影节的风貌。在那里,没有人会理会市场买卖,也不大关心皮特朱莉们,只是单纯的电影,欣赏一些来自远东的片子,过着属于欧洲影迷的节日。这点上,威尼斯始终有股劲,非要和戛纳较劲到底,但说到最后,捡便宜的不是欧洲人,只能是美国人。 [详细]

谢晋

华人评委:谢晋(已故)

1989年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

张曼玉

华人评委:张曼玉

1999年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

巩俐

华人评委:巩俐

2002年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当柏林选择政治和主题风,当莫斯科等老牌电影节相继沉沦,剩下洛迦诺和圣塞巴斯蒂安走自己的路线,欧洲的一堆电影节已经分化得非常严重……

昆汀·塔伦蒂诺劣迹斑斑 顺水人情示爱老情人

当戛纳上演的“丑闻”是聚众观看《反基督者》,又或者拉斯·冯·提尔发表一通纳粹言论,威尼斯只能出现昆汀捧着金狮子,将它赠与老情人索菲亚·科波拉。联想到事前,文森特·加洛(很巧合,他也是这一年的影帝)对索菲亚·科波拉一番炮轰,说只要是为了拍片,她愿意跟任何人上床。再到事后,所有人看完《在某处》都口诛笔伐,惊呼十年最烂金狮奖,完全是仗着人情分,无比坑爹。依此来看,2010年的威尼斯把最佳影片发给《在某处》,这的确是非常之不靠谱,而这个不靠谱的源头是马可·穆勒选择了流氓昆汀,他当上主席,自然就只手遮天。

 

事实上,昆汀此前就劣迹斑斑,凭借惊人阅片量,他随意修改自己的最佳榜单,动不动就说我爱死它们了。在2004年戛纳,他也表现得很不客气,把金棕榈发给了《华氏911》。如果威尼斯长点记性,与其让昆汀当主席,不如把昆汀的电影请来威尼斯。当然,也许马可·穆勒要的就是这效果,哪个电影节没点丑闻,有时候,八卦花边多多益善。

 

欧洲各大影展恶争片源 穆勒“打酱油”走穴戛纳

当柏林选择政治和主题风,当莫斯科等老牌电影节相继沉沦,剩下洛迦诺和圣塞巴斯蒂安走自己的路线,欧洲的一堆电影节已经分化得非常严重。早有迹象表明,戛纳地位不断抬升后,直接压缩了其他电影节的生存空间,许多电影节真的变成了纯粹的观影活动,或沦落到拿戛纳平行单元作品来充数。面对戛纳的压迫,威尼斯其实是最煎熬的。先不说这两个电影节的明争暗斗,像为了把时间抢在前面,戛纳把时间都改了。

 

从马可·穆勒为获奖单元“瘦身”来看,威尼斯有意做成兼并包容,同时又包含有新锐和另类力量。地平线单元发掘纪录片、组织电影史专家去修复老电影等,一系列活动也是做得有声有色。尽管由于覆盖面太广,威尼斯的确会弄出一些比较不堪的作品,或者这也是风险的一部分。然而在另类好玩上面,威尼斯一直能让戛纳感受到压力。无奈现在已经不是电影的最好年代,全行业朝商业看齐,艺术性已经被降到新低,或许经典和大师倍出的年代已成过去。

 

戛纳背后有着广阔的市场,很多事情可以一步到位,所有拿奖的电影基本不愁买片或者发行,但威尼斯在这点上就有所欠缺,比如杜琪峰喜欢的《纸战士》,好评如潮却寻觅不到买家,中国观众更是无缘得见。这一点,确实间接导致了很多导演会首选戛纳,然后把威尼斯作为备选项。而马可·穆勒年年往戛纳跑的用意也很简单,做的是公关工作,跟导演制片人打理好关系,下回也来威尼斯坐坐。 [详细]

昆汀·塔伦蒂诺

威尼斯“不靠谱”——昆汀·塔伦蒂诺

事件:第67届威尼斯评委会主席,并颁奖给旧爱索菲亚·科波拉

索菲亚·科波拉

威尼斯“不靠谱”——索菲亚·科波拉

事件:因个人私生活遭炮轰,并遭质疑靠“关系”获奖

汉娜·马哈马巴夫

威尼斯“不靠谱”——汉娜·马哈马巴夫

事件:出身伊朗,遭60届威尼斯工作人员嘲笑为“塔利班”,遂发生争执

或许威尼斯影展对于华语电影的偏爱是因“中国通”马可·穆勒而有失偏颇。但作为华人文化的传统之一,我们应该学会感激,毕竟是威尼斯让姜文、张艺谋、贾樟柯等华人导演甚至让华语电影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无论本届威尼斯如何,无论前路荆棘几多,感谢威尼斯,感谢马可·穆勒,Grazie molto!

凤凰网娱乐 中心出品 欢迎收藏

作者:木卫二 赵大卫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