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4年度的收官大作,《智取威虎山》取材于革命样板戏的身份注定了它不会缺少话题。这究竟是徐克的又一次后现代武侠创新还是红色经典的借尸还魂呢?
城头王旗变换,徐克一直还是那个纯粹的电影人
嘉宾:
正方:
风间隼,影评人,武侠动作片专家
反方:
原子蛋,影评人
剧情简介:
1947年冬,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在首长少剑波(林更新饰)的带领下,奉上级命令进入匪患猖獗的林海雪原保护百姓安全,侦查员杨子荣(张涵予饰)与卫生员白茹(佟丽娅饰)火线驰援。为彻底瓦解土匪势力,杨子荣执意请求乔装潜入匪窝“威虎山”。历经了重重考验的杨子荣因献宝有功,被匪首座山雕封为“威虎山老九”。杨子荣一面与八大金刚周旋,一面涉险为山下战友传出情报,而山寨中的一名神秘女子却屡屡将他陷于生死绝境。被203小分队生擒的土匪联络副官栾平趁乱逃脱,竟出现在威虎寨中与杨子荣当面对质……座山雕(梁家辉饰)寿辰“百鸡宴”上,杨子荣与203小分队的战友们迎来了剿匪收网的最佳时机,一场鏖战在所难免……
他来自江湖——评《智取威虎山》
文/风间隼
对徐克而言,翻拍经典并不出奇,出奇的是这次翻拍了一部“红色经典”,革命样板戏。但细细想来又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政治和革命一直是他作品中的一大主题。
徐克出生在越南,他的年轻岁月是在六七十年代激进的社会政治背景中度过,因此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于政治和革命的热情、犹豫乃至嘲讽。《刀马旦》中戏子营救革命党,《棋王》发生在文革年代,甚至连《人间道》里,都有《国际歌》的旋律。他在《新仙鹤神针》里对“人人都爱旗”的武林政治大加讽刺,却在《男儿当自强》中对真正的革命者尊敬有加。可以说,他进入内地市场之后翻拍红色经典是个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选择。
抛开意识形态不谈,原版《智取威虎山》本身是个非常流畅的情节剧,善恶对比强烈,情节跌宕,人物鲜明,非常适合电影改编。新版经过徐克的改编后,故事变得更加富于类型化。
首先是加强了敌强我弱的对比。在原版中,大军控制了牡丹江,扫平了奶头山的许大马棒,威虎山的顽匪已经是日薄西山。而新版不但没提许大马棒的覆灭,而且切断了小分队的外援,使其变成一支孤军,不得不以30人的队伍完成保护村民,扫平千人匪帮的重任。此外新版还将威虎山改成日军残存的军火库。火力和人数上的强烈对比加大了任务难度,造成更大戏剧悬念。在小分队进入凋敝的夹皮沟,村庄保卫战这两出戏里,明显有着从西部片到《七武士》的各种类型片痕迹,徐克加强、发挥了原版中富于戏剧张力的部分。
其次是丰富了人性,杨子荣被刻画成一个富于生活气息,甚至亦正亦邪的江湖人物。这个高级侦察员的黑话比土匪还顺溜,一出场能把孩子吓哭,一亮嗓能把百十号人逗乐,人物个性比原版有大幅提升。影片加强了他与少剑波之间的个性冲突,甚至发展到要脱队。对比原版一再强调官兵一致,处处不谋而合,这种改编无疑更有戏味,也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不过可惜的是,在我看来,导演设计人物的方向是很明确的,但并没有做到位。当然,我们也都明白背后的原因,改编革命京剧本身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新版可以把属于影像的质感做到十足,而属于革命原生态的质感,恐怕是目前很难反映到大银幕上的。这也是我对新版《智取威虎山》持三分保留意见的原因。
第三是对正邪双方的刻画有了微妙的变化。土匪一方的人物更加鲜明,八大金刚各具特色,蝴蝶迷的戏份大幅增加,还展示了匪巢里的民俗场面。而在解放军这一边,发动群众的戏份被大幅删减了,民众的形象被一个孩子集中代表,而小分队则犹如一群侠士一般浴血保卫村民。这些都是符合徐克世界观的改编,在他的天地里,成人是污浊的,顶多也就是些无害的俗人,孩子的天真和侠士们不泯的赤子之心才是未来的希望。
新版《智取威虎山》的动作场面和特效显然会吸引很多的观众,但如果你深入到故事的肌理中去的话,通过与原版的对比,再将他放到徐克的电影世界中去审视,你会发现这些细节上的改动才是值得玩味的现象。一个来自江湖的导演如何用商业娱乐的套路去重述一个当年革命者扫平江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充满张力的事情。有心者不妨把《智取威虎山》与当年讲述江湖好汉义助革命党大破满洲国毒气工厂的《财叔之横扫千军》对比看看,自然就会明白,在城头变换的大王旗下,徐克是一个多么纯粹的电影人。
![]() |
12 |
![]() |
1947年冬,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进入林海雪原,与盘踞威虎山多年的土匪“座山雕”斗智斗勇。一场鏖战在所难免……
策划:凤凰电影组
撰稿:风间隼、原子蛋
责编:法兰西胶片、扭腰客、芥末蘸酱
监制:刘帆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