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黑客帝国》系列的死忠粉来说,导演沃卓斯基姐弟何时才能恢复巅峰的创状态,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新片《木星上行》一方面拥有宏大的视效,一方面又架构了荒唐的故事,内地影院于今日(3月6日)起开始上映,究竟这次还能打动我们么?
《木星上行》乍一看荒唐肤浅,但却是沃卓斯基姐弟有一次有趣的尝试。
嘉宾:
正方:
红袖添饭:狂热影迷、影评人
反方:
波米:著名电影记者、影评人
剧情简介:
在遥远的未来,那时盛行各种基因改造,人类可以将动物基因与人类基因相结合而获得更强大的力量,而纯粹的人类反而变成社会底层。地球是宇宙中最强大的王朝阿布拉克斯工业在10万年前种下的一颗种子,三大继承者中最年长的巴勒姆(埃迪-雷德梅恩饰)掌控着现在的地球,而此时的地球上出现了和阿布拉克斯王朝曾经的女皇有着相同基因的人,她是一位贫民女孩(米拉-库妮丝饰)。巴勒姆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不被动摇,雇佣了赏金猎人(查宁-塔图姆饰)前来追杀,可他却在这一过程中对自己的任务产生了怀疑,同时也与追杀目标暗生情愫。真相大白后,正统和心怀大义的女王带领地球上的斗士向拥有强大力量的巴勒姆发起了绝地反击。
《超能陆战队》:把肤浅拍得居高临下是种本事
文/红袖添饭
沃卓斯基姐弟真是好莱坞的异类。自《黑客帝国》首部曲之后的作品,都算A级大制作,无论是卡司还是工业水准,都是一流。然而,几部作品都没有赢得影评人的心,在普通观众与影迷当中的口碑,也都相当两级分化(《V字仇杀队》略有例外)。所以,相对偏严肃文艺的《云图》不温不火之后,新片《木星上行》选择比较直观的科幻类型,让对他们有所期待的影迷,以为姐弟俩此番乃彻底回归商业,似乎可以憧憬如《黑底帝国》版的酷爽洗脑。
持这种心情的朋友们,很可能要彻底失望了。
表面上看来,《木星上行》是一出华丽的太空歌剧,其故事内核,也是姐弟俩钟爱的“救世主”(The One)结构;人物关系方面,则又如莎士比亚戏剧一般,有着演绎强烈情感与人性冲突的无限可能。然而,这一切在电影中的展现都可以说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
影片富丽堂皇的视觉风格,很可能让人嗅到和2012年那部《异星战场》般同样的腐朽气息。人类命运系于一人的设定,在本片中,仅作为推进男女主角浪漫冒险情节的背景,几乎没有增添哪怕一丝紧张悬疑的感觉。女主角与几位外星大佬之间的关系,放在莎士比亚、或者任何一位有所谓人文野心的编导那里,恐怕都会玩出不少脑门上刻着“深刻”“人性”等时髦字眼的花哨,但在本片中,则等同于八卦灌水,可能连饭后谈资都算不上。至于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轨迹,又如同小朋友过家家般草率而胡闹,很傻很天真的气息扑面而来。
可以说,沃卓斯基姐弟此番表现,很适合深刻、犀利的影评人欢乐吐槽,“沃郎才尽”都算轻的,至少得说“沃氏这回连抄自己都抄不像了”。
不过,俺个人的观感,一如既往地和大部分人“睿智”人士有很大差距。俺认为沃氏姐弟又拍了部特好玩的电影。大伙以为的肤浅及硬伤,俺认为和“毫无可观之处”是有本质区别的。确切的说,姐弟俩拍出了“低俗科幻”(Sci-Fi Pulp)这一文艺体裁特有的质感。
对于低俗科幻,其实没有完全科学、系统的界定。从历史沿革来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大量不严谨的科幻创作,这些作品多半不像“硬核科幻”那般讲究科学性,也没有多大人文探索的野心;说白了,低俗科幻其实就是披着科幻外衣的肥皂剧,以打情骂俏和打打杀杀为卖点,类似我们地摊文学的子类型。
从这个角度来说,《木星上行》的味很正,不,简直是超正!除了在上世纪坎普(Camp)横行的年代,你可能很难看到如此一部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全面完整向低俗科幻致敬的电影。在电影圈是个人都要假扮深刻、佯装人文的伪文艺风气下,该片能得以立项及发行,简直可以说是一个远胜电影内容的奇迹。
除了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木星上行》在还原低俗科幻的质感方面,也做得炉火纯青。影片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外星旗舰的设计,极尽奢华繁复之能事;动力学原理、功能布局等等这些但凡和科学沾点边的维度,都不用指望会是本片的诉求。如果科幻迷们硬要从这些标准去评价本片,自然是“对牛弹琴”。但这头“牛”本身是不在乎的,它就想在太空中撒把野,就像芙蓉姐姐硬要凹个S造型一样,你可以说是东施效颦,但在一种主观、刻意、复制的姿态下,这种模仿显得很可爱。
为了凸显低俗性,沃卓斯基姐弟也放弃了对常规细节的经营,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以故意的生硬与疏漏,来制造“傻乐”的效果。比如说,类似“城市自动修复”的设定,逆天到令人无语,完全没有科学道理可言;然而,影片要的就是那一刻没心没肺的快感。对于女主角与三位外星大佬的关系,影片基本上以一种“放完就翻篇”的态度来处理,不要说从中提炼出多种复杂感受,简直是提醒观众“上心你就输”。从表演来说,对“低俗”的最典型体现,来自新晋奥斯卡影帝艾迪-雷德梅恩,他那故意矫揉造作的念白,仿佛《现代启示录》中马龙白兰度与尖嗓子东方不败的合体;要从常规的角度看,会被人批死,但一旦你弄清楚这种“主动坎普”的动机,你可能会乐死——是对全片的气息氛围添油加醋那种喜乐。
《木星上行》对自身致敬根源的纯正性是如此自信,以至于可以置影片节奏于不顾,大胆添加貌似“违和”的噱头。比如女主对男主的花痴,文艺人士看了会以“不可理喻”评之,但他们在银幕上的表现,仿佛早就预感到了前者的评论而变本加厉;这种处理,一旦超过了“暗示”的阀值,就有一种“硬演”的俏皮,仿佛一对小朋友,硬要在大人面前笨手笨脚地演出一段罗曼史,结果只会让大人们笑得哈哈乱滚,连带这种拙劣的设定本身,也透出俏皮的意味来。最让人体会本片“不管不顾”风格的,是其中对死板繁琐官僚体制的表现,那一段固然有讽刺的成分(有过美帝机动车管理局经历的观众都秒懂);但更有意思的是,在那样的时段不遗余力、大费周章地表现这些与推进剧情毫无关系的细枝末节,除了“任性”,找不到别的合理解释。而这种“无由的任性”,的确又是与全片故意而为之的低俗气质相得益彰。
简而言之,本片更多让俺想到姐弟俩的前作《极速赛车手》(Speed Racer):同样比较难为普通观众get到的点,但也同样很精彩地对致敬素材的“神还原”。对于一门心思成大师的认真影迷,那么问题来了:这样拍(或者拍这种东东),究竟有何意义?从故意而为之的荒唐中寻找快感,算不算“审丑”?对于这种理论性的问题,粗浅的俺无法回答;但俺同时猜测,在沃卓斯基姐弟那,他们可能不屑于回答。电影的功能与形态,应当是多样化的,关键是能在自己选择的范畴内拍出趣味来。肤浅本身并不可怕,将肤浅拍出一股居高临下的乐趣,也是一种本事。
《木星上行》里的女主角身份变化极大,堪称“一个家政小时女工的太空幻想”。
《木星上行》:一个马桶女工的意淫史诗
文/波米
即便是新科奥斯卡影帝也无法拯救这部除了特效几乎一无是处的电影。如果硬要为本片找亮点,应该是“死了1000次”的肖恩-宾这次幸存了。
首先需强调,此片的内地版删节点处理非常生硬,其影响观感体验程度在近几年的分账片中实属罕见。《木星上行》的内地版延续了沃卓斯基姐弟被删去40分钟的《云图》之“跳剪”风格,其中一场疑似为“外星人杀错地球女人”的戏份被剪得支离破碎,另有几处疑似“露点镜头”的删节也显得极其唐突,其效果已经达到了一种“生怕观众看不出这里惨遭删减”的用意。网上资料显示,内地版仅比北美版短了一分钟,但生硬的删减处理让内地版看起来十分廉价。
电影本身的最大问题还是沃卓斯基姐弟的通病:故事。叙事能力薄弱好像从来都是姐弟二人,甚至是兄弟二人时期就被人诟病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即便是被誉为神作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其实也是胜在视效及世界观上的电影。沃卓斯基姐弟最近在北美受访时曾为自己辩解,大意是说《木星上行》好歹是一部“原创电影”。但同样是原创,诺兰可以将弟弟的二手剧本转变为一部完成度极高的电影《星际穿越》,姐弟二人却几乎连一个“灰姑娘”式的简单故事都没能力讲好。
是的,看似酷炫的《木星上行》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故事:一个偷渡到美国的俄国马桶女工有一天发现自己是“星际女王”,然后拯救了地球、收获了爱情。它的雷点在于,女主角完成这一切,还将“地球”计入到了她个人的名下,但她却仍然选择继续刷马桶的职业:只是以前是痛苦的刷,现在是积极向上的刷。本片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如果你能把地球想成自己的私有物,那刷马桶的心情就能变得舒畅许多——这简直是传达了比《黑客帝国》还深邃的哲学思想!顺便说,女主角浓重的眼线实在让人跳戏,总会让人以为她是从《天将雄师》剧组跑过来客串的。
其实如果仅仅是讲马桶女的阿Q思维也就罢了,本片还加了一条非常鸡肋的“宫斗”线——三个“名字特别长星人”的继承者为了争夺资产展开了一场撕逼大战,外号“龌龊司机”的二人不负其名的放入了完全无意义的“恋母、弑母”情节,使“木星版《灰姑娘》”瞬间升级为“星际版《黄金甲》”。这或许也是姐弟二人找新科奥斯卡影帝埃迪-雷德梅恩来演片中“弑母继承人”的一个原因,后者曾与新科影后朱莉安-摩尔拍过一部母子乱伦大戏《欲孽迷宫》;“小雀斑”倒是对这种角色驾轻就熟,但本片过于狗血的剧情让他十分用力的表演看起来过于夸张。
影帝没能挽救本片的剧情,而在深刻性上本片也几乎倒退回《极速赛车手》。看上去《木星上行》在世界观上是要“搞出个大新闻”的样子,查宁-塔图姆的角色是个背景神秘的“基因改造者”,加之女主角从俄罗斯偷渡到美国的“移民背景”,人们以为姐弟二人会借此向《银翼杀手》致敬?或至少会在“后冷战气候下的身份认同”题目上做些文章?都想错了!本片根本就是个“保镖爱上我”的爱情故事,再加上男女二人毫不来电的表演和雷点频出的“表白台词”,着实打击了一群盼着沃卓斯基早日回勇的粉丝。从本片的清浅程度来看,或许本片是《云图》赔钱之后,沃卓斯基姐弟给华纳“欠债还人情”的片子,但是本片高达1.7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和目前杯水车薪的北美票房(5000万美元左右),估计是比《云图》赔得还惨的节奏了。
《木星上行》的糟糕还体现在姐弟二人的“夹带私货”上。本片邀请了大导演特瑞-吉列姆(《十二猴子》电影版)客串演出,几乎仅仅是为了向二人的偶像致敬,本片加了一段前后不搭的讽刺官僚体制“踢皮球”段落,这一段单独来看还算有趣,甚至你都可以“妙想天开”地将本段和吉列姆某些电影中对“体制”的呈现联系到一起。但这场戏对于整个故事的推进其实是毫无作用的,由于其占用时长并不短,很可能进一步增加观众对此片的反感。
网上有个段子说为本片掌镜的摄影师约翰-托尔为了追求第一场“芝加哥飞天大战”更好的摄影效果,不惜整个夏天都凌晨三点起床、封锁街道,在外景地等待拍摄日出,只为纪录每天仅有几分钟的“魔幻时刻”。但在成片中,由于此片上天入地、大量特技DUANG、DUANG、DUANG往上砸,我们很难察觉到这种摄影师对细节的匠心所在;而且即便有观众注意到此番美景,估计也会想当然地以为是CG特效的功劳。所以,这类小故事并不能挽救一部糟糕的电影,它被单独发成微博显得比电影本身更美一些。
凤凰网娱乐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遥远的未来盛行各种基因改造,纯粹的人类反而变成社会底层,但一位马桶女工却藏着惊天身世……
策划:凤凰电影组
撰稿:秦婉、悉尼卡通
责编:法兰西胶片、扭腰客
监制:刘帆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