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太阳》:赤裸裸的血腥重现 香港鬼才导演绝作
2009年04月21日 15:44凤凰网娱乐 】 【打印已有评论0

香港版的“大屠杀”记忆:《黑太阳》

导演:牟敦芾

编剧:李禾木

主演:张良、李伟、潘永、潘敏杰、熊小田

年代:1995年

片长:90分钟

出品:香港大风电影公司

《黑太阳》和吴子牛版《南京1937》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格。以艺术质量论,“黑太阳”自无法与“1937”相提并论,毕竟前者从公司到主创都似乎是电影界的“陌生人”,而吴子牛专攻的就是战争题材。不过,若论影片的感染力,或者再具体点,两片可能引起的观众的情感体验,前者要略胜一筹,因为导演把商业片中的煽情、铺排手法“嫁接”到战争题材上,把战争场面表现得是相当血腥和耸动,以至于我看的时候许多场面不敢直面,不停地点“快进”键越过。其中很多杀人场面是直接按照历史资料照片进行的“现场重现”,把杀人场面和历史照片重叠的手法也值得称许。

与“1937”的戏剧式不同,“黑太阳”更象是一部纪录片,虽然也有贯穿的人物(一个戴着长命锁的中国男孩),可是这一线索并不清晰,表现的篇幅也很少。影片主要是由两部分镜头组成:演员表演的屠城场面,资料影片片段及资料照片,此外不时出现的旁白和字幕更使影片的记录性得到强化。

影片的结尾微言深意,值得注意:男孩的奶奶为了救他,引火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死里逃生的孩子独自走在深夜里湿漉漉泛着白光、死气沉沉的大街上,与另一个中国孩子擦肩而过,两个孩子没有对话,对视一眼又各自走路(这大概就是“道路以目”的现代图解),镜头是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的运动,十分漂亮。戴着长命锁的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衣,象一只小小的圆桶向前走着,虽然他看起来那么渺小、那么孤单、那么无助,可是,无论如何,他去的方向,已经是一片微微发白的晨曦了。这是片中设计最好的一个镜头。这部影片,让人想起抗战时期,内地的电影人奔赴香港,拍摄《孤岛天堂》之类抗战电影的时候了,相隔大半个世纪,“黑太阳”与他们遥相呼应。

2009年两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几乎公映,这种情况已是影史上的第二次。14年前的1995年,台湾制造、吴子牛执导的《南京1937》上映,和香港制造、牟敦芾导演的《黑太阳——南京大屠杀》也几乎同时问世,只是后者未能在内地公映。对此,导演牟敦芾迄今耿耿于怀,身为华语电影史上最“恶名昭著”的暴力大导演,他认为被禁原因并非《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太过血腥暴力,而是为了给吴子牛让路而已。

1937年12月11日,南京城被围,中日双方展开攻守血战。街巷,日军疯狂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中山门,日军残酷地屠杀俘虏。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在中华门说:‘我们是第一个攻占南京的部队,必将载入史册!’他命令解除军纪三天,并说所有的中国女人都是慰安妇。日军第十六师团团长中岛今朝吾率部进入国民政府。他在蒋委员的办公室里设立了自己的司令部。南京正式沦陷。 

事实上,牟敦芾的电影永远有是否应该禁映的争议,审查部门和社会舆论一直不能接受他搞太多的变态暴力,但牟敦芾坚持认为只有渲染真实的兽性才能突出自己一直要表达的政治社会性,这也是自己影片最大的价值——只可惜,面对毫不掩饰的极度暴力场面,观众除了生理和心理的极度双重不适,恐怕没几个人在意编导的苦心,所以牟敦芾注定要背负“恶名”载入影史。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