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来自张纯如的亡灵和约翰-拉贝的遗产
2009年04月21日 16:27凤凰网娱乐 】 【打印已有评论0

《南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又译:南京大屠杀 英文:Nanking

导演:比尔-古登泰格 Bill Guttentag

丹-史度曼 Dan Sturman

编剧:伊丽莎白-本特利 Elizabeth Bentley

比尔-古登泰格 Bill Guttentag

丹-史度曼 Dan Sturman

主演:赵家玲 Rosalind Chao

斯蒂芬-多尔夫 Stephen Dorff

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尤尔根-普洛斯诺 Jürgen Prochnow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日期:2007年7月3日(中国)

发行:Fortissimo Film[德国]

ThinkFilm[加拿大]

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花了两年时间搜集资料,并整理出日军1937年在南京屠杀30万人、强暴2至8万妇女的暴行,在1997年写成《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一书,该书是第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专书,连续5月成为《纽约时报》书评的最佳畅销书。但张纯如前年11月疑因忧郁症发作举枪自杀。据透露,美国在线的副总裁泰德-莱昂西斯在读到张纯如自杀的新闻之后,大感震惊,因此决定出资拍摄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

废纸篓里的眼睛盯着我

影片出品人美国在线副总裁的泰德-莱昂西斯自己投资200万美元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从商人的角度来说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但让他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其实很偶然。2004年圣诞节,泰德和家人一起在加勒比海岸度假时,无意中在一张旧的《纽约时报》上,看到《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的作者张纯如自杀身亡的讣告。随后,他将这份报纸扔进了废纸篓里,刊有张纯如讣告的那面露在外面。不知为什么,他每次看到这份报纸时,总觉得张纯如的眼睛在盯着他,最终他还是把那份报纸拣起来。 

回到家后,莱昂西斯回家后立即购买了《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一书,并阅读了《拉贝日记》。他被这段自己从来不曾听说的悲惨历史惊呆了,他决定制作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纪录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难以置信的故事”。

人权光辉:中国的《辛德勒的名单》

纪录片《南京》从日军入侵前南京城的繁荣和祥和讲起,与日军占领后形成强烈对比。《南京》通过大量图片、录像以及文字史料记录了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德国商人拉贝及美国女教士沃特林等十几位欧美人士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20多万名当地市民免遭杀戮的事迹。

该片以当时在华西方人的视角记述了侵华日军的暴行。该片今年1月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并获得最佳纪录片剪辑奖,4月又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人道主义影片殊荣。

正如影片在开头所说,南京大屠杀是人类近现代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战争罪行。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讲,《南京》可谓大制作。这部影片由美国在线公司副总裁特德-莱昂西斯出资200万美元拍摄,用了两年时间,许多珍贵的史料都是摄制组辗转中国、日本、欧洲、美国各地寻找到的。

在影片摄制过程中,工作人员辗转多国,采访了近8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当年的日军老兵。在日本,许多当年的士兵不愿接受采访,在日本和平组织的帮助下,摄制组才费尽周折找到几位肯出来讲话的老人。导演比尔-古登塔格透露,作为一个外国人,他拍摄该片完全是站在中立的角度,来透视历史,但是整个拍摄中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剧组共有3位日本工作人员,影片拍摄到中途,3人纷纷要求辞职退出,“可能是迫于某方面压力”。而扮演日本军官的日本演员博客上也被人发了死亡威胁书。

日本兵踏着南京人的尸体前进,刺刀随意在人的身体里进进出出,街头不堪凌辱的少女,幸存者哭得难以连贯的回忆……今天由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南京》在京首映,70年前南京大屠杀的惨痛一幕以艺术的方式,真实呈现在观众眼前。

《南京》第一部以外国人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被称为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时曾引起轰动,它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南京大屠杀。影片出品人泰德·莱昂西斯和导演比尔-古滕塔格分别接受本报专访,叙述他们如何了解南京大屠杀,并下决心要将真相公布于众的故事。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