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为何青睐李安
2008年07月23日 15:47天极网 】 【打印

-台湾影坛名利双收的黑马

“我所关心的,应该说是有关人性共通的问题。”李安不同意他的电影仅仅是拍给中产阶级看的,“例如家庭、传统,这不仅仅是中产阶级所关心的问题。尤其当我们将这些问题放到异地去表现时,我相信这会是东西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喜宴》从柏林电影节捧回金熊,又从美国电影市场获得远高于美国其他电影的票房利润,证明了李安在题材选择上非凡的眼光。

因为有了《喜宴》,台湾电影第一次进入了美国的商业发行网。在美国上映的19周时间内,《喜宴》的票房收入超过630万美元,加上在台湾上映时的1.3亿台币,《喜宴》早已为投资者盈利,更何况还有世界其他国家的版权费没计算在内。在此前的柏林电影节上,《喜宴》和内地的《香魂女》并列获得金熊奖。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喜宴》又连续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喜宴》使台湾电影在世界影坛名利双收,李安也自然成为台湾影坛的一匹黑马。

《推手》和《喜宴》之后的李安,在大众的心目中一时成为专拍移民题材的导演。本以为他会照着移民题材一路拍下去,可他却转向拍了部专门表现人的食欲和情欲的电影《饮食男女》。“《饮食男女》主要是讲一个家庭的聚散,和我前两部电影有一贯的主题,讲叙的是一个家庭解体和重新结构的过程。”李安说,“虽然过程中有些伤感,不过却是用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对前两部作品而言,中西文化的冲突是它的背景色彩,而这次说的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和前两部影片比较来看,在文化上是不一样的东西。但在主题上与我所关切的家庭问题和新旧冲突是一致的。”

由于有《推手》和《喜宴》的成功,《饮食男女》在1994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上备受瞩目。在戛纳电影节最受重视的“导演双周”栏目中,《饮食男女》成为电影观众非看不可的热门电影。在《饮食男女》里,李安的电影风格逐渐成熟,并且更加温润饱满,成为国语片近年来少见的优质通俗作品。

-美国电影史上刮起“冰风暴”

当《喜宴》在美国上映之后,当时已经看过艾玛汤普逊的《理性与感性》剧本、并且决定接手这部电影的制作人LindsayDora正在为寻找适当的拍摄导演而苦恼不已。有一天,她在朋友的介绍之下去看了李安的《喜宴》,立刻被他的有趣和浪漫所吸引,向李安的经纪人呈上《理性与感性》的剧本。两个星期后,李安对他们说:“我要让这部电影重重地击碎人们的心,他们得花上两个月的时间才能痊愈。”就这样,李安走入美国电影市场,开始了他精彩的创作历程。与同在好莱坞闯荡的其他华人同行不同,李安并没有靠拳脚和动作上的功夫来拓展其海外的电影事业。他的电影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艺术性很强,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也非常出色。

《理性与感性》推出之后在美国的反应极好,并在1995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7项提名,其中包括年度最佳影片。尽管最后只拿到1个改编剧本奖,但是作为一位台湾导演在美国的首部作品就能得到这样的成绩,已经可以算是传奇了。

1997年,李安完成了他到目前为止在影评人中口碑最好的一部李安电影《冰风暴》。这部影片为李安奠定了他在美国电影界的一席之地。这是他首次尝试沉重的主题,以苦乐参半又不失风趣的眼光,检视一个七十年代家庭的美国大梦。这部影片的结构严谨,气氛凝重,整个情节发展含蓄地包围着那个年代的种种矛盾与不安,从家庭内外崩解去看大环境给人的无力感,最后以一个充满象征性的冰风暴做结尾,里面涵盖的饱满情绪真可谓余韵不绝,那给人的感动是会从内心深处缓缓涌出、久久不止的。这应该是李安描写家庭的极致之作。对于这部电影的背景,李安说:“1973年是美国最尴尬的一年:有尼克松、有保守的中产阶级、越战确定挫败、经济上停滞膨胀,还有能源危机。然而尴尬可以是一种深刻而具启迪性的经验。”

《冰风暴》巩固了他和“好机器”(GoodMachine)的制作人詹姆斯.夏慕斯(JamesSchamas)的良好合作关系。接下来李安就开始拍摄《与魔鬼共骑》,把触角伸向具有相当难度的美国南北战争。当然,在李安眼里的战争,还是以家庭、人际关系为基调的。这部电影描述几个青年在战争前后的成长历程,从人际关系里看战争,节奏徐缓动人,曾被美国影评人喻之为“史上最好的南北战争电影”。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王肖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