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更多
  • 娱乐首页
  • 返回专题
  • 独家专访
  • 网友留言

   1932年诞生的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它比戛纳电影节早14年,比柏林国际电影节早19年,但就在古稀之际遭遇一场低谷。好事的迷影者们有了一股子冲动,想看看这70年来的金狮群英中,谁的吼声最能响彻至今,用这点余威,为本届水城竞赛单元助点兴。虽说这是个些许意淫的想法,但狮口拔牙,倘若尽了兴,快感总还是有的。

 文/ 西帕克

电影《奥林匹亚》海报

《奥林匹亚》 Olympia

从1934年第二届到1942年第十届间(第一届无任何官方奖项)威尼斯电影节还尚未设立金狮奖这一奖项,当时的最高奖被称为墨索里尼杯,流露出极深的法西斯主义气息。当时的威尼斯电影节官方,对于本土电影有着极强的保护情绪,墨索里尼杯也会每年颁发出一部最佳意大利电影和一部最佳外国电影。纵观那一时期所选出的八部最佳外国电影,有五部都来自意大利的法西斯盟国德国。其中,1938年二战爆发前夕便颁给了莱妮-里芬斯塔尔的《奥林匹亚》。

与同一年颁发的最佳意大利电影《空军敢死队》一样,选择《奥林匹亚》无疑透露出在法西斯掌控之下的威尼斯电影节在当时的政治意图。纵观那年的最佳外国电影入围片目,便可发现清晰的两派,其一便包括W.S.范戴克的《绝代艳后》、威廉-惠勒的《红衫泪痕》和安东尼-阿斯奎斯的《卖花女》,均是高投入的优质历史电影。而另一边,代表日本参展的《五个侦察兵》、德国的《士兵的假期》和这部《奥林匹亚》则带有浓厚的法西斯主义色彩。以现在的眼光看来,便是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艺术角逐。最终《奥林匹亚》的胜出也被不少人认为是一个完全政治化的选择。

几十年以后,当我们再次回看,便会发现若抛开政治不谈,《奥林匹亚》也无疑是威尼斯历史上的最佳之一。在这部倾纳粹德国全国之力所拍摄的1936年柏林奥运会纪录片中,里芬斯塔尔几乎使用了所有可以想象到的机位和调度,展现运动员的肉体之美以及运动挑战极限的拼搏精神。在片中,她更是发明了轨道摄影这一后世影响深远的技术,片头的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火炬传递也有着深远意义。不管里芬斯塔尔的动机如何,但《奥林匹亚》中清楚传递出的有关战争、政治、体育以及艺术的不同信息,对于任何研究者都是一座宝库。

电影《哈姆雷特》海报

《哈姆雷特》Hamlet

随着二战的结束,1947、1948年两届,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改名为威尼斯国际大奖,与之前的法西斯色彩有明显区分。1948年,这一奖项颁发给了英国第一演员劳伦斯-奥利弗自编自导自演的莎士比亚悲剧经典《哈姆雷特》。本片在获得金狮之后,很快又在第21届奥斯卡中获得了七项提名,并顺利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黑白电影美术布景和最佳服装设计四项大奖,亦是威尼斯最高奖和奥斯卡最佳影片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重合。

无疑,劳伦斯-奥利弗的《哈姆雷特》可谓是对这一经典剧目最完美的演绎。那一年奥利弗已41岁,却依然意气风发,而在片中扮演其母的艾琳-赫利则只有30岁。在全权操办了本片的台前幕后大多数工作并饰演哈姆雷特之余,奥利弗还特意用假音给哈姆雷特死去父亲的鬼魂配音,创造力惊人。本片更让奥利弗成为第一位自己导演自己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电影人(在此之后,仅有罗伯特-贝尼尼靠着《美丽人生》再次达成这一殊荣)。有趣的是,在那一年的威尼斯,另一位天才奥森-威尔斯也带着自导自演的莎士比亚电影《麦克白》进入主竞赛单元,但颗粒无收。除此之外。一起参赛的亦有不少如今耳熟能详的经典,包括大卫-里恩的《雾都孤儿》、金-维多的《太阳下的决斗》以及卡罗尔-里德的《堕落的偶像》。但无疑,劳伦斯-奥利弗有着他们所不能比拟的锐气,最佳实至名归。

电影《罗生门》海报

《罗生门》Rashomon

1951年黑泽明导演的杰作《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斩获金狮奖,成为第一部在三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的亚洲电影,可谓是日本电影界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项荣耀。而这一奖项对于低谷中的黑泽明亦是雪中送炭。1951年,《罗生门》和《白痴》连续两部较为艺术化的作品均遭到了可怕的票房失败,黑泽明也陷入了事业的最低谷,根本无片可拍。万幸的是,威尼斯电影节的一位意大利女选片人,在日本观看过《罗生门》之后,将其选入了当年电影节的竞赛单元。

在同一年的其他竞赛片中,有比利-怀尔德的《洞中王牌》、让-雷诺阿的《河流》以及卡赞的《欲望号街车》,但没有一部有着《罗生门》这般复杂的结构以及前所未见的东方美学。国际观众也第一次见识到了黑泽明作品的哲学思辨,让其顺利拿下金狮。但与此同时,黑泽明本人甚至不知道《罗生门》参赛一事。《罗生门》获奖瞬时成了日本的爆炸性新闻,黑泽明也一跃成为日本国宝级导演,日本也开始大量制作一些走海外得奖路线的艺术电影(比如后来获得戛纳金棕榈的《地狱门》)。同时,黑泽明也见证了一座奖项所引发的各种相关不相关的高层领导的丑态,他们将功劳归在自己头上,而全然不提他和剧组的名字。从此以后,黑泽明的创作也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可以说,正是《罗生门》获奖改变了整个日本电影工业的格局,让后继的日本导演能够随心拍摄自己想拍的作品。

《禁忌游戏》海报

《禁忌的游戏》Jeux Interdits

1952年获得金狮的《禁忌的游戏》是战后威尼斯电影节获得最高奖的第一部二战题材电影,也象征着威尼斯电影节的赎罪和反思。在二战期间,电影节作为法西斯的宣传工具,选出了大量带有政治宣传性质的作品。随着金狮奖正式取代之前的墨索里尼杯和过渡性质的其他奖项,成为威尼斯电影节的标志,他们也需要一部和过去划清界限的作品。而《禁忌游戏》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事实上,1952年的威尼斯竞赛单元并不像之前那般大师云集,拿的出手的作品,除了本片以外便只有罗西里尼的《1951年的欧洲》、约翰-福特的《蓬门今始为君开》和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但这三者显然都算不上是导演的突破之作。曾经经历过法国被占领时期的导演雷内-克莱芒则独露锋芒,这部《禁忌的游戏》以二战时期两位儿童的天真视角,展现的却是战争最残酷的一面。他们在德军轰炸下流离失所,却将在墓地收集十字架作为一种游戏,死亡、宗教、爱情、童真以及战争交织在一起,可谓是极其大胆的一部反战史诗。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上世纪六十年代,好莱坞电影由黄金时代渐渐走入了衰落期,而欧洲电影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引领之下,进入了艺术化的最高潮。这段时间的威尼斯电影节,也逐渐脱离好莱坞,开辟自己的一片天空。1961年,威尼斯电影节将金狮奖授予了阿伦-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标志着新浪潮左岸派第一次被主流认可,威尼斯也开始引导着欧洲电影最新最华丽的艺术潮流。

那一年的竞赛单元中,没有一部美国电影,几乎全部成为了欧洲电影的舞台,意大利本土导演德西卡的两部电影《最后的审判》和《奥尔高索洛的强盗》左右互博,波兰导演瓦尔达的《参孙》则是一部关于纳粹大屠杀的佳作,唯一来自欧洲以外的参赛片便是黑泽明重回福地的《用心棒》。在这样的形势下,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脱颖而出,靠着阿兰-罗布-格里耶的剧本,拍摄出了前所未有的迷幻风格。整部电影靠着大量的心理意向交织,有了独一无二的节奏,迷离的镜头运动和声画不同步的实验性处理,都将本片和当时所有的电影区分开来。左岸派的作家电影,仿佛一记重拳,刷新了所有人对于电影的既定认识。

《红色沙漠》

《红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

作为意大利最重要的电影节,威尼斯也一直致力于褒奖本国的优秀佳作,其中获得金狮大奖的亦不在少数。从1963年-1965年间,金狮奖更是分别颁发给了弗朗西斯-罗西的《城市上空的魔掌》、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和维斯康蒂的《北斗七星》,让意大利电影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金狮三连庄。而这三部中,更要数《红色沙漠》最为经典。

本片是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拍摄于1964年的作品,亦是其第一部彩色电影。事实上,虽然是首次涉足彩色摄影,但安东尼奥尼的这部作品仍显示出大师风范。蓝色和红色大范围的色块,勾勒出工业社会的重重压迫,以及人与人之间看似有所情欲实则越来越疏离的关系。在同一单元中,戈达尔的《已婚女人》和帕索里尼的《马太福音》两部黑白片与本片一起竞争。但显然《红色沙漠》有所指涉的摄影,要高出二者不少。此外,安东尼奥尼的御用主角莫妮卡-维蒂亦在片中第一次以彩色形象示人,并出演了一场极其大胆的小木屋换妻性爱戏份,可谓是安东尼奥尼作品中最具有争议性的一段内容。

《芳名卡门》

《芳名卡门》Prénom Carmen

1983年,意大利导演贝纳托-贝托鲁奇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主席,而他接受这一任命的目的则只有一个,便就是确保新浪潮大师让-吕克-戈达尔的新片《芳名卡门》获得金狮。事实上,经历过新浪潮时代的贝托鲁奇一直将戈达尔视为自己创作上的导师,并一直希望能帮助已渐渐被主流淡忘的戈达尔重新回到巅峰。在他看来,威尼斯欠戈达尔一座金狮,而他则要成为最终达成使命的人。为了确保戈达尔获奖,贝托鲁奇亲自挑选了一个以六十年代电影人为主的评审团阵容,这其中便包括戈达尔的好友阿涅斯-瓦尔达,新好莱坞代表杰克-克莱顿和日本新浪潮旗手大岛渚。

那一年,戈达尔的电影被安排在最后放映,而在这之前所有评委的心都极其焦虑,甚至有不少人都开始想把金狮颁给法国黑人新晋导演尤占-帕尔西的电影《小约瑟的故事》。但最终,随着《芳名卡门》的放映,所有人都吃了一记定心丸。这是一部如此不凡的电影,戈达尔和御用摄影师拉乌尔-库塔尔亲密合作,用极其简单的设备和布光,将阳光下少女的身体拍摄的如此美轮美奂。同时,戈达尔也选择了一种极其新颖的叙述方式,用一个个片段式的镜头将比才的《卡门》进行了重新解构。戈达尔本人亦在片中饰演了一个类似疯狂先知一般的导演形象。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威尼斯终于借助贝托鲁奇之手,还下了欠新浪潮《手册》派导演的一笔旧债。今年,贝托鲁奇抱恙重回威尼斯,再任评委会主席,也算是完成了一个整整30年的轮回。

《悲情城市》海报

《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

1989年可谓是华语电影爆发的一年,先是张艺谋的《红高粱》在柏林擒熊,成为华语电影三大影展的头炮,随后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又获得了威尼斯金狮,两岸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均取得了最高成就。那一年,威尼斯的评审团主席是苏联导演安德列-斯密尔诺夫。中国大导演谢晋亦是评委之一,甚至其早在颁奖之前,便已笑着向记者透露这一次“结果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悲情城市》所代表的台湾新电影,在当时还不被世界影迷所知,斯密尔诺夫甚至在颁奖时念错了侯孝贤的名字。但同时,本片由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侯孝贤和编剧吴念真、朱天文将讲述了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台湾黑暗时代,展现了滚滚的历史洪流。在《悲情城市》之后,“二-二八”事件等历史话题在台湾不再成为禁忌,艺术表达也真正获得了解放。

台湾新电影在这一年达到了其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无法复制的辉煌。因为就在同一年,台湾本土市场一片萧条,200家影院关闭,观众大量流失。台湾政府不得不设立辅导金,扶持台湾新电影继续在国外获奖。艺术与商业开始有了明显的界限,而《悲情城市》的获奖则成了划分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银色-性-男女》海报

《银色-性-男女》Short Cuts

1993年,威尼斯电影节进入了第50届,由于戛纳的大量抢占欧洲艺术片资源,威尼斯电影节也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而这点的最佳体现便是那一年的金狮奖开出了双黄蛋——一部欧洲文艺片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之《蓝》,和一部好莱坞独立片罗伯特-奥特曼的《银色-性-男女》。而这两部电影则象征着威尼斯电影节随后二十多年所一直坚持的新方向,即欧洲和美国兼顾,既保证了有一定水量的艺术佳片,同时也邀请有大明星助阵的好莱坞独立电影,以增加自己的曝光。

虽然有着追求平衡的考量,但必须承认奥特曼的《银色-性-男女》亦是好莱坞一部独一无二的杰作。在本片中,奥特曼为了纪念一年前刚刚去世的美国短片小说巨匠雷蒙德-卡佛,将他的多篇短篇小说集结,创造一个“卡佛宇宙”,并运用自己所最擅长的群戏手法,将本不相干的十多篇短篇小说中的人物揉为一团,并用一场的大地震将所有人物联系起来。成为影史上最好的群戏电影之一。后世作品,如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木兰花》对本片则有直接借鉴。可见,那一年由彼得-威尔、詹姆斯-伊沃里和陈凯歌领衔的评委会亦是眼光独到。

电影《暴雨将至》

《暴雨将至》Before the Rain

除了嘉奖已成名大师的杰作之外,任何电影节都需要培养自己专属的新人导演势力,而在1994年,威尼斯一培养便出了两个。那年,以大卫-林奇为首的评审团(其他成员包括奥利维拉-阿萨亚斯、大岛渚和乌玛-瑟曼)为威尼斯连续第二年开出双黄蛋,将金狮颁给了台湾导演蔡明亮的《爱情万岁》和马其顿导演米尔科-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前者是蔡明亮的第二部长片,而后者则是曼彻夫斯基筹划多年的导演处女作。靠着在威尼斯得奖,《暴雨将至》也成为了马其顿这样一个平均电影年产量不足一部的电影小国,有史以来上最重要的影片,威尼斯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马其顿的电影工业。

曼彻夫斯基在这部《暴雨将至》中以三个首尾相接的故事讲动荡的马其顿社会组成了一个圆环,三个故事风格不同,颇具有马其顿当代社会天堂、炼狱和地狱的不同特征,是导演对战乱中祖国所献上的悲歌。曼彻夫斯基极具野心的镜头调度,以及迷一般无法解释的叙事,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部处女作。不过曼彻夫斯基似乎也在本片中耗尽了所有灵感,从此之后,虽然依旧是三大电影节常客,但却再无佳作问世。

十部值得推荐的金狮奖电影

《刑事法庭》Justice est Faite

1950年金狮奖作品,当年也获得了第一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犯罪冒险电影,是唯一一部同获金狮和金熊的电影作品。由安德烈-卡耶特执导的这部法国电影,主题前卫,讲述了当时法国司法体系的不公以及对于安乐死的支持。卡耶特亦是第一位两获金狮的导演(其他两获金狮的导演包括路易-马勒、张艺谋和李安)。

《伊万的童年》Ivan's Childhood

1962年与意大利电影《家庭日记》并列获得金狮。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靠着这部长片处女作一鸣惊人,也开启了其作为电影诗人耀眼的职业生涯。这部儿童视角的反战佳作,亦是塔可夫斯基叙事最清晰,亦最传统的一部作品,但其中依然可以看见不能点烟的“战火”等独特意向。

《阿尔及尔之战》La battaglia di Algeri

1966年金狮作品,在当时极富争议。导演吉洛-彭特克沃靠着本片批判了法国的殖民主义,在法国以及英属香港殖民地均遭到多年禁映。威尼斯敢于表彰本片,勇气值得肯定。本片后于1967和1969年,先后提名了三项奥斯卡奖,但并未获奖。

《白日美人》Belle de jour

1967年金狮奖作品。布努埃尔在法国所拍摄的杰作之一。年轻的凯瑟琳-德纳芙在片中饰演一位向往成为妓女的主妇。布努埃尔也再一次讽刺了中产阶级的虚伪和压抑。

《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

1980年,金狮奖在停颁12年后终于恢复,便迫不及待的开出了双黄蛋。分别颁给了约翰-卡萨维茨的《女煞葛洛莉》和新浪潮大师路易-马勒的好莱坞作品《大西洋城》。《大西洋城》讲述了一个完全美国化的复仇故事,伯特-兰卡斯特和珊-萨兰登亦贡献出惊艳演出。本片后提名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奥斯卡奖,但并未获奖。

《秋菊打官司》The Story of Qiu-Ju

1992年,大陆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和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成为大陆第一部获此殊荣的影片。在片中,张艺谋再次和巩俐搭档,并且第一次将故事设定在当代中国,带有明显的寓言性质,开启了第五代导演作品风格的新篇章。

《三色之蓝》Trois couleurs: Bleu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首部曲,于1993年并列获得金狮。基耶斯洛夫斯基第一次离开波兰本土,在法国拍片,却丝毫不见任何不适。本片以一种极其诗意的色调展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于死亡的忧虑个思考,是三部曲中艺术性最高也最晦涩的一部。

《爱情万岁》Vive L'Amour

1994年的威尼斯,蔡明亮的《爱情万岁》并列获得金狮,夏雨靠着《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最佳男演员,同时《东邪西毒》则获得了次级单元金奥赛拉奖的最佳摄影,可谓是华语电影前所未有的盛宴。其中《爱情万岁》最为耀眼,这部讲述都市人孤独和交流失败的电影,和其他华语片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将蔡明亮的身体与电影的实验第一次介绍给世界。今年,他将带着新片《郊游》回归,结果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花火》HANA-BI

1997年,北野武自导自演的《花火》夺得金狮,一出冷暴力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在这部另类黑帮片中,北野武展示了自己最男人也最温情的一面,配合久石让的音乐,无疑也成为金狮奖的最佳之一。

《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2005年,李安靠着《断背山》第一次获得金狮,也成为了第一部在三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的同性恋题材电影,显然有着十足的历史意义。无疑,本片也是这一题材最好的作品之一。在本片之后,“断背”这个词,也由此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除了以上所列20部之外,值得推荐的金狮奖作品还包括:《阿兰人》(弗拉哈迪,1934)、《罗密欧与朱丽叶》(卡斯特拉尼,1954)、《词语》(德莱叶,1955)、《大地之歌》(雷伊,1957)、《罗维雷将军》(罗西里尼,1959)、《天涯沦落女》(瓦尔达,1985)、《绿光》(侯麦,1986)、《三轮车夫》(陈英雄,1995)、《季风婚礼》(奈尔,2001)、《维拉-德雷克》(迈克-李,2004)、《三峡好人》(贾樟柯,2006)、《色-戒》(李安,2007)、《黎巴嫩》(毛茨,2009)以及《浮士德》(索科洛夫,2011)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电影节介绍

威尼斯电影节

  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