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尼尔-乔丹
出品: 爱尔兰/美国/英国
年份:1996
关键词: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恐怖主义
#一句话影评#:哪怕只能活一天,也要是灿烂的一天。
文/兰波
海报风格像极了《拿破仑传》,这是对这类传奇人物最有感染力的构图模式
莱姆-尼森在《辛德勒的名单》后对政治传记人物恋上了瘾
在政治上,迈克尔-柯林斯首先是个“煽动者”,而在生存上,他们没有高下之分
“壮志未酬身先死”恐怕是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的命运终止符,但像迈克尔-柯林斯这么年轻,且胜利果实近在咫尺就可执手相摘,却不幸被同胞刺杀身亡的悲剧,全世界也甚寥寥,不禁让知晓其传奇经历的观者扼腕叹息,其拥趸更是耿耿于怀。爱尔兰大导演尼尔-乔丹即是其中之一,在其名作《哭泣的游戏》享有世界盛誉后,他立即着手拍摄这部为迈克尔-柯林斯正名的丰碑传记《傲气盖天》。缅怀这位爱尔兰独立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同时质疑那段充满重重疑点历史,到底谁是害死柯林斯的真凶?
电影从迈克尔-柯林斯参加1916年爱尔兰独立运动“复活节暴动”说起,一直描述到其成长为建立“爱尔兰志愿军”(爱尔兰共和军前身)的实际领袖,领导爱尔兰独立革命,并最终为之捐躯的6年时光,导演坚持使用主观上靠近、亲近主角的视角,使观众去洞察柯林斯其辉煌成就后的丰富内心,全片虽然穿插了一系列历史重大事件,但因主线始终凝聚在柯林斯分别处置这些事件的不同态度上,最终并未沦为流水账,并通过刻画迈克尔-柯林斯为爱尔兰独立不得不采用暴力手段抗争,但又冀求和平,不断挣扎的痛苦内心,间隔加入当年的历史影像,使得电影始终充满悲怅的力量。
电影架构上使用了双重同构的手法。片中柯林斯和其最亲密朋友兼同志哈利-勃兰德为了一名叫做凯蒂的女孩而分道扬镳,暗示后来柯林斯为了实现爱尔兰和平自治的目标而与昔日战友决裂并武力相对的局面。导演把柯林斯是如何功高震主,导致后来的爱尔兰总统暨新芬党新一代领导埃蒙-德-瓦利拉(Eamon de Valera)屡次阴谋陷害的史实一一道来,瓦利拉使柯林斯成为替罪羊的阴险面目,与哈利虽兄弟决裂但不人身加害,始终光明磊落的态度做了鲜明对比,非常辛辣地挑明柯林斯最终的英年早逝跟这个政坛老狐狸脱不了关系,电影结尾充满对爱尔兰人民内讧的痛心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感情戏处理上,导演故意有“三角苦恋风月戏说”之嫌,虽丰富了角色面貌,激发了观众更多观影兴致,却拉低了整部片子英雄磊然的格调,是为败笔。茱莉亚-罗伯茨一口美式英语不伦不类,实在搞不明白为啥要她来当女主角,爱尔兰出生的连姆-尼森则继续了《辛德勒名单》里的精湛演技,以45岁的“高龄”演出了30岁的迈克尔-柯林斯复杂的性格和应有的英雄气概,道出:“哪怕只能活一天,也要是灿烂的一天”的人生信条,其不羁、机智、勇敢、坦诚、正直、多情的神采都栩栩如生,难怪最后摘取了该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帝桂冠。
另一方面,导演在阐述柯林斯动用暴力恐怖手段时,也并无掩饰,充满了各种暗杀的细节描写,坦言这就是当年柯林斯面对的现状,不可能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正面抗衡,其对强权的抗争,对自由的追求,往往要由热血与暴力来铸就,乔丹特别指出柯林斯并不是一个嗜血的人,在达到目的后,能在理想的狂热中保持冷静,坐下来谈判和妥协,并为之付出生命,博得了世人的同情,导演认为这是他有别于恐怖分子的地方。
影片的配角阵容聚集当时英伦三岛的配角精华,英俊小生艾丹-奎因出演了哈利-勃兰德,实力派斯蒂芬-雷演绎了印象深刻的爱尔兰卧底,《哈利-波特》里霍格沃茨学校魔法教师有三位赫然在这片列,扮演斯内普教授的艾伦-里克曼,扮演疯眼汉穆迪的布莱丹-格里森,扮演奇洛教授的伊恩-哈特,但最叫人惊喜的是还有《冰与火之歌》电视剧里出演泰温公爵的查里斯-丹斯。
电影重现当年爱尔兰人民举臂高呼的群像
迈克尔-柯林斯被看成现代恐怖主义运动的鼻祖,可是,大民族主义就不是恐怖主义吗?
传奇人物身边有信徒有挚友也有异性知己,所以任何一出传奇都是从普通说起的
爱尔兰为啥要独立? 现代恐怖主义运动的鼻祖
关于爱尔兰共和军的电影,中国观众并不陌生,这方面的电影层出不穷,包括金棕榈大作《风吹稻浪》,俱都反映出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一些历史面貌。但爱尔兰为啥要独立?恐怕很多人还是不明所以。
爱尔兰从被奴役到独立,期间被英国统治了近750年,因人种和宗教信仰不同(英格兰是盎格鲁-萨克逊人,信奉新教;爱尔兰是凯尔特人,信奉天主教),一直都在反殖民地抗争(1801年爱尔兰被英国直接吞并),但最终爆发大规模独立运动的根源是因1845—1850年间的爱尔兰土豆由于遭受虫灾连年歉收,导致著名的“土豆饥荒”,这场造成一百多万人死亡,二百多万人背井离乡,天灾人祸给爱尔兰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国在这其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管理不善、官僚主义、拒绝人道主义救援,甚至连敌对国家首脑奥斯曼帝国苏丹都送来紧急援助,英帝国女王却“要求他只能捐1000英磅,理由是她本人才捐了2000英磅。”大英帝国种种对爱尔兰人民的傲慢和漠视行为导致爱尔兰为此丧失四分之一的人口。爱尔兰民族主义者从此坚信英国企图对爱尔兰人施行种族灭绝,这也成为他们日后发动暴力革命的依据。
也有很多人认为迈克尔-柯林斯是现代恐怖主义运动的鼻祖,作为爱尔兰共和军的创始人和首脑,科林斯率领数千人的游击队,挑战大英帝国,经过两年充满血腥的暗杀活动终于迫使英国坐到谈判桌前,签订了《爱尔兰自治条约》。科林斯发展并完善了恐怖主义策略和手法,后世领导民族争取自由与独立的各路枭雄,诸如以色列的建国者和领导沙米尔、拉宾等人,以及巴解组织的阿拉法特,包括巴萨耶夫和本-拉登,都奉他为宗师。沙米尔非常崇拜科林斯,他在以色列独立战争中的代号就是“迈克尔”。
策划:田野
撰稿/组稿:蒙太曲奇 卡卡东 在途 魔糖
责编:高晓雯
监制:田野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