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安德烈斯-伍德
出品:智利
年份:2004
关键词:智利911事件 阶级矛盾 种族矛盾 皮诺切特军政府
#一句话影评#:事变之后,智利人民生活一切正常。
文/桃桃林林
《那年阳光灿烂》海报,中文译名灵感来自于姜文导演处女作
虽然手持智利和中国国旗,但政治只做电影背景出现
性启蒙与政治变幻,总有那么点相似
提到“911”,大家想到的都是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那起恐怖事件。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的智利,也曾发生过一起改变智利政治和社会格局的“911事件”。1973年9月11日,智利军方发动政变,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遇难。同时,军人领袖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上台,并在智利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军事独裁统治。
影片《那年阳光灿烂》讲的就是智利“911”时期的故事。该片情节主要发生在911之前,那是一个酝酿着民主与变革的重要时代。虽然在几个月之后智利就将染满鲜血,可在那之前,那里却始终阳光灿烂。故事由中产阶级家庭小男孩冈萨罗的视角展开,通过他去看这个阶级分明、政治气氛浓重的时代。尽管整部影片都是建立在一个政治背景前提下,主题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控诉。但是故事本身,却有意让角色远离政治,让政治成为背景。
家境富裕的冈萨罗一直在贵族学校上学。由于阿连德时代开明的政治风气,学校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激进的神父把几个穷孩子带进这所贵族学校,以图宣扬阶级平等。冈萨罗与其中一个叫马丘卡的穷孩子成了好朋友,通过马丘卡,他还认识了另一个叫肖维娜的女孩。三人嘴对嘴分享炼乳的经历,成为少年冈萨罗的性启蒙时刻。美好的时光总是很快就过去了,这三人无忧无虑的生活随着“911”事件的发生而终结,不同阶级的他们终于各自回到自己的世界。
这部控诉历史的电影并没有时时将政治挂在嘴上,更多时候,政治只是出现在电视新闻、广播以及街头的标语上,而那所贵族学校则成为当时智利社会的缩影。阿连德一直信仰共产主义,尤其在当选智利总统之后,更是提倡智利应通过选举方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受其影响,智利当时跟苏联、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走的很近,与中国1970年就已建交,这也使得智利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南美洲国家。受此风潮影响,贵族学校来的这群穷孩子,成为试图将两个阶级融合的一次实验。当然,这次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毕竟他们在生活习惯、家庭各方面存在太多矛盾,这也成为对智利社会之后变革的暗示。
在这里,漫画《独行侠》成为揭示影片主题的重要道具。小男孩冈萨罗在片中最爱读的漫画就是《独行侠》,而熟知那个故事的人都清楚,该书的主角分别是白人执法官与他的印第安助手,两人身份的差异为他们带去了不少麻烦。片中冈萨罗与马丘卡同样是阶级与种族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冈萨罗希望自己能与马丘卡像《独行侠》那样成为好朋友。只可惜,这更多只是奢望。
在冈萨罗的心里,阶级与政治都是极其模糊的概念。他们手握着小旗,忽而去共产主义阵营售卖党旗,忽而去资产阶级游行队伍摇旗呐喊,一切都像场游戏,是童年的玩乐。游戏终有终结的时候,冈萨罗的“独行侠”梦也要以失败告终。当政变发生之后,大规模的屠杀和清算随之爆发。面对军警的种种暴行,冈萨罗慌张的秀出自己的名牌衣服与名牌鞋,以表明他的中产阶级身份。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政治的可怕,了解了阶级与种族的区别,并重回自己的阶级阵营,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是这些事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心寒。
尽管镇压非常暴力,当地报纸仍在第二天显著位置标题如下“智利人民生活一切正常”。这,就是政治。
智利的“911”事件融入少年模糊的记忆中
教育,这是孩子们遭遇的最大的政治课题
主人公冈萨罗希望自己能与马丘卡像《独行侠》那样成为好朋友
智利“911事件”
1970年,萨尔瓦多-阿连德大选获胜,当选智利总统。他是拉丁美洲第一任自由竞选获胜的总统。上任之后,他组成人民联盟政府,任内实施铜矿国有化, 土地改革等政策。
阿连德上任的一系列政策,对国内的中产阶层产生很大威胁,同时,也获得了无产阶级的大力支持。而在国际方面,美国则首先感受到来自拉美的政治压力,而一场军事政变随之爆发。
1973年8月23日,皮诺切特出任智利陆军总司令。事实证明,这是阿连德最错误的决定。
同年9月11日。军方致电阿连德要求其辞职,并围攻总统府。随后,阿连德被证实死亡。关于他的死,普遍的说法是自杀,用的则是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送给他的一把AK47步枪。
之后,以皮诺切特为首的陆、海、空、军警代表成立军政府,政府开始对左翼人士血腥镇压。之至少约3,000人被杀或失踪,超过27,000人遭监禁或拷打,其中许多人被迫流亡国外。从此,皮诺切特在智利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军政府统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