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五十部最佳重排
《养鸭人家》
NO.3《养鸭人家》
导演:李行
当年获奖情况: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彩色摄影奖。
其他提名影片:《深宫怨》 、《人之初》、《血溅牡丹红》
被誉为台湾电影教父的李行之成名作。本片和李行导演的1960年的《街头巷尾》、1963年的《蚵女》一起,成为“健康写实主义”的滥觞,也是台湾电影对于家园生活最温情的描述。健康写实主义之后成为台湾电影的潮流,盛行了十余年,打下了台湾电影工业的基础。
1960年代初,台湾成功完成了土改,农民收入大幅攀升,“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拍一批如实反映台湾新农村生活的电影,而李行恰逢其时,也力图挖掘乡土之美,转化成电影中对土地和劳动的讴歌及对大陆萦绕不去的乡愁,两下一拍即合。主旋律电影最后被李行硬生生地拧成了“路线创作主义”,《养鸭人家》正是其标杆。电影对田园风光和质朴农民的刻画战胜了生硬的政治理念灌输,台湾乡土电影在此刻开始崛起,直接启发了后来王童及侯孝贤等人的创作,影响深远。
片中最美的一刻是小月夕阳下追养父,红红的晚霞染遍了天空,清新淳朴的乡土风格和父女情深被风景映衬,尤为动人,此刻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冲击着观者的心,而质朴的对白如同诗一般被诵出,更增添了片中对亲情的感染力——最简单的道理就在最朴素的生活中。
《梁山伯与祝英台》
NO.2《梁山伯与祝英台》
导演:李翰祥
当年获奖情况: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演技特别奖等六项大奖。
本片是上世纪中叶盛行一时黄梅调电影的巅峰,同时也是当时整个华语电影工业实力的一次呈现,李翰祥导演和邵氏携手,用大手笔打破了以往粗制滥造的内景限制,电影语言尤其流畅,摄像机的平行运动和特写的捕捉、美轮美奂的美术、精致的人物服饰搭配、光影流转辅佐动听的黄梅乐调、饱满的人物勾画和表演,打造出华人特有的音乐电影类型片,可说丝毫不逊于同时期的好莱坞工业水准。
长达20多分钟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经典戏曲再现,是本片最为经典之处,祝英台用各种比兴和比喻来暗述衷肠,而梁山伯则不通款曲,一个情生意动,一个憨厚懵懂,李翰祥用极为高明的电影手法将两人三载同窗,抵足而眠的相亲相爱刻画得淋漓尽致。
除了艺术手法外,本片当年横扫金马奖的另一原因就是“反串风”的盛行。台湾流行的歌仔戏,也是由女性反串重要男性角色的,是以当年凌波饰演的梁山伯,毫无违和感,让万人空巷,连映196天,收入800多万,打破了台湾之前的票房纪录,凌波一夜之间从一介新秀变成巨星,甚至很多师奶影迷,登报称自己是凌波的亲生母亲(凌波是弃儿)。尤为传奇的是,金马奖也迫于压力,在颁给乐蒂最佳女主的同时,专门成立了一个特别演技奖表彰凌波以安抚影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