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什么要看《海角七号》?因为它票房高,因为它获奖多,因为它争议多,还因为它离我们很远却很近。为什么要看《梅兰芳》?因为它宣传足,因为它阵容强,因为它争议多,还因为它离我们很近却很远。在看过《海角七号》看过《梅兰芳》之后,您是否对于两部影片生出了什么新的不同的感触?

        人人都会判断出地摊上买来的一枚塑料指环抵不上卡地亚的大钻戒,这是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差别。但一部5000万台币拍出的电影是否抵得上一部投资千万美金的大片,不是随便能判断的,因为这是艺术。从《海角七号》的小投资高票房到《梅兰芳》的大手笔大制作,我们无从判断谁的价值更高,但从投影机中打出的每一帧的画面上,我们能看见渗透其中的诚意和勇气。

魏德圣
空手套白狼的神话
 

        在这一切神奇的转变发生之前,魏德圣只是一个电机专业的理工科学生,退伍后,他终于有机会进入到了电视制作工作,但仅仅是个场记。 2003年,魏德圣开始筹备英雄史诗影片,对于这部电影的极大热情让他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的动作,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多方筹措后凑足了500万,拍了一段只有5分钟的预告片放在网上。
        再后来他得到台湾政府新闻局的电影辅导金,开始尝试创作一个部相对小成本的商业影片,这就是后来的《海角七号》,“我当时就是想证明给大家看我能拍出好看的商业片。”魏德圣如是说。后来的故事人人都知道,《海角七号》越过5亿台币的票房收入,创造了台湾电影史的票房记录。 【查看详细】

陈凯歌
大投入的勇气
 

        2007年7月,《梅兰芳》投入千万美金以“中国式大片”的架势开拍,而彼时《无极》引发的“馒头的血案”仍令观众记忆犹新,《霸王别姬》的成功更衬托出“馒头血案”的惨烈。沉寂三年,《梅兰芳》以贺岁片翘首之姿站在票房大战最前线,与主演们信心满满的预测相对应的是走势一般的首映票房和两极分化的评论。
        当旁观者还在为《梅兰芳》捏把汗的时候,陈凯歌却说自己从梅先生身上学会了“怕才丢人”。“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观众喜欢、观众不喜欢对我来说都是平常事。”“多大的繁华,到头来都是一场虚空。”“我要是能看清这一点,就不会在意今天得到什么样的赞许,或者过去受到什么样的批评。我不会在意的,不会胆战心惊。”【查看详细】

        《海角七号》里,魏德圣刻意选择了非专业演员。他说,当一番梦想和热情被压抑了那么久,如果一旦找到一个小出口就会释放出无穷的能量。《梅兰芳》中,陈凯歌精挑细选了中国最顶尖的演员,拍前请名角授课,主演上场前都带着足够的戏底儿。不同的演员放在不同的角色中,各自迸发出不一样的戏味儿,真实自然或是卖力投入,全看各人的口味。

范逸臣
落魄歌手的翻身之梦
 

        魏德圣说找范逸臣是因为他当时也是低潮期,和片中人物的状态很契合。演活了《海角七号》中摇滚青年阿嘉的范逸臣,之前只是个落魄歌手。出道七年,发过五张专辑,虽然曾凭一曲《IBelieve》一炮而红,但至今没车没房,《海角七号》之前最大的一笔进账是首次当男主角的70集连续剧《宝岛少女成功记》———台币210万元。最惨的时候要借债,连宣传服都是向丰华老板借来的。《海角七号》大卖后,小范的身价暴涨,对于具体片酬,他直言没有网络上传的“暴涨了五倍”,但很老实地表示的确是“比以前高多了”。【查看详细】

黎明
国际巨星的严格选拔
 

        面试的时候,黎明说,“我不用去想怎么演好梅兰芳,因为我就是梅兰芳”。这话与陈晓旭当年演林黛玉时说的话很相似。而章子怡谈接到演孟小冬的安排时,也用过“天命”这样的形容词,认为自己在戏中已与角色融为一体。但上映后,众多演员中,得分最高的却是孙红雷,被评价为最惊艳的却是戏份被删去很多,宣传时最不起眼的余少群。【查看详细】

        《海角七号》和《梅兰芳》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怀旧的基调。前者让台湾电影特有的乡愁在片中温馨绽放,而后者重现了民族文化当年的辉煌。一个表现的极尽婉约,片中玩笑都极其私人化,为岛民量身定做,而另一个则兼容并包,走国际路线,力求将一代大师风采和民族文化弘扬到极致。

《海角七号》剧照
月琴声悠悠贯穿始终
 

        《海角七号》的力量来源于逼视历史与现实的勇气。台湾本地化形态的“城乡关系”、宗教信仰、新旧观念以及现代与古典艺术的冲突,这一切通过导演举重若轻的大手笔,刻绘了一幅全球化时代无可回避的社会文化冲撞与融合景象。那支怪异的摇滚乐队,更像一个缩影,它的成员从10岁到80岁,从台北归来的浪子到原住民交警到机修工,所操持的乐器也从吉他到贝斯到鼓到月琴到口琴,这个缩影想告诉我们的也许是,在特殊的情境下,必须以打破常规的方式,才能取得真正的融合。【查看详细】

《梅兰芳》剧照
京腔缠绵绵只是配角
 

        尽管还原了当年京剧的繁荣,影片《梅兰芳》却故意绕开了梅兰芳的艺术造诣。陈凯歌这样解释,“我是有一点点预先的考虑。我觉得这部戏里头是写人不是写戏,我就没想在这部戏里头怎么样张扬地表现他艺术上的成就。因为说老实话,在中国,京剧一直是孤单单地活着,它跟民国时期的那个盛况很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的笔墨主要是集中在他做人这方面。”《梅兰芳》并不一定要讲“戏”,可没有适量精彩的京剧唱段作为补充无疑是遗憾的。【查看详细】

        陈凯歌称拍梅兰芳是因为他看见了他作为大师也有普通人的一面,希望着力于他的普通,来体现他经历的矛盾和挣扎。而《海角七号》所表现的是真正的普通的人,他们哭,他们笑,他们有着对未来的茫然和憧憬,会盼望看到彩虹,就像身边的你我一样。

《海角七号》剧照
小人物描画时代大背景
 

        《海角七号》固然是小人物群像,更值得注意的却是他们身份多重,他们中有闽南人、原住民、客家人、日本人,他们的身份也囊括了民代主席、警察、投递员、清洁工、教会弹钢琴的女孩、月琴大师等多种身份,所使用的语言更是五花八门,所有这些人,在恒春这样一个既保持了农业社会特点、同时也是开放的现代旅游景点的小镇上遭遇,共同组成了“恒春”,也凝成了“台湾人”的缩影。【查看详细】

《梅兰芳》剧照
浓墨重彩勾勒仍是圣人
 

        以陈凯歌的水平,执导《梅兰芳》本来既是他翻身的机会,也极可能大胆地揭开这个人物更为人性的一面,就像他在《霸王别姬》中带给我们的那样。因为人物传记最震撼的地方永远在于真实。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造神运动仍然在持续:梅家对影片进行了严密的控制,包括删削阿娇的戏份和至少50年内不“授权”拍摄梅兰芳。我们看到的是陈凯歌的尴尬,他回到老地方,却没了当年的勇气。【查看详细】

        从《海角七号》的票房大胜到《梅兰芳》的粉墨登场,我们看见了成本与票房的悖论,期待与现实的反差。我们期待着中国有更多的《海角七号》,用诚挚音符谱出汩汩乡愁,我们也期待着看见台湾商业电影的复兴,实现导演魏德圣的愿望,拍摄出《梅兰芳》式大成本商业片。在充满政治争论,经济危机的世界中,电影是保持纯净的最后一块乐土和压力与希望的宣泄乐园,这也是《海角七号》能够大热的原因。在对电影盖棺定论之前,请不要让一部电影承载更多的解读。因为这只是电影,而电影里的那个世界,不管它是否完美,都是我们唯一的拥有。

 

 

 

 

 

一、从四处借债到千万美元

1.1 空手套白狼的神话

1.2 大投入的勇气

二、从小演员到大明星

2.1 落魄歌手的翻身之梦

2.2 国际巨星的严格选拔

三、谁勾起了旧日的梦

2.1 月琴声悠悠贯穿始终

2.2 京腔缠绵绵只是配角

四、谁离人性更近一步

4.1 小人物描画时代大背景

4.2 浓墨重彩勾勒仍是圣人

 

对不起,您的浏览器禁用脚本或者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较低!请点击这里获取最新版本。
 

 

片名:《海角七号》

英文片名:Cape No.7

导演/编剧:魏德圣

主演:范逸臣 饰 阿嘉

   田中千绘 饰 友子

   梁文音 饰 友子

   中孝介 饰 日籍老师

片长:133分钟

剧情介绍:一位邮差为了一封日据时代 的信件,花了两年时间将信件送达当事人手里。【更多】

 

片名:《梅兰芳》

导演:陈凯歌

艺术顾问:梅葆玖

主演:黎明 饰 梅兰芳

   章子怡 饰 孟小冬

   孙红雷 饰 邱白如

   陈红 饰 福芝芳

剧情介绍:梅兰芳189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京剧世家。在清末的中国,戏子的地位等同于娼妓。【更多】

 

您觉得这两部片哪一部更能打动你?
《梅兰芳》
《海角七号》
您喜欢《梅兰芳》的理由是?
有我喜欢的演员在
我很不喜欢这部片
故事情节吸引人
演员的演技好
您喜欢《海角七号》的原因是?
充满台湾本土文化气息
是一个很特别的电影
故事情节打动了您
我很不喜欢这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