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潘文杰
出品:香港
年份:1991
犯罪年代:1960、70年代
势力范围:香港
主要罪行:贩毒、暗杀、贿赂警务人员
暴力指数:★★★★★
#一句话评论#:中国香港版《疤面煞星》。
文/张小强
吕良伟在《跛豪》中的演出堪称其影视生涯的巅峰
《跛豪》中所强调的组织性以及家族性,使其经常拿来与黑帮经典《教父》相比较。
剧情简介:1962年,内地正值经济困难时期,随难民潮逃到香港的汕头青年伍国豪(吕良伟)因不甘被黑帮欺凌,投靠黑帮大佬肥波(郑则士),几场拼命的血战后,他被肥波重用,在黑帮中确立下地位,势力越来越大。渐感威胁的肥波设局令伍国豪被毒枭追杀,虽没使其毙命,却也让其残了一条腿,但他自己终被对方设计陷害锒铛入狱。靠为华探总长夺位,伍国豪接下肥波所有地盘,成为黑帮四大家族之首,又因他愿出钱替为其效劳的警界中人买探长做,警署成为他贩毒的保护伞。然而随着1973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的临近,加上他因位高权重狂妄自大导致众叛亲离,其运势开始一路下滑。
在港产枭雄片中数一数二的《跛豪》,被誉为香港的《教父》。确实,片中有些桥段和镜头确实让人想起《教父》,但该片的最佳模版应该是布莱恩-德-帕尔马的《疤面煞星》。比如就性格而言,吴国豪冲动暴躁,看起来没有“教父”那样的城府,倒更像是虐待狂一般的“疤面煞星”托尼——两人都是移民,都好勇斗狠,都靠贩毒起家,甚至都因身体残疾而有了牛逼哄哄的绰号。他们都曾风光一时,但下场都很凄惨,吴国豪在监狱中了此残生,托尼死于黑帮火拼。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偶然,吴国豪和托尼都是从社会主义地区来到资本主义地区,前者是从内地逃荒到香港,后者和十二万“不适应社会主义”的难民一起被卡斯特罗像垃圾一样丢到了美国。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解读《跛豪》,该片就有了超越创作者本意的寓意。
主流舆论喜欢把偷渡到香港进行浪漫化解读,说这是为了追求自由和新生。然而吴国豪上岸后迎接他的不是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艰难求生的现实,睡上下铺,吃剩饭和狗粮。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没文化没技术的他除了出卖劳力没有其他选择,这么做的结果还不照样是个无产阶级,那来香港又有何意义?六十年代的香港,处于经济腾飞前最混乱的一段时期,吴国豪正好赶上了最坏的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的资本主义。在丛林法则之下,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暴力则是争夺有限资源的唯一手段。毫不夸张地说,吴国豪的毒品帝国完全是他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人头落地,有多少人被剥夺生存空间都不重要,人们只关注万里挑一的王者,而且总是相信自己会成为王者。
《纸牌屋》这样敏感的剧集被引进内地,因为这是在用美国人的手打美国人的脸。《跛豪》也完全符合“资本主义水深火热”的标准,只不过今天的人已不大习惯用意识形态解读文艺作品了。其实抛开意识形态反而看得更清楚,我们会发现腐败、暴力、堕落的人性是不分主义,不分阶级的,它们都是必经的历史阶段。“跛豪”的一生也经历过不同的阶段,这一点因为影片采取了倒叙结构而容易被忽略——在入狱后,“跛豪”从毒枭变成了基督徒,整个故事就是从他的忏悔开始的。这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香港,一个文明的、法制的、体面的香港,谁能想到,就在那些入云的高楼和狭窄的街道中间,隐藏着一段不堪的历史呢。
《跛豪》的英文片名虽有些诙谐,但也淋漓尽致展现了该片主人公的野心和性格。
为了将这位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搬上大银幕,制品人麦当雄非常小心细致。
凤凰电影小百科:历史上的“跛豪”
《跛豪》中吴国豪的人物原型,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义群领导人吴锡毫。尽管影片上映时,吴锡毫尚在服刑,我们依然能从开头的致歉声明——本片拍摄时,未经吴锡豪先生同意。如片内有模仿影射等情节,实属巧合。并为可能引起不便之处,向吴先生致歉意——感受到这位大哥当年的虎虎杀气。正因为《跛豪》的故事主干取自吴锡毫的真实经历,在情节、人物上又有太多演绎,制片人麦当雄才如此小心翼翼。
吴锡豪于广东汕头达濠出生,六十年代初移居香港(对应片中逃荒情节),在石硖尾开字花档(即赌档,吴国豪曾因赌博被拘留)起家。之后改为贩毒,在60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初期贩卖毒品超过30吨,价值3亿元以上(对应片中买白粉和鸦片)。其集团更与香港警队内高层贪污警察勾结,同时亦牵涉杀人等严重案件(对应片中与雷老虎的关系)。1973年香港廉正公署成立。1974年年底,吴锡豪从台湾返回香港后被捕(对应结尾被水警逮捕)。1991年因肝癌末期,获香港港督特赦出狱。出狱25天后,病情恶化去世。而在片中,导演则暗示狱中的吴锡毫信了教,片尾字幕也把主要犯罪分子的后来经历描述得很惨,十分政治正确。但是多年后,轮到广电加类似的字幕时,就被骂得很惨很惨。
微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