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更多
  • 返回首页
  • 全程实录
  • 往期回顾
  • 网友留言

  在邵氏电影的黄金年代,功夫明星刘家辉是最经典的港片符号。他被昆汀视作偶像,也深刻影响了成龙。其饰演的一系列“小和尚拜师学艺”电影,传达出的谐趣、积极、不狭隘的角色个性,亦被视为“老港精神”的代表。在电影《中华丈夫》里,他饰演一位旅日华侨后裔,娶了日本老婆、独战日本高手。全片有着同时代少有的宽容、和解态度,哪怕放在今天,也远胜于《龙虎斗》、《精武门》、《叶问》之类的意淫强国作品。从这个角度说,刘家辉的价值已足以蔓延到电影之外。

  可惜电影之外,刘家辉先生因中风导致右半边身体瘫痪后,先是传出家人争产,接着自己的“救命钱”据说被前助理卷跑,如今很可能要变卖住所来治病。谁也不会想到,演了一辈子大侠的刘家辉,在银幕上无所不能,却在现实中老无所依。
  文/Moviegoer 

要点
  • 1 打破中日之间的政治隔阂,需要刘家辉那种宽容、和解态度的影片,而不是《精武
         门》、《叶问》这种意淫强国的作品。
  • 2《杀死比尔2》中刘家辉饰演的白眉是,恰似经历经济与政治双重裹挟的香港人。
  • 3 刘家辉的邵氏影片,重风俗传承,又幽默、自信、积极向上。光头刘家辉,正是那时代
        最经典的港人形象。
  • 4 刘家辉在我们心中总是一副硬朗身子骨,希望家辉先生早点好起来,不要为琐事而累。

刘家辉剧照

刘家辉在《杀死比尔》拍摄现场与乌玛-瑟曼对戏

刘家辉先生身体报恙已一年有余,2011年8月,他因为脑中风不慎跌倒入院,导致半身不遂,体重骤减,病中憔悴的照片更是令影迷分外揪心。为此,知名电影主题群体博客Moviegoer发起一场圆桌会议,并独家授权刊载在“凤凰大影响”栏目第六期中,邀请世界各地的香港电影资深影迷和电影爱好者,通过两个简单问题的答案,来为大家讲述记住刘家辉先生的原因,也从侧面为大家诠释出刘家辉电影的魅力根源和香港电影的秘密所在。

这次圆桌讨论,一来希望通过影迷的声音在华语电影圈内让大家知道这名对香港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起到关键促进作用的电影人;二是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发出正能量的声音,为刘家辉先生祈福。正如某位参与者所说:我们对以刘家辉为代表的香港电影的倾慕,与时间无关。

刘家辉,这个名字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或许并不熟悉,但看到亦庄亦谐的那张脸,大家一定会记起,他出演的多个港片和港剧中正邪不一的角色:《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夺命书生……直到徐克的《龙门飞甲》中还依然有他的英姿。尽管中年以后的刘家辉经常出演配角,但他在七八十年代的邵氏,却是当红的一线武打巨星。

若问谁最能代表西方影迷眼中的香港电影或华语电影,除了李小龙和成龙之外,许多西方港片影迷会有不同的答案:在他们看来,有个光头形象是华人功夫影片的独特标识,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刘家辉。昆汀-塔伦蒂诺拍摄《杀死比尔2》时,特邀刘家辉出演代表东方功夫形象的白眉道长,足以说明,他就是华语功夫片的代表人物。

能拥有刘家辉这样具有国际代表性的影人,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份荣耀和幸运。尽管时过境迁,以刘家良、刘家辉二人为代表的功夫片在现如今也渐渐淡出的主流观众的视角,而香港电影也在黄金时代落幕后在身份转型和传统寻根中摸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抛弃时间加载在这些影人身上的光环,而应当将之当作一种财富加以珍藏和维护。这便是为何新世纪的我们需要记住刘家辉、关注刘家辉的缘起。

【Q1:如果向别人推荐刘家辉的电影,你会列举哪一部?】

《武馆》(1981年)——混不吝小子成大师

看点:不落窠臼的打斗诠释

半辈子:《武馆》。 相较于《少林三十六房》,《武馆》更能代表幕后的刘家良,和目前的刘家辉的粤地功夫片。《武馆》集中表现了二刘功夫片的水准,以粤地风俗、武德传承为里,以舞蹈式打斗为表。其中刘家辉与王龙威的巷战,是我心目中最经典的打斗场面。

泉的向日葵:《武馆》 。从开场的舞狮夺青、兄妹二人晒药材时的斗嘴斗身手、到布匹测马步,大米测身手,还有最后的九曲巷拳脚功夫,打斗场场有特点,亦很考究。家辉哥的身手很利落潇洒,同时片子又带着几分趣致,这样的黄飞鸿太讨人喜欢了。 

五色全味:《武馆》,刘家辉不少电影都因为“复仇”而成长,而纯粹的“成长”母题在《武馆》里的刘家辉身上则体现到极致,一切都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基本就是观赏一个混不吝小子如何成为大师的过程。

《中华丈夫》(1979年)——谈中日关系无需意淫强国

看点:家国意识下的真功夫

Chris:《中华丈夫》!脑子里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这部,在片中刘家辉对各种武艺都表现得十分精通,而且把平日如何练功的一些细节都展示了出来,显得真实而不虚夸,对武学电影爱好者很是受用,这叫真正的“功夫片”,就是向你展示:“功夫是要练出来的”。

在表现跟日本老婆的冲突时显得很可爱,而且时刻渗透着中国武学的理念;最后用各种中国武学与各路高手轮番对决的高潮戏印象太深了,真是大开眼界(后来看李连杰的《霍元甲》之类的片子也有这样的大战,虽然在视效上更为精美炫技,但是总觉得缺少了看《中华丈夫》时那种真功夫带来的惊艳感)。

奇爱博士:我觉得是《中华丈夫》。叙事有趣味,武打设计有新意,尤其在当下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刻,我觉得,打破中日之间的政治隔阂,尤其需要这种宽容、和解态度的影片,而不是《龙虎斗》、《精武门》、《叶问》这种意淫强国的作品。

《杀死比尔II》(2004年)——摩登背景下的古道之风

看点:传奇功夫巨星的符号,海外东方猎艳的象征

独孤岛主:我会隆重推荐《杀死比尔2》,因为固然《少林三十六房》堪为代表,《杀2》无疑更适合为刘家辉作为一个功夫明星的身份作一个注脚,因为白眉不仅代表了刘家辉的角色身份,更是香港武侠电影四十年来在海外的一种半东方主义半猎艳心理的象征。要了解刘家辉,《少林三十六房》或《兵权》都仅是置于香港电影语境下的侧面,而《杀2》摩登背景中的古道之风,恰似经历经济与政治双重裹挟的香港人,于己,是简陋布景搭出的中华天下,于他者,是新鲜又超级富有满足感的欣赏对象。

刘家辉剧照

刘家辉在《杀死比尔》中的定妆照

《洪文定三破白莲教》(1980年)——当洪文定遇上白眉道长

看点:刚柔并济的奇技淫巧

风间隼:《洪文定三破白莲教》,刚柔并济的动作场面别有奇趣。刘家辉碰上淫贱不能移的白眉道长罗烈,只好出动虎掌抓咪咪,鹤嘴啄鸡鸡,女人拳加绣花针等各种奇技淫巧,真是越贱越强。搔首弄姿的刘家辉别有看头。

《少林系列》(1978年、1980年)——大师的成长故事永不过时

看点:世界公认的经典,喜剧化功夫影响成龙

秋生:《少林三十六房》,功夫大师的成长故事永不过时。 

感恩而死:《少林三十六房》,一来是成名作与代表作就不用说了,再者这部片子是刘氏兄弟黄金组合风格较成熟的作品,武打动作漂亮扎实,而三十五房闯关的桥段各种奇思妙想,趣味性十足,非常“好看”。

武束衣:《少林搭棚大师》,动作上比《少林三十六房》精彩,那里有刘家辉最好的青春姿态。而且比起三德的一心报仇,仁杰从嬉笑到成长的线索更为完整。

桃桃林林小淘淘:《少林搭棚大师》。邵氏时期的刘家辉最常见的就是和尚造型,他的和尚戏特别多,也特别受欢迎,尤其是各种少林系列。他与刘家良合作的电影总喜欢玩武术或是器械的科教片,好像各种教学内容。但这部《少林搭棚大师》除了武术教学,还将武术与木工活结合在一起,让你即看了功夫展示,还学习了木工建筑手艺,也算一举多得了。当然,首先是本片的娱乐性很好。

大奇特:刘家辉的电影首推《少林搭棚大师》,“刘加班”在《少林三十六房》的大放异彩之后,顶着续集的名号推陈出新,其实并无严格的逻辑联系。同《少林三十六房》一样,展现的也是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和现在很多只能用威亚和特技糊弄观众的功夫片、武侠片有着天壤之别。情节看似简单,但角色设计质朴可爱,武指创意十足,精彩绝伦,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诙谐幽默性又是对前作的颠覆,尤其是刘家辉的表演比《少林三十六房》更出色,因为他不仅发挥了真材实料的动作底子,还展现了他的机智与幽默,他的文戏丝毫不差。这也是他后来一贯的表演风格,对成龙喜剧的模式化处理也影响深远。

Magasa:我推荐《少林搭棚大师》,作为《少林三十六房》的续集,它的名声比前作弱很多,它也的确不算刘家良和刘家辉最出色的代表作,不过我喜欢它的喜剧氛围,以及将功夫修炼融于生活与工作进程的中国特色武学思想。打斗场面也颇具匠心,充分利用了戏中特殊的场景和地理。

James Marsh:向新人介绍刘家辉作品的话,我首推的影片是《少林三十六房》,这也是我本人看过的第一部刘家辉影片。当时的放映场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彼时刘家辉也位列观众席中。他并不是来参加什么映后演讲或交流环节的嘉宾——他就是和那些“晚辈们”一起在看电影。他没有招摇,而且现场也没人打搅他。这就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影片。它只是一个单纯的复仇故事,同时也是一个以成长为主题的经典故事,当中动作场面十足;然而最令人记忆犹新的当属那些他勇闯35房的训练戏。

刘家辉剧照

刘家辉在电视剧《神雕侠侣》中饰演的金轮法王深入人心

【Q2:为何时至今日,你依然喜欢看刘家辉的电影?】

刘氏兄弟的独特传统港味

——光头刘家辉是最经典的港人形象

五色全味:有“传统”。

半辈子:邵氏影片,刘家良和刘家辉的,在我是最爱。一方面他们注重粤地风俗、注重武术传承,是香港本地特色;另一方面,他们又把“好看”(娱乐性)放在言志之上。他们的影片,往往幽默、自信、积极向上,光头刘家辉在我看来,正是那时代最经典的港人形象。

奇爱博士:喜欢刘家辉,也可能跟刘家良有关,他们合作的作品,无论是主题、叙事、武术设计,今天看仍然不过时,片中的动作扎根于正宗武术,强调人的武德修养,并通过高级的电影化技巧展现出来。

Magasa:由刘家良导演、刘家辉主演的那一大批功夫电影,今天在我看来仍然富有娱乐性。的确,它们都带有彼时香港电影(邵氏、嘉禾)的某些共同缺点,但看多了之后,缺点很容易就被自动无视了,反而会更加集中欣赏它们的优点。

首先是想象力丰富的武术设计——香港优秀的功夫电影有很多,各有所长——而刘家良、刘家辉这一脉会让你真的感受到武术的魅力,即使大多数观众未必深入了解武术的历史与源流,也能领会到他的一招一式为何如此设计是有道理的,而且他的武打设计都非常吻合电影场面调度的规律。再则,晚清历史、岭南民俗也是他们作品中很有趣的附属乐子。

鲜活的个人形象和功夫底子

——卖萌讨喜,除衫漂亮,身手出众

泉的向日葵:想当年,家辉哥浓眉大眼,功底够硬,也是个爱俏的美少年。可惜拍《少林三十六房》被忽悠哭着剃了光头,结果大红,从此也就挥别了长发飘飘的年代。家辉哥相比邵氏早期那些武侠明星,多了几分跳脱的色彩,偶尔卖个萌什么的,配上那个圆滚滚的小光头,看着就让人觉得欢喜。 

其实,邵氏那帮功夫明星,从早期的王羽,到中期的姜大卫狄龙,傅声、刘家兄弟,能持久掀起武侠功夫片热潮且到现在还被我们热爱。一个是因为人长得俊,剥衫(姜大卫是个例外,哈哈)打起来怎么看都漂亮;一个是都有点功夫架子底,又是从龙虎武师一步步爬上来,心气不浮,都是扎扎实实练功,老老实实拍戏。那些拳拳到肉的功夫片,相比现在动辄就吊威亚,少了浮华的漂亮,但多了爽脆的帅气。

秋生:动作戏过硬,有很精彩的桥段,大部分电影里还有点囧囧的喜剧效果... 

武束衣:精干的动作,结实的块儿。带着只属于某一类武打演员特有的精气神,像该有的样子。

感恩而死:刘家辉是一个很好的武打演员。首先他相貌俊朗,这一点就足以秒杀陈观泰等一大批没有脸蛋优势的武打明星,与狄龙等风流倜傥的不相上下,而经过时间考验后,其他许多同时代打星都已逐渐淡出,他却越发有性格,有魅力,有气场,依旧活跃于银幕,甚至跨出国界,成为香港武侠符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然后刘家辉演技较好,表情丰富,可塑性强,在刘家良一系列功夫喜剧中,展现了颇为不俗的喜剧表演天赋,在各个时期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间也能做到游刃有余,他能一直演下去就是证明。

所以刘家辉的电影,尤其是与刘家良合作的大部分,都是很鲜活的,好看,有趣,既有刘家辉的个人魅力,又有喜剧元素、奇观展示等吸引人的东西,即使现在再叫我看上几遍,也不会觉得无聊。

风间隼:刘家辉出众的身手、稀烂的演技、灿烂的笑容和一身靓肉正是香港动作电影的缩影:热情、恣肆而充满活力,如果说刘家良是香港动作电影的硬里子,刘家辉就是他的靓面子,三刘携手把香港动作片从世界最烂拍到了世界最好。他们的电影不仅当年走在了动作片的前列,现在看也毫不过时,因为他们抓住了最吸引人的元素:永不停歇的运动。这不但是动作片的精髓,其实也是电影的精髓。

刘家辉剧照

青春永驻的经典符号

——银幕英雄与世俗街坊的合体

桃桃林林小淘淘:可能首先还是熟悉吧,毕竟他参与过太多的影视作品。即使没看过邵氏电影,也一定看过他参演的电视剧,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神雕侠侣》的金轮法王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看多了就有了感情,就会觉得亲切。

Kingkongofkhan:他在黄金时代的港片海洋里是一个非常具有符号意义的存在,形象百变,气质介乎于善邪诡谲之间,非常具有魅力,本身功夫又很扎实,带着浓烈的CULT味道,实在难得。

James Marsh:最令我陶醉的还是他鲜明的标志性形象。从早年的影片到近年来在类似《杀死比尔》等影片中的亮相,他一直就是那张熟面孔——尽管表情如一,但毋庸置疑地令人一望便知。

独孤岛主:刘家辉的演员生涯恰可映照邵氏为代表的香港电影制片厂工业末期至今的港片工业,银幕上的三德和尚逐渐过渡成电视屏幕上的赵匡胤(《兵权》),然后电视角色又蜕变成中老年武侠奇男(《男人四十打功夫》、《倚天屠龙记》),终于在知天命之年成为全球化中的一道功夫风景(《月光集市到中国》、《杀死比尔》系列)。

刘家辉作为电影明星本身,是兼具英俊与身手双重优势的,故此《少林三十六房》或《五郎八卦棍》以及一系列在邵氏担纲配角的成名前电影,都可以见到一个憨头憨脑的仁直小子,面容俊朗,满腔热血。但这种演绎方法在八十年代全面新浪潮制霸的高速的士高娱乐化背景下,变成了现代打斗片中的一种刻板印象,甚至沦为诸如《猎鹰行动》之流三级制作的裸身面孔。其略带神经质的表演方法蜕变到电视时代,一样适用,诸如八十年代末担纲主演的《兵权》,仍旧可以演出一代枭雄的丰富面相。刘家辉的电影所承载的很多时候并非是成龙式的杂耍型超级孤胆英雄,更多的是偏于传统的忠义情结或者武林规则,九十年代中后期不断出演各种大师方丈亦是此种角色定型的写照。

武戏之外,文戏套路上的神经质腔调某种时刻将刘家辉达成了一名谐趣横生的演员,如《男人四十打功夫》等,但这种只有华人能看懂的广府面相,很快被《杀死比尔》式的功利取用所代替,作为华人在《杀死比尔》或《月光集市到中国》中看到的暴烈杀手或道家高人,皆属被好莱坞奇观化的表达, 由此亦产生某种角色辨认的快感,这种快感并非源自对好莱坞机制的认同本身,乃在于通过刘家辉的功夫形象或华人特色的平民角色的认同而建立,所以总结一下,某种程度,刘家辉是银幕英雄与世俗街坊的合体,兼具奇观与亲切、忠烈像与小市民。这种属于电影工业流程又跳脱单纯工业化生产的角色塑造,是刘家辉最吸引人的地方。

大奇特:儿时看的第一部刘家辉作品,就是1986年的电视剧《新西螺七剑》,那是他的首部电视剧。后来又陆陆续续看了很多他的影视剧,对他的光头形象和一身好武功印象深刻,尤其是《醉拳2》里那句家乡话的骂娘“奶奶个熊”记忆犹新。他不论演大侠还是演恶霸,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因为他骨子里那种习武之人的精气神儿始终存在,他义兄刘家良也是。2003年,年近50的刘家辉获昆汀之邀,分别在《杀死比尔1、2》中扮演杀手强尼和白眉的角色,并且坚决不用替身,让昆汀感叹他的身手还和20年前一样出色。他没有像当年邵氏那些老演员那般没落,而是始终保持高水准的演出状态。还记得在大银幕前看IMAX 3D《龙门飞甲》时,看他在开头演的那个反派公公被李连杰打死时,被那个3D画面震到的情景,而且他演得真的很棒很抢戏。对我来说,“刘家辉”这个名字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Chris:

1、  真功夫。刘家辉是上一辈主流武打演员中正儿八经的练家子,比起姜大卫、狄龙等,更以招式的精准、动作的速度以及肢体的美感见长。

2、  能记住长段的动作戏。镜头连贯,展示交手过招时的整体性。不像90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时期以及现在很多很水的武打片一样喜欢把镜头切得那么碎,这样拍摄起来容易,也容易做特效,却没有过招的连贯感,显得很假、很浮夸。所以能表现大段的有章法的打斗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相当的想象力和真实实力。

3、  其实问题中的这个“现在仍”有种让人心酸的意味,透出“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喜欢”或者“淡出主流视野”的潜台词。但对于真正的影迷来说时间根本不是问题,真正喜欢的人不会因为不处于同时代而有所隔离,时间甚至可以沉淀泥沙,让我们能以更审慎的眼光去看待优劣。艺术可以跨越时代,这一点都不夸张。所以即便刘家辉黄金时代的片子大多被归为“老电影”的行列,但他营造的电影风格、带来的视觉享受以及对武学电影的探索精神都没有过时,甚至是现代很多影片学习的榜样。我们的喜欢,跟时间无关。

【影评人寄语】

Chris:刘家辉先生患病的消息让人震惊,感觉还经常在近两年的银幕上看到他。他在我们的心中总是一副硬朗的身子骨,精美绝伦的肌肉,有点严肃但一点不让人抵斥的炯炯眼神,所以骤然看到那幅病榻中的照片实在心疼,真的是一种非常具体的疼的感觉。希望家辉先生早点好起来,不要为琐事而累,健健康康,跟您的艺术一样锐不可当。

大奇特:记得2010年参加上海电影节,和刘家荣的儿子刘永健有过一面之缘,和他攀谈之际他向我透露,说他们家正在筹划一部讲述家族史的电影,没想到一年之后刘家辉就中风了。借此回顾之际,希望他能早日脱离苦海、重整旗鼓,还能拍出更多精品。

James Marsh: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在此特别鸣谢亚洲电影影迷、知名英文电影网站Twitchfilm的编辑James Marsh参与讨论。)

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明星简介

刘家辉

  香港著名演员,70、80年代叱咤影坛的武打巨星,他主演的《少林三十六房》创造了一个传奇,把少林寺功夫片推向巅峰。

往期回顾

《一代宗师》辩论会

民国态度 电影江湖

影评人激辩《云图》

轮回观or"反体制"宣泄

漫谈《西游降魔篇》

欲降魔先降己

专家谈应对好莱坞

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表达

制作团队

策划:吕若漓

撰稿/组稿:秦婉、谷逸

活动策划:尹茸苑

责编:高晓雯

监制:田野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