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1994年《亡命天涯》时代意义 大片登陆显示开放胸怀
2008年12月20日 18:20新京报 】 【打印

首映日海报写上“风险上映”

到了11月12日凌晨7点,韩茂瑞将车停在蓟门桥下给13家影院经理打电话,让他们到蓟门桥底下拿拷贝,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顺利和观众见面。当天的电影海报上还写有“改革年代,激烈论争,电影市场,风险上映”的宣传语。

首轮上映只持续了7天,票房收入即达80万元。1995年元旦,《亡命天涯》复映,总票房140万元。票房的成功让北京市电影公司、文化局不再表态。

真正的票房奇迹出现在1998年。这一年引进的《泰坦尼克号》的成绩不仅空前而且至今绝后,该片的总票房是3.6亿元,占据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14.4亿元的20%,大片的威力让人瞠目。

国产大片兴起,连胜进口片

高军认为,1994年大片进入中国市场是个恰当的时机,当时中国电影市场处在最低迷的时期,国产片已经失去了大量的观众,大片以外力介入的形式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国产片必须迎接来自进口片的挑战,“鲶鱼效应”让国产片在比拼质量和吸引力上不断进步。

随着2002年《英雄》创造的2.5亿元票房纪录,中国电影市场似乎开始进入“国产大片”时代,翁立回忆说,2002年《英雄》的发行中影也参与了,模仿的便是进口大片的操作方法,随着《十面埋伏》在2004年暑假的再次成功,2004年开始,国产大片票房连续4年超过进口片票房。

目前,今年进口分账大片放映基本结束,国产片第五次战胜进口片已几无悬念。

而作为国内制片商、院线商代表高军则认为,中国民族电影工业还是不足以全面对抗好莱坞,进口影片的票房不宜超过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产值的50%,而现实情况一直维持在50%左右,“这是一个合理的情况,如果需要进一步改革会牵涉到很多问题”。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杨林   编辑: 王喧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