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更多

  导演: 迈克尔-哈内克

  出品: 德国

  年份:2009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帝国、纳粹主义萌芽

  #一句话影评#:恐怖主义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Heisenberg

《白丝带》海报

白丝带被不偏不倚地绑在了一个敏感的位置

孩子被绑上了白丝带,就像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一样,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这是位于德国北部的一座小村庄,生活看似恬静,无论整个德国正处在怎样翻天覆地的转型期,它似乎仍旧怡然自得地踩着自己的节奏,徘徊在自己的童年时光里。所以,被哈内克当做《白丝带》一片主角的,不止是年龄处在青春期以下的孩子,还有尚未跟随整个德国发展趋势,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村庄。正如导演本人说的,成人世界的东西,会以更加直接和极端的方式,呈现在孩童身上。对这个村庄来说也是一样,它虽然没能反映出当时德国最繁荣的一面,但这个国家最严重的问题,却在村庄里暗暗涌动,在纷乱的城市生活中,这些问题很可能被更表层的问题掩盖,所以,哈内克“创造”了这样一座“童年的村庄”,突出了他眼中最根本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把德国推向了一战边缘,而且,当我们为纳粹主义的诞生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时,还会发现,原因早已植根在一战前的这片社会土壤中。

简单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潜伏在德国的危机就是,这个国家虽然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很多社会服务系统已经趋于完善,但它的政治,依然是独裁主义的。在哈内克的这座村庄里,几个被重点描写的家庭,皆由一位严厉的父亲主导一切,而这几个家庭,又分别能代表战前德国社会的不同人群,分别是:主管行政的男爵、主管宗教精神信仰的牧师、主管肉体健康的医生,以及被生活的艰辛折磨的农民,在这些家庭里,女性抑或缺席,抑或没有话语权,这是一个父权社会,崇尚雄性魅力,而那时的德国,正是尚武国家。

但问题来了,从医生被人用恶意设下的陷阱弄成重伤之后,村子里接连发生了离奇的暴力事件,也让这些看似威严的父亲,暴露了他们根本无法控制局势的一面。理应保护全村人的男爵,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儿子,连妻子也因失去了安全感,不愿继续跟他生活;医生的乱伦行为,毫无疑问会让他失去在女儿和儿子面前原本光辉的形象;农民则是自始至终没能挺起腰杆,甚至在他儿子决定向特权阶层发起报复时,他毫无骨气的竭力制止,最终,他卑微地在自家的仓库上吊自尽。作为一个把祖国视为父亲的国家,却没有一个合格的父亲榜样存在,这确实是个危险信号。这时,村庄里勉强履行着父亲职责的只有牧师,但他管教后辈的方式,却是雪上加霜,他用恐惧和羞辱统治着自己的小世界,当孩子们犯错时,他会在他们的头发上或者胳膊上系上白丝带,他说那代表纯洁,但实际上那就相当于霍桑小说里的红字,白丝带无法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净化,而是把他们钉上耻辱柱,否定他们的价值,向他们宣布:你们的父亲根本不信任你们,他从心底里鄙视你们。

因为他还太小,没有被哥哥姐姐带坏

这些礼仪是路德新教家庭神圣秩序感的养成过程。

请猛戳这里参与评论 一砖一瓦共建理想国

白丝带诱发了孩子们心中最阴暗的一面,他们被夺走的尊严,需要得到补偿,于是他们选择伤害别人,因为他们的父辈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尊严和家长地位。在犯罪心理学案例中,很多尊严受伤的人在伤害了一连串的无辜对象后,最终会把目标指向最初伤害他们的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变成了那个最初伤害他们的人。

最后,知道了孩子们罪行的牧师,却回避了这个难题,他一向严格要求孩子们,不容许半点错误,但在真正的罪恶面前,他却退缩了,多年后,这群外强中干的人也迁就了希特勒,他们无法再承担严父的重任,他们或许在希特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且后者更又手段,于是这群老朽将其当做希望,将其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统一了还不到50年,1871年之前,在后来成为德国的土地上,有着25个讲德语城邦和公国,他们各自为阵,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结束这种分裂状态,成了德国人民的最强烈的呼声。而在普鲁士统一德国后,德国的经济和工业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独裁,确实给德国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实惠。从这个背景来看,当时的德国社会惧怕分裂,且对独裁统治没有太大的抵触心理,也很正常,这给纳粹主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栏目介绍

百部穿影

简单直给又煞费苦心的电影推介,阳春白雪又粗暴三俗的影迷分享。[详细]

往期回顾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陆军野战医院

四清、文革

芙蓉镇

第三帝国、独裁洗脑

希望与反抗

911事件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更多精彩栏目
制作团队

策划:田野

撰稿/组稿:蒙太曲奇 卡卡东 在途 魔糖

责编:高晓雯

监制:田野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百问不怠

调查

  • 1.你觉得一下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减少“报复社会”的行为?(此问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