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保罗-塔维亚尼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出品:意大利
年份:1982
关键词:二战 难民 意大利 美国梦
#一句话影评#:寻找天堂之国
文/张小强
《疾走繁星夜》是塔维亚尼兄弟拍摄的最具神秘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电影
为逃避法西斯,有些人选择留在故乡,躲进教堂,祈祷上帝的庇护。
另一群人离开家园,朝着传说中美军登陆的方向前进。
《疾走繁星夜》是塔维亚尼兄弟拍摄的最具神秘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电影,讲述了二战末期,意大利小镇的居民挣扎求生。有些人选择留在故乡,躲进教堂,祈祷上帝的庇护,可惜炸弹不长眼,炸死炸伤者无数;另一群人离开家园,朝着传说中美军登陆的方向前进,却与意大利法西斯残余发生了交火。影片以一个小姑娘的视角展开,让血腥的历史染上了几分童话色彩,也无法掩饰现实的残酷。《疾走繁星业》的主题显而易见:在战争年代,无论做何选择,普通人追求和平与幸福的努力都难免以失败告终。
片中两拨人,躲在教堂的人把希望寄托于上帝的大能,这在多数中国观众看来有些可笑。另一拨人的决定看起来就要“唯物主义”的多,他们相信美国人才是可靠的救星,尽管结局也很悲剧,但这些不会一句英语的意大利难民,对美国大兵的望眼欲穿,颇能反映当时的欧洲心态以及世界格局——在经历了两次所谓的世界大战(WWII=White's WAR II)之后,欧洲人走下神坛,把引领世界的权杖交给了美国。从此殖民主义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美国梦成为新的普世价值。
对于美国的描写,影片开场一段戏意味深长:躲在地下室的镇民听到《共和国战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一首在南北战争期间走红的爱国红歌)的曲调,以为美军就在附近,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到门外,朝着音乐传来的方向眺望,还有人盲目地摘下帽子,朝着看不见的军队挥舞致意。其实他们听到的只是唱片而已。后来,在影片的多数时间里,美军也都像这首曲子一样,似乎近在眼前,却怎么也触摸不到。唯一见到美国佬的是两个小女孩,当她们把家人叫过来的时候,士兵已经离开了,颇有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不真实感。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意大利人民充分表达了他们对美国的赞美。而类似的对美国梦的浪漫化处理,在其他有意大利基因的电影中也能看到。比如《教父2》,一看到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疲惫的意大利移民脸上便浮现出虔诚和希望。在另一部二战题材的《美丽人生》中,美国坦克则成为了意大利小朋友的惊喜奖品。
影片以一个小姑娘的视角展开,却无法掩饰现实的残酷。
在影片的多数时间里,村民们期盼的美军似乎近在眼前,却怎么也触摸不到。
唯一见到美国佬的是两个小女孩,可当她们把家人叫过来的时候,士兵已经离开了。
历史回顾:意大利人在美国
托马斯-索威尔的《美国种族简史》是介绍美国少数裔移民的权威著作,书中对意大利移民的状况做了非常详尽的描述。第一次大的移民潮出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每年来到美国的人数从最初的一万多人涨到20多万。一战期间有所下降,但从20年代开始又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让人意外的是,因为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来自意大利北部和南部的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感。最先来到美国的北方人,多数成为了小商贩,“宁愿自称是美国人,而不愿遭到本土主义者对南部意大利移民(以劳工为主)的那种欺辱。”
《疾走繁星夜》的主角就是南方人,多数人对他们的了解则来源于好莱坞电影中描绘的西西里黑手党。相对于其他移民,南部意大利人过着更加封闭的生活,语言和教育程度使其很难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很多人在赚够钱之后就返回故乡,购买土地和房产。当然,最后留下来的意大利人后裔,如今已经完全融入美国社会。《疾走繁星夜》中遥不可及的美国梦,在现实中上演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