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洛丽塔-阿尔珀 杰诺米-易尔普
出品:美国
年份:2007
关键词:越战 伊战 爱国主义
#一句话影评#:战争是好战者的通行证。
文/Heisenberg
本片主要探究了数十年来,美国政府是怎样主动卷入一场场无谓的战争的。
战争也有可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政府便制造谎言掩盖这个事实。
小布什为发动伊拉克战争发明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早已家喻户晓
你找不到振兴国内经济的良方,而遭到指责吗?你遭遇了丑闻,开始成为各大媒体嘲笑的对象吗?你想在糟糕的第一任期之后还能再次当选吗?你想坑一坑下任对手吗?战争,总统好伴侣,《战争制造者们》将告诉你它到底有多好,以至于很多届美国政府都热衷于制造战争,还制造了一条加速战争生产的看不见的“产业链”。
战前煽动
制造战争第一阶段的关键,是让民众相信,打这样一仗,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素质,强身健体,包治百病。人民可以是美国公民,可以是被打击国公民,也可以是世界上的任何人,总之,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已经水深火热,而战争可以拯救一切。但战争极有可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政府便制造谎言掩盖这个事实。
制造谎言的第一步是:制造恐慌。主要是让本国公民相信,敌人即将或已经来到咱们家门口了。而人在恐慌时最初的本能反应,就是想铲除让自己害怕的东西。这也难怪有阴谋论者会认为,9/11事件是出自小布什政府之手,不过他确实从这次惨剧上找到了可以利用的东西:反恐。然后,每当他想对谁开战时,就会把对方定性为恐怖分子。上世纪五十年代越战爆发前夕,约翰逊总统掌管下的美国政府还放出过假消息,声称美军在东京湾遭到了攻击。
说到假消息,美国媒体显然充当了谎言制造者的帮凶。美国是媒体自由的国家,这没错,但我们有时总会下意识地把自由同真实划等号,但自由的主要作用,只是让信息源变得多样,在多数情况下,它有利于真相大白于天下,而在战争这件事上,军方的信息几乎都掌控在政府手中,在这件事上,自由媒体们很容易便成了政府传声筒,他们报道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的。虽说媒体除了事件报道,还可以找些专家,发表点主观评论,但首先,他们评论的基础,是政府筛选出的信息;其次,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当一个明确的敌人出现时,会在民众中成倍增长,在这种群情激奋的情绪控制下,所有观点都被简单粗暴的划分成了两种,顺我者是爱国的,逆我者是卖国贼。更何况,我们愿意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一下,绝大多数美国主流媒体大概也是热爱战争的,至少,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政府会给他们提供一个烟火灯光秀的大舞台。如此一来,即便有反战的声音在政府、在媒体出现,他们要么会被忽略,要么成功引起注意,成为“学校里那个最不受欢迎的同学”,若是碰上脾气不好的老板,没准还会被炒鱿鱼。
但是,基于恐惧的战争,也是源于复仇心理的,这与美国标榜的价值观并不相符,在初期的愤怒逐渐冷却之后,部分民众可能会产生宽恕敌人的心理,不过,会产生宽恕敌人心理的人,可能也喜欢站在圣母或救世主的位置看待问题,战争制造者们对此早有准备,他们的第二步活动通常是:给战争制造一个更美好的借口,比如推翻独裁和暴政,拯救芸芸众生,带给他们民主,仿佛在某个遥远的国度,有无数人正急切等待他们的帮助。讽刺的是,对于世界真正需要美国参战的反法西斯战争,当年的美国政府却扭捏了许久才动身,不过,他们大概很快就从这次军事行动中学到了“经验”。
![]() |
12 |
![]()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