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专题
  • 独家报道
  • 最新报道
  • 网友留言

  第63届柏林电影节将于北京时间2月17日凌晨两点正式落幕,历时10天,凤凰网娱乐深入直击电影节前方,为您带来十日的精彩报道。本届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影片,大多为小成本制作,没有宏大场面和大牌明星,这些影片却在此次柏林电影节打出一片天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最终,此前呼声较高的《和谐教程》或许碍于只是导演处女作,仅获得了最佳摄影银熊奖,而直面社会现实的罗马尼亚影片《孩童姿势》成为金熊奖得主。曾凭《无主之地》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丹尼斯-塔诺维奇新作《渺生一页》获得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男演员两个奖项,成为另一大赢家。智利女星宝琳娜-加西亚凭《葛洛莉亚》如愿成为柏林影后。

  接下来,小编带您一起回顾下柏林电影节这十天来精彩内容。凤凰娱乐柏林电影节报道团 郝小斐 张铖

《和谐课程》剧照

《和谐课程》剧照

《和谐课程》

导演:Emir Baigazin

地区:哈萨克斯坦、德国

来自哈萨克斯坦青年导演Emir Baigzin的《和谐课程》在柏林举行全球首映。作为导演的处女作电影,《和谐课程》在媒体场放映结束后获得了轰动性的反响,不少媒体均把此片当作本届金熊奖的最佳竞选对象。

这部由哈萨克斯坦和德国共同出品的影片将视角聚焦在哈萨克斯坦的农村,由祖母带大的13岁孩子Aslan在学校遭到其他同学的长期欺负和嘲笑而逐渐形成一种自闭的性格。他憎恨学校里的其他孩子组建帮派和互相欺负,这样的心态使他决定要和其他的孩子区分开。他开始追求绝对性的“干净”-每天洗多次澡和通过一套只属于他的肢体动作来和上帝或自己交流。这种孤僻的性格也使他在和同学的关系上越走越远。

Baigzin在自己的首部作品中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关于暴力的信息,相对于其他电影中将暴力本身过分的放大,导演在这里通过节制的叙事手法,人物与自然景观空间的结合给观众们诠释了一个相对精神层面的“暴力”;片中对于哈萨克斯坦当代社会的隐喻也因为这种表达方式而不觉得过分明显和夸张。这部电影似乎没有特定的将重心单独放在人或社会上,两者的互相融合让影片拥有了丰富的想像空间。

残杀,这一让人惊心动魄的场景在影片中循环出现。与其让观众作为客观的第三者带着评判的标准去看待这些行为,导演选择了更加真实和冷酷的手法-让所有人褪去虚伪的外皮而承认自己都是世界生存链条中的杀手。这种通过人与动物的相处模式而揭露出的事实让影片的层次和刺激面更加的加深和扩大。

片中关于宗教蜻蜓点水般的涉及更让人觉得奇妙,导演没有主观性很强的大肆渲染宗教这一主题。就像他在发布会上所提到的,关于宗教,每个人都有心中自己的一个注解和模样。过多的提及只会让观众产生误解。

这部电影启用的全部都是哈萨克斯坦在校的13-16岁的学生,导演的选角过程非常的顺利,没有试镜,只是和他们简单的聊天,小演员们在片中自然真诚的演出让人眼前一亮。

《葛洛丽亚》剧照

《葛洛丽亚》剧照

《葛洛莉亚》

导演:Sebastián Lelio

地区:智力、西班牙

“如果你是一个四十岁的女人,找工作很难;如果你是一个长相平凡的四十岁女人,找工作更难。”当智利女演员Paulina Garcia在采访中坦然的说出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时,衰老与存在主义这两个并不陌生的概念再一次成为了被讨论的对象。

葛洛丽亚,一个生活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58岁女人,她身上拥有几乎所有外界对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所附加上的标签。中年离异,身材走样的她热衷于通过参加单身聚会来寻找短暂的满足感,哪怕屡次的尝试带来的都只是无尽的失望和无助的空虚。这一次她遇到了退役海军军官鲁道夫,久违的兴奋感与激情让她开始憧憬一段长久的关系。

导演Sebastián Lelio对整部电影最好的掌控来自于其“分寸感”的把握。首先令人欣喜的是关于主要人物背景切入点的选择,他将刻在我们脑海中对于中年衰老人士的标签,和对葛洛丽亚这个人物价值观上所可能产生的一些评价与偏见一概抹空;正是这样的切入点让演员和观众都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空间自由度来接受这个人物。其次是导演对于人物之间“交集”的捕捉:葛洛丽亚和鲁道夫在面对各自过往经历时的微妙关系,葛洛丽亚与儿女间的情感,以及鲁道夫对前妻和女儿们的依赖。所有这些关于人与人重叠面“多少”的选择,既帮助凸显了人物,又给观众带来了对自身剖析的一个新视角。

将生活进行戏剧性转换,这样的手法很容易让影片显得拖沓和沉闷,缺少冲突。但在葛洛丽亚里,导演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让角色带动故事走向,而不是被动的把人物置身于剧情场景里面。从表面上来看,葛洛丽亚仿佛像一个失去重心的漂流瓶在任由命运摆弄,但是如果我们把角度放在葛洛丽亚身上,用她的视角来看眼前发生的所有故事时,你会发现整部电影都被她自身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笼罩着。

身为一位即将步入暮年的女性,面对生命的流逝以及选择的无奈,葛洛丽亚所展现出的那份尊严无时无刻不感染着电影院里的每一位观众:正是这种略带庄重的尊严感使她做的每一件事情和决定都非常有份量;她也巧妙的将衰老,这一消极的逝去提炼上升成为一种对未来生命的乐观探索,进而继续完成这段成为更好自己的旅程。

《以。。之名》剧照

《以。。之名》剧照

《以。。之名》

导演: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

地区:波兰

是的,安眠药也具有这个功效,但爱人更正向。本次柏林影节竞赛单元出现的第一部以同志为主要人物的影片,波兰年轻女导演在发布会上一再拿是不是gay片开玩笑,但最后还是一脸认真地说,“我想讲的是孤独”。她成功了,在孤独感的刻画上,《以。。之名》里太多你看完就想把手放在胸口然后轻叹一声的场景。

现代感极强的天主教牧师,当他脱下神袍穿上带有各种单词logo的Tshirt,戴上ipod去森林跑步时,他和当代千千万万普通男子一样。当他因为欲望失眠强压不得,浸入浴缸时;当他酒醉崩溃,伴着震耳欲聋的流行歌曲怀抱主教照片共舞的时候;当他无所投向,给远在国外的妹妹网络视频通话,结果所有的自我面对都被理解成了“你只是喝醉了”的时候,还能要求什么天长地久,除了一个爱人。

作为牧师的他负责管理一个少年感化中心的机构,身边围绕着各种年轻男子,他的工作曾经被认为是成功的,但却被谴派到各种陌生环境。在这个波兰小镇,他遇见了一个小镇男孩,善良,羞涩,敏感等等。于是在某天清晨,男孩带着满脸瘀伤来敲门,他帮男孩清洗了伤口,男孩帮他安然入睡。爱的发生到底应该有哪些表现也许无法统一,但有一前提似乎成立,就是将你从孤独中解救。

这部波兰竞赛片让人惊喜的原因在于导演电影语言所表达出的细腻感,人物的孤独感就像一张渔网把观影者罩住,几位主演的表现很值得称赞。涉及宗教的同性恋题材也许是矛盾性很强,但导演没有借着这种禁忌的矛盾性就大肆渲染,而是回头去描绘感觉,年轻的女导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也许这是很笨的方法”,实际上,这才是聪明的选择。此外,影片配乐的使用也很让人惊艳,声音大到爆的英文流行歌曲以一个封闭安静的波兰小镇为背景在歌唱着,不是侵扰而是改变,就如同影片的最后一个让人会心感慨的镜头。

《金子》剧照

《金子》剧照

《金子》

导演:托马斯-阿斯兰

地区:德国

作为本次影展主竞赛单元唯一一部德国参赛影片,《金子》的上映受到了大批本土记者的关注。故事发生在1898年夏天的加拿大,离异女子Emily加入了一群德国移民者前往美洲北部淘金的冒险之旅。

影片客观冷静的情节发展和清晰的人物脉络设计使整部电影犹如一场德国式的生存游戏。这个7人团在火车站集合,用双轮马车装上生活必备品然后上路。随着路途北上的推进,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将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程。

恶劣的天气和残酷的生存环境开始逐渐消耗团队里每个人的体力和意志。而一个由陌生人所组成的临时队伍在互相相处和彼此了解后也慢慢开始产生多层的化学反应,每一个个体的性格特征也开始明了。事到如今,淘金已不再成为他们许多人中的生存目标,这场游戏更像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较量。

尽管导演并不想过多渲染西部风格,但牛仔,淘金,马,所有的这一切因素都让这部影片逃离不出西部片的类型阴影。相对于其他的此类电影,金子所展现出的野性与韧劲也许略有不足,观影过程中难免会对其情节以及场景设置的侥幸产生疑问。片中的人物性格具有非常德国式的内敛和复杂,但落实到最终成片里每一个人物的表现上仍会觉得层次不够丰富。

《漫长幸福的人生》剧照

《漫长幸福的人生》剧照

《漫长幸福的人生》

导演:鲍里斯-赫列勃尼科夫

地区:俄罗斯

漫长幸福的人生,一个让人看后会心一笑的标题带来的却是深刻而又震憾的无力感,如同片中那片空旷到让人却步的俄罗斯风景,除非你脚踏实地的迈出每一步去感受它的存在,否则剩下的就只是一种咄咄逼人的压迫和吞噬。

电影围绕着一片位于俄国北部农村的土地展开,Sasha买下这块田地并从城市搬到遥远的郊区:在这里他遇到了心爱的Anna并逃离了疯狂式的城市生活;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在俄国社会官僚主义的腐败贪污下正在一点点的瓦解。

政府无视耕种了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向农商Sasha强行征收土地。虽然丰厚的补偿金让他几乎妥协了官方强硬的要求,但是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在他的土地上劳作的村民时,金钱的力量显然不足以平抚劳动者内心的感受以及伤害。于是大家开始为了自己的权益向蛮横的政府进行反抗,故事也从这里正式展开。

土地与河流,这两样人类赖以生存的供给在影片中占据了不可忽略的份量。三年前获得柏林影展最佳摄影的Pavel Kostomarov再一次贡献了让人惊喜的视觉感受。影片开头与结尾处那潺潺的河流就像托起整部片子的丝带,虽然柔软但是其不息的坚韧足以承载起土地的凝重。假如我们把影片的题目与这两样元素进行交流,互相补充转换,也许我们对这个充满反讽色彩题目的理解里就会少一点无可奈何。

河流与漫长都是两个自身充满着生命力的词汇,虽然被定格但是仍然能感觉到其内在生生不息的动力。摄影师平实的记录下一个个漩涡的发生,可是河水的湍急又让人一次次的忽略这每一个发生。这种动态中的静止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给生命的漫长注入新的注解。幸福与土地,看似毫无关联其实也蕴藏着某种命中注定。主人公为了寻找幸福而买了土地来到这里,又因为拥有土地而得到收获幸福的可能性。对于劳动人民来说,土地就如同一个触手可及却又远在天边的幸福,侥幸能触碰到它的选择就是仍然拥有劳作的权力,因为这是他们心中接近幸福的唯一途径。

在主人公最后的命运里,幸福一词已经被演化成了具有多重层面的幻觉。他可以很幸福,他也可以幸福着。

也许,幸福,永远在幸福之外。

《天堂:希望》剧照

《天堂:希望》剧照

《天堂:希望》

导演:尤里西-塞德尔

地区:奥地利、法国、德国

如果一部电影不是靠感动和感同身受来立意,那么“真实又奇妙”就是给它的最大褒奖。尤里西-塞德尔的“天堂三部曲”最后一部献给了柏林电影节,感谢他,这部收尾之作太让人产生看完一部好电影的满足感。女主角米莲娜的扮演者有着未经雕琢的成熟感,男主角医生大叔有着油气却乖张的不成熟感,于是中和出奇妙的真实。

十三岁的肥胖少女爱上减肥训练营的医生大叔,纯真爱恋会被怎样对待?尤里西-塞德尔给出了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洛莉塔肥胖版,难怪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他对肥胖人群的看法。十几名肥胖少年一字排开跟随训练师高唱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英文版)并伴随着歌声逐步拍打自己的肚子、屁股等肥胖部位,单调的重复被导演赋予了新的意义:快乐音调并不是为了解救抵制的情绪,而是为了让重复更枯燥。这种巧妙的安排让观众瞬时获得了苦甜交加的感受,更准确地说,是笑会导演诙谐讽刺之意,轻叹真实如是之苦。影片结束跑字幕的配乐,依旧是减肥训练营孩子们的幸福拍手歌声,顿时影院响彻观众们参与的拍手伴唱声,从荧幕走到现实,就是这么自然,不知道尤里西-塞德尔如果在观影现场会不会满心欢喜,感激观众的参与热情。“琅琅”上口,前提就是要有接受重复的姿态,减肥训练营的肥胖少年们的生活即是这样,接受训练的重复,把枯燥生活过成一首曲调。

《渺生一页》剧照

《渺生一页》剧照

《渺生一页》

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

地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当地时间2月13日,柏林电影节进入主竞赛日的第7天;经过了一周时间的放映,19部参赛片中已经有16部和观众见面。每天3部竞赛片的高密度观影量,对评委和观众的体力和情感消化能力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凭借《无主之地》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丹尼斯-塔诺维奇带来了自己的新作《渺生一页》(An episode in the Life of an Iron Picker)。这位来自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导演在经过了将近10年后,再一次把镜头焦点对准了自己的故乡。

整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塔诺维奇在报纸上读到的一则新闻,在核实了其真实性后,他决定请报道中的人物在镜头前重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在记者发布会上,导演屡次强调自己不希望把这部电影简单的归类为纪录片或故事片;他认为自己的出发点非常的单纯,只是希望让大家知道在当代欧洲,自己的祖国在发生什么。他也表明面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最有力的反抗不是制造冲突,而是以身作则的成为一个发声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切。

《渺生一页》讲述了一对生活在波斯尼亚山区的中年夫妇,男主人外出靠捡废铁谋生,女主人负责照顾他们可爱的两个小女孩。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残酷的自然灾害似乎没有给他们带来过多的抱怨和烦恼,一家人的日子过的虽然艰苦可还是充满生机。一天当男主人回到家时发现怀有身孕的妻子觉得下腹不适,在紧急送往医院后他被告知孩子已经流产,而他的妻子急需进行手术以防败血病。生活在偏远贫困地区的他们因为没有医疗保险卡,又无法支付高额的手术费用而被迫回家。男主人眼看自己的妻子承受着日日加深的痛苦,到处寻求帮助希望有好心人或机构能够出资帮助他们进行手术。可是大家的冷漠和回避,以及院方的无情让他们陷入无尽的绝望中。

塔诺维奇运用最本质和简单的表达方式记录了这对在行走在生死门和时间赛跑的夫妇,而他们的情景再现也让影片充满了说服力和同理心。影片中没有野心勃勃的希望直接或隐喻式的揭露社会阴暗面,而是用像纪录片一样的镜头诚恳的把当时发生的一切尽可能的还原。当情感一点点的腐蚀着观众的心时,所有政治性抗议都显的前所未有的苍白无力,但这个信息所传递出来的冲击力不容小视。

《闭幕》剧照

《闭幕》剧照

《闭幕》

导演:贾法-帕纳西

地区:伊朗

当地时间2月12日,第63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闭幕》(closed curtain)首映。作为格外关注政治题材影片的电影节,导演贾法-帕纳西的这部新片在柏林获得了诸多关注;而导演身份的敏感性更是让人对他的出席充满期待(Jafar Panahi,作品有《白气球》,《这不是一部电影》等,2010年他被伊朗政府以“伤害国家形象”罪名判处6年徒刑,并限制其20年不得拍摄电影)。德国政府专门向伊朗政府提出了交涉,希望伊朗当局批准贾法-帕纳西出境前往柏林电影节,但在周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贾法-帕纳西依旧未能现身,仅有该片的联合导演及主演坎布茨-帕特维(Kambuzia Partovi)出席。

坎布茨-帕特维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部影片既然拍摄完成就是为了让它与公众见面的,并不是要对它遮遮掩掩,但现实情况是这部片子目前仍难有上映的安排。他表示,对于贾法-帕纳西莱说,工作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治疗”:“对他来说这很困难,坐在家中,我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讨论。我们问自己,我们如果从这个特殊环境中获得新的体验吗?我们如何能发展出新的东西?”

有记者提问贾法-帕纳西最近几年是否被抑郁症困扰,坎布茨-帕特维表示了异议。他说帕纳西并没有总想着要自杀,“如果那样的话他不可能拍摄这部电影。但是如果是我想象我自己不能工作只能呆坐家中,我很肯定我会开始考虑自杀这个问题的。”

《闭幕》由坎布茨-帕特维扮演主要的作家角色,讲述了该不知名作家将自己隔绝于海边平房后发生的故事。在一份打印的声明中,导演贾法-帕纳西写到“《闭幕》使用了变化的流派风格,故事中嵌套故事,只为了突出强调为什么电影制作是一个电影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它是展现我们所处现实世界的迫切需要。”

2月12日当天在柏林电影宫外,一群来自独立和平电影组织的示威者带来了一个真人大小的贾法-帕纳西人形纸板,上面写着“我本应该在这。”

《狂妈上路》剧照

《狂妈上路》

导演:玛格雷特-冯-特洛塔

地区:德国

当地时间2月15日下午,第63届柏林电影节的最后一部竞赛片《狂妈上路》(On my way)举行首映。在历经了近10天的观影征战后,《狂妈上路》给出了一次相对轻松的观影体验,法国小镇风情与国宝级女演员相互帮衬,这部来自法国女导演艾玛纽尔-贝克特的作品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也代表着本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全部放映结束。

被誉为法国国宝级女演员的凯瑟琳-德纳芙(戛纳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熊奖)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位前选美小姐,在20岁时的一场车祸让她从选美世界中退出,回到家乡在自己母亲的身边经营了一家餐馆。她有了女儿,甚至外孙,但和他们的关系并不融洽;而她自己的母亲,又是一个并不能让她感到好过的角色。她爱的人背叛她,她的生活日日重复忙碌,她似乎真的需要一根烟的休息时间,于是她开车踏上了寻烟之路。她遇见了给她卷烟却总也卷不成的老人,听他讲述自己悲惨的爱情故事;在酒吧里遇见了主动示好的年轻男子并和他度过了一夜;她决定要回家的时候接到了女儿的电话,于是调转车头去接自己的外孙;外孙的同行改变了她的心情,她决定重温40年前的选美氛围,带着外孙去参加1969法国选美小姐聚会……故事一件一件发生,都不指向她回家的那条路,但未必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海媛》剧照

《海媛》剧照

《海媛》

导演:洪常秀

地区:韩国

当地时间2月15日,入选本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韩国影片《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举行放映,这是著名韩国导演洪常秀(又译名洪尚秀)的第14部影片,也是此次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参与评奖的唯一一部的亚洲影片。

《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讲述了一个因母亲将要移民加拿大而深感沮丧的电影专业女大学生海媛,决定结束自己和教授的情事,然而她的同学们发现了这件事情,再加上她那已婚的情人却拒绝接受双方关系已经结束,一切变得像是梦境又像是现实。“海媛”由韩国女星郑恩彩扮演,她演出的另一部电影《镜头背后》(《丑闻》导演李在容新作)也在本届柏林电影节的全景单元展映。洪常秀在影片映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己第一次见到郑恩彩,就有了海媛这个人物故事的灵感。男主角由李善均出演,他已经是第四次和导演洪常秀合作,之前合作的影片有《夜与日》、《玉熙的电影》等,他表示虽然自己和导演已经很熟悉,但拍摄这部电影仍是挑战,因为没有很长的时间进行角色准备。

《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仍秉持洪常秀一贯的影片风格,安静的画面有一种别致的美感。不少媒体记者在观影后表示这部电影充满了法式风格,洪常秀并没有给与肯定,他认为自己没有刻意追求某种风格,拍电影只是拍自己想拍的内容,通常是靠直觉。有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说在电影中当海媛焦躁时不断用脚碾踩地上的烟头,并用酒来作为一种情绪释放的方式,为什么一定要用烟酒作为影片中人物情绪出口时,洪常秀言简意赅给出了回答:“烟酒存在,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导演这种简要的回答,几乎贯穿了该片映后发布会始终。

典型的商业剧情片,开篇的镜头一度有艺术片的错觉,但当故事正式展开后,《狂妈上路》的各种剧情桥段就紧凑地摆在观众面前了。凯瑟琳-德纳芙扮演的迟暮美人是成功的,一个60多岁戒烟复吸的多重身份女性:妈妈,祖母,女儿,情人,前选美小姐。这些身份的展开与叠加是这部影片值得夸赞的地方,女性导演的细致与敏感赋予了这个角色更多的可信感。影片情绪的转换也让人有些意外,最后结尾的轻松温暖与开始的孤单落寞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作为本届电影节女性导演的又一部以女性为叙述主体的电影作品,《狂妈上路》的女性视角相对并不十分突出,在影片后半部重复出现的“生活在继续”(Life goes on)也许可以理解为导演想表达的观点之一;另一部备受赞誉的智利竞赛片《葛罗莉娅》也同样是以50多岁的女性为故事主角,但在追寻女性自我人生的意义上更具有启示价值。但作为相似题材的女性主义作品,这两部参赛影片倒可以互相观照比鉴。

《爱在午夜降临前》剧照

《爱在午夜降临前》剧照

《爱在午夜降临前》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朱莉-德尔佩、 伊桑-霍克

地区:美国

很少这样期待一部电影的连续篇,期待到观影之前再三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第一、二部好看,不一定第三部好看,不要太高期待,尽量淡定些。没想到在来自1995年的《爱在黎明破晓前》,2004年的《爱在日落黄昏前》之后,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携手伊桑-霍克、朱莉-德尔佩的第三部诚意爱情片《爱在午夜降临前》在2013年伊始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了一个“爱情大礼包”,专门解答有关真爱的各种疑难杂症:比如,如果你爱我,你会要尝试改变我吗?比如,灵魂伴侣会不会输给似水流年?比如,爱情到底需不需要交谈。导演似乎是来推翻各种“真爱质疑论”的,没错,相爱的人也许会输给生活和时间,例如伊桑发福的肚子,朱莉从娇翘走向浑圆的臀部;但是,爱不会输。

之所以强调“诚意”这个词,是因为导演用了20年的时间不断证明一件被当代人质疑唾弃百般推翻的一个词——“真爱”,而且他汇总起来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来讲述一个持续20年的真爱故事,而且,我也愿意把“真实”这个词献给它,它没有忽略隐藏生活和时间的残酷,给你建造一个真爱乌托邦,而是把所有的可能会发生的现实困境全摊在你面前,从两位主角持续地交谈中观众可以了解他们这十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你会感慨,这事他们也碰上了,那事他们也纠结了,可是如何是好,20年后他们依旧深爱彼此,爱没有被时间打败。

伊桑说,你是我的初恋,我把自己的一生给了你。朱莉嬉笑不信,并否认伊桑是自己的first love。可是谁看不出她那从眼角流露出的永恒爱意。他们彼此抱怨,不放弃任何可以争吵的机会——这和前两部的甜蜜情话截然不同——可是在这抱怨争吵之前,是双方毫不犹豫地彼此牺牲和妥协包容。

本片剧本写得有多好不想过分渲染,总之在我的字典里这不是“话唠片”,因为他们对话中全是剧情和信息,全是幽默和才气,全是爱意,画面感甚至超越了对话本身。不得不赞扬本片中出现的其他几位配角,这也是第三部和前两部的不同,这几位光芒不输主角的配角们几乎只有餐桌“谈爱”一场戏,可是他们中每一个人所说的话都够拿着小本子摘抄半天了。

《陌生》剧照

《陌生》剧照

《陌生》

导演: 权聆

主演: 陶虹/ 郭晓冬/ 子义

当地时间2月12日傍晚,本届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的唯一一部中国影片《陌生》举行了媒体场次的放映。由权聆自编自导, 贾樟柯“添翼计划”出品的影片《陌生》讲述了一对生活在重庆小镇白沙,结婚多年的夫妻在面对生活和情感的双重压力下陷入无奈困境的故事。

作为从作家到导演,这种“表达模式”转换后的首部作品,权聆在故事叙述以及故事组织能力上的天份和敏锐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片的节奏非常紧凑,情节的起承转合方面也没有明显的诟病;可以看出身为作家的权聆对剧本的流畅度有着极高的追求。

关于剧情设计和叙事方面,唯一的美中不足来源于导演对现有故事大纲线条上所承载的细节的掌控- 也许首次尝试都会出现表达过剩的现象。为了凸显现实生活中的残酷性,导演大量的在故事主线条上叠加了很多细节。不可否认,他们的出现增加了戏剧性,但也同时增加了整体阐述的密度,换句话说,留白可能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最希望得到的。

通过《陌生》中的镜头处理,我们能感觉到贾樟柯和娄烨对权聆的影响。不同的是, 权聆赋予整个的画面感一种独特的端庄与矜持,哪怕是最混乱肮脏的城市死角,也附带着一份怜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画面和叙事主题的不一致性,导致观众在观看时有一种只能客观以对的被动和尴尬。

同样的尴尬也出现在了画面色调和配乐上。作为观众,我们能听得出导演对音乐的要求,可是音乐本身显得过分的孤立和刻意,昏暗的音乐色调和整洁明亮的画面搭配起来始终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陌生》于2月13日在柏林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届时将会有更多的观众欣赏到这部虽然青涩,但拥有着炽热抱负的电影。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导演杨瑾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导演: 杨瑾

主演: 李书晨、王琛

地区:中国内地

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的中国电影《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于当地时间2月9日举行了首场放映,导演杨瑾携两位小演员出席。影片由真人演出和动画结合,通过两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小朋友的暑假生活,细致展现了儿童间的友谊和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结构,题材轻松,被称为本次柏林电影节中最有“贺岁片”色彩的中国电影。

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是专门为儿童片设立的单元,有别于柏林电影节其他单元,虽然它的选片由成人主导,但奖项却由小朋友组成的评委会决出。放映结束后,还安排有小记者采访环节,《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的两位山西小演员和柏林电影节的小记者相谈甚欢。

在柏林电影节之前,《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还曾入围首尔数字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杨瑾导演说,之前在韩国和日本放映时,获得高度评价,但面对欧洲观众,因为担心东西方文化隔阂,并无太大信心。意外的是,影片本次柏林首映的电影票早早售罄,可以容纳一千多名观众的电影节最大影厅座无虚席,影片放映过程中,观众们没有错过任何一个笑点,结束后观众与主创的交流也非常热烈。导演杨瑾告诉观众,影片取材自其童年记忆,创作历时3年,当他说到影片全部由非职业演员出演时,现场观众发出一阵惊叹之声。

导演杨瑾为山西人,在《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之前,曾有《一头花奶牛》和《二冬》两部剧情长片.《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是他第一部可以在中国普通影院和观众见面的电影。出品方天画画天CEO杨城告诉记者,选择和杨瑾合作,是因为他是少有的很会讲故事,对电影又有很纯粹的热爱、没有功利之心的导演,《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虽然由儿童出演,其实是拍给七零后和八零后的的怀旧电影,影片中动画和真人演出紧密结合互相补充,相信可以感动很多人。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将于2月28日在国内上映,目前暂定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做长线放映;杨瑾和杨城都相信,该片其实并非剑走偏锋,而是尊重了普通大众的生命经验和情感体验,缺的仅仅是明星面孔,因此他们期待这部电影能有更多的机会面对普通观众。据悉,《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出品方天画画天文化传媒是专注于发掘新导演,制作有独立气质和文化追求的文艺小片公司,其出品的《光棍儿》、《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焚尸人》、《唐皇游地府》等片都以独特的题材和风格引起关注。

《明天记得爱上我》主创接受凤凰娱乐专访

《明天记得爱上我》

导演: 陈骏霖

主演: 任贤齐、柯宇纶、范晓萱、 夏于乔、石锦航

地区:台湾

当地时间2月10日,第63届柏林电影节展映单元唯一一部中文电影《明天记得爱上我》主创接受了凤凰娱乐的专访。导演陈骏霖已经是是第四次前来柏林参展,他之前的两部影片:反映台北夜市文化的短片《美》、首部剧情长片《一页台北》都在柏林获奖;而去年其参与的柏林影展台湾导演集体创作影片《10+10》中的短片的《256巷14号5楼之一》,也甚获赞誉。陈骏霖的新片《明天记得爱上我》由台湾著名影人李烈监制,讲述了由任贤齐扮演的同志隐瞒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娶妻生子,人到中年忽然重拾同志身份的故事;范晓萱出演电影中任贤齐的妻子,一个被蒙在“幸福假象”中近十年“同妻”,五月天成员石头更是首次挑梁扮演重要角色——一个木讷缺少浪漫情趣的“半导体男”。本片将参与本届柏林电影节“观众票选”以及“同性恋泰迪熊奖”的评选。

陈骏霖:不介意本片拿来与《一一》比较杨德昌永远是大师

《明天记得爱上我》由一个订婚礼开始讲述人物关系,以婚礼作为全片结尾,同样反映台北都市生活,影片中也有一个堪比杨德昌《一一》中“洋洋”的可爱却少言离群的小男孩,种种巧合不得不让人问及这部影片是否受到《一一》的影响。陈骏霖直言不讳,《一一》给自己的影响十分深刻,这部电影是自己回亚洲的原因,自己是在大学时看《一一》后决定来台湾给杨导工作;杨德昌永远是自己心目中的大师,《一一》是一部太棒的电影,如果所有电影都有这样的标准这世界就太美好了,所以他不介意这部电影被拿来和《一一》比较;他表示这部片子之所以选择用订婚礼开始,是因为他受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希望用一场戏让主要人物出场,交待清楚他们的人物关系。

《明天记得爱上我》中有不少魔幻风格的场景,比如高歌一曲《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的范晓萱、撑伞飞起的小野老师,后者尤其让人回忆起著名童话《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Marry Poppins,1934);在谈到这些魔幻场景的使用时,陈骏霖表示他希望用这种场景提示大家这个世界随时都充斥着幻想,小野老师撑伞飞走是一个伏笔,表示电影中的角色随时都会转换到幻想之中,“虽然我们的世界比较平凡,但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各种幻想”。

据悉,《明天记得爱上我》将会在今年4月于台湾上映,本片曾用名《下午茶》(Afternoon Delight),但之所以后期改名是因为和近期的一部美国片撞名,而中文名是从英文名翻译得来,所以最终一并修改。导演陈骏霖表示电影拍摄完后,发现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讲同志的故事,而是在讲爱情,比如石头扮演的三三和夏宇乔扮演的Mandy之间的爱情故事,所以选择了范晓萱在电影中翻唱的著名老歌《Will you still love tomorrow》作为片名。

范晓萱:“同妻”角色会给自己表演的满足感

最近频繁出演电影的范晓萱是第二次随片前来柏林电影节宣传(2011年,徐克导演,《龙门飞甲》),她表示,同志妻子这个角色会给自己很大的表演满足感,但同时非常消耗能量。因为她扮演的“同妻”阿凤这个角色一直在压抑自己,“她表现的空间就是她好像没有在压东西,但实际在压东西,一种假乐观的感觉”。而对于给人印象深刻的“阿凤得知真相情绪爆发”的那场戏,范晓萱表示演完回去好像是“自己被人打,实际上是我去打人家,第二天我全身酸痛,好像被揍了一顿”,但这种有张力的角色自己仍愿意再尝试。对于阿凤这个角色,范晓萱表示阿凤最终醒悟到了爱就是给与自由,爱自己也是要给自己自由。

范晓萱表示,表演和唱歌都需要花费很大量的时间,所以最近表演作品逐渐增多,但写歌唱歌的时间就相应减少,艺人的生命就是时间,做什么事都是时间在安排。去年,陈骏霖为范晓萱和妈妈拍摄了一首英文歌《Everybody Loves A Lover》的MV,极具复古温暖情怀。

石头:“阿信说我演的角色连下跪的脚都有表情”

石头首次在电影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个木讷踏实的“半导体男”(以和半导体打交道为工作),每次他在电影中的出场都会引发观众的笑声;他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在音乐创作中积累的经验非常有益于这个角色的塑造,因为他是演奏吉他的,所以他在音乐中要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都只能靠吉他来表达,不像唱歌的人有歌词和声线;自己只是尽量去揣摩三三的角色,并没有故意强调那个喜感。石头表示五月天乐团的其它成员有看到这部电影前导的预告,他们看到了片中石头下跪的那场戏,阿信评价说,石头跪下的时候“连脚都有表情,是内八的,你怎么连脚都有在演戏啊。”但石头笑称,自己并没有故意演“脚的表情”,也许“我就是三三,要面对这个事实”。

对石头来说,演戏是一件蛮过瘾的事情,在自己的人生里面其实有太多角色需要扮演,这些角色都有一定的规则存在,反而在演戏的时候没有规则,剧本是剧本,但你演完可以再重复揣摩这个角色,作为演员可以把戏里面的人生过得很好,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但在他自己的人生是不可以的,因为时间是一直往前走的,不会回头,所以做所有事情都不能后悔。如果有机会,希望自己还有机会再演戏。石头坦诚,自己之前拍广告时曾经扮女装出演一个“小女生”,自己并不排斥这种类型的表演。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电影节介绍

63届柏林电影节

2013.2.7-2013.2.17

柏林国际电影节创始于1951年,以突出文艺色彩和鼓励新人新作著称,与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电影节”。

独家解析

对话最佳导演大卫

独立电影未必难存活

最佳摄影《和谐课程》

社会制度纵容下的青少年暴力

最佳女主角《葛洛丽亚》

尊严地面对生命流逝

银熊奖《渺生一页》

行走在生死门的夫妇

聚焦华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