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专题
  • 独家报道
  • 最新报道
  • 网友留言

  第63届柏林电影节将于北京时间2月17日凌晨两点正式落幕,历时10天,凤凰网娱乐深入直击电影节前方,为您带来十日的精彩报道。本届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影片,大多为小成本制作,没有宏大场面和大牌明星,这些影片却在此次柏林电影节打出一片天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最终,此前呼声较高的《和谐教程》或许碍于只是导演处女作,仅获得了最佳摄影银熊奖,而直面社会现实的罗马尼亚影片《孩童姿势》成为金熊奖得主。曾凭《无主之地》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丹尼斯-塔诺维奇新作《渺生一页》获得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男演员两个奖项,成为另一大赢家。智利女星宝琳娜-加西亚凭《葛洛莉亚》如愿成为柏林影后。

  接下来,小编带您一起回顾下柏林电影节这十天来精彩内容。凤凰娱乐柏林电影节报道团 郝小斐 张铖

《和谐课程》剧照

《和谐课程》剧照

《和谐课程》

导演:Emir Baigazin

地区:哈萨克斯坦、德国

来自哈萨克斯坦青年导演Emir Baigzin的《和谐课程》在柏林举行全球首映。作为导演的处女作电影,《和谐课程》在媒体场放映结束后获得了轰动性的反响,不少媒体均把此片当作本届金熊奖的最佳竞选对象。

这部由哈萨克斯坦和德国共同出品的影片将视角聚焦在哈萨克斯坦的农村,由祖母带大的13岁孩子Aslan在学校遭到其他同学的长期欺负和嘲笑而逐渐形成一种自闭的性格。他憎恨学校里的其他孩子组建帮派和互相欺负,这样的心态使他决定要和其他的孩子区分开。他开始追求绝对性的“干净”-每天洗多次澡和通过一套只属于他的肢体动作来和上帝或自己交流。这种孤僻的性格也使他在和同学的关系上越走越远。

Baigzin在自己的首部作品中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关于暴力的信息,相对于其他电影中将暴力本身过分的放大,导演在这里通过节制的叙事手法,人物与自然景观空间的结合给观众们诠释了一个相对精神层面的“暴力”;片中对于哈萨克斯坦当代社会的隐喻也因为这种表达方式而不觉得过分明显和夸张。这部电影似乎没有特定的将重心单独放在人或社会上,两者的互相融合让影片拥有了丰富的想像空间。

残杀,这一让人惊心动魄的场景在影片中循环出现。与其让观众作为客观的第三者带着评判的标准去看待这些行为,导演选择了更加真实和冷酷的手法-让所有人褪去虚伪的外皮而承认自己都是世界生存链条中的杀手。这种通过人与动物的相处模式而揭露出的事实让影片的层次和刺激面更加的加深和扩大。

片中关于宗教蜻蜓点水般的涉及更让人觉得奇妙,导演没有主观性很强的大肆渲染宗教这一主题。就像他在发布会上所提到的,关于宗教,每个人都有心中自己的一个注解和模样。过多的提及只会让观众产生误解。

这部电影启用的全部都是哈萨克斯坦在校的13-16岁的学生,导演的选角过程非常的顺利,没有试镜,只是和他们简单的聊天,小演员们在片中自然真诚的演出让人眼前一亮。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电影节介绍

63届柏林电影节

2013.2.7-2013.2.17

柏林国际电影节创始于1951年,以突出文艺色彩和鼓励新人新作著称,与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电影节”。

独家解析

对话最佳导演大卫

独立电影未必难存活

最佳摄影《和谐课程》

社会制度纵容下的青少年暴力

最佳女主角《葛洛丽亚》

尊严地面对生命流逝

银熊奖《渺生一页》

行走在生死门的夫妇

聚焦华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