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详解《阿黛尔》:阶层摧毁爱情,回应同志法案
红毯上两位女主角亲吻导演的一幕,得以在颁奖礼上重演
独家对话金棕榈奖主演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
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法国导演阿布戴-柯西胥的作品《阿黛尔的生活》获得金棕榈大奖。凤凰娱乐在此为您全方面详解这部金棕榈电影。
【评审团理由】
展现人类共通情感,获奖与政治无关
对于《阿黛尔的生活》最终问鼎金棕榈,评审团主席斯皮尔伯格认为,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很美的爱情故事,它的美感超越了其中某些性爱场景给人带来的尴尬,“它表现了一段非常有深度的爱,我们被影片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斯皮尔伯格表示,这个奖既是给导演的,也是给两位主演的,因为很显然,该片的演员非常重要。导演在角色选择时眼光精准,演员的沉默戏很感人,有时候沉默比言语更重要,更有力。
谈及同性恋婚姻法案刚刚在法国通过,斯皮尔伯格笑称,片中的两个女主角并没有结婚。他强调,授予该片金棕榈奖,并非受政治的影响,只是因为电影,“我们做决定时,政治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评委丹尼尔-奥图认为,《阿黛尔的生活》表现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有一种人文的情怀。评委克里斯蒂安-蒙吉则表示,该片有很强烈的真实感,“在艺术创作时,就应该尝试突破限制。”
【凤凰娱乐观点:对同性之恋的唯美艺术回应】
从漫画到电影,少了悲剧,多了情愫
从朱莉-马洛的漫画《蓝色是个温暖色》到导演阿布戴-柯西胥的电影《阿黛尔》,一个艺术抽象的故事出落成一部纪实风格的电影。为了让影片实现真实自然的风格,导演去除了原书中戏剧冲突十分强烈的情节,比如阿黛尔的父母发现了自己的女儿在和女孩子交往之后的暴怒片段。而电影《阿黛尔》随着故事的发展,父母的戏份被逐渐淡化,而两个女主角之间的复杂爱情越来越突出,那种情感、心理、生理上对彼此的爱,及灵魂上的分歧使得这份深厚的感情在趋于完美的时刻彻底破碎。这样一来冲突性悲剧转换为情感的悲剧,“戏剧性被淡化后,影片的真实感便得以保存”导演所追求的真实让原本多少有些单薄的情感线变得真挚而厚重。
“食色性也”
丰润的双唇,微微半张,充溢着欲望与渴求。片中特写镜头多次对准女主人公阿黛尔的嘴:吃意面时沾有酱料的嘴,吃生蚝时隐忍的嘴,睡觉时喘息的嘴,接吻时饥渴的嘴……所有这些夸张的镜头不过是用视觉形象地表现了孔子的一句“食色性也”,将饮食与性,两种原始而基本的生理需求放在一起做对比。这也是为什么片中有那么多餐桌戏和激情戏的原因之一。性,这个原本属于人类单纯、直接的本能需求在社会礼教的束缚下反而变成了禁忌。导演将其和饮食做类比,就是想摘除社会戴在它身上的各种面具,将其回归本性,以最自然、纯粹、简单的本来面目示人。
“不同的灵魂也许可以相爱,却难以相伴一生”
片中阿黛尔和艾玛最大的情感矛盾之一来自于阶级的不同。阿黛尔是工人家庭长大的孩子,虽然喜欢文学,却还是脚踏实地地选择做一个小学老师。而出生于中产家庭的艾玛代表了上层建筑,她的专业是美术,她的生活是创作,她的梦想是办展览。两场相对应的“见家长”戏明确地突出了这种对比。艾玛家挂满画作的餐厅里备好的是生蚝、白葡萄酒,而阿黛尔家吃的总是朴素的肉酱面。后来她们生活在一起后,家里举行宴会,当艾玛和朋友大谈各个艺术家风格的时候,艾玛所做的只能是为大家上菜。阿黛尔的孤独由此而生,两人的分歧也是从这里开始。艾玛最后和同样画画的艺术家结合,喜欢阿黛尔的也多是她生活圈里的人。毕竟,不同的灵魂也许可以相爱,却难以相伴一生。
法国经典文艺片遗风
从新浪潮的一批人雷诺阿、侯麦、特吕弗、戈达尔、杜拉斯等开始,法国电影总是带有浓重的人文艺术气息。大量文学、诗歌、哲学、画作的电影化引用使得法国片的主题表达的丰富、厚重而深邃。此片继承了这一传统,片中深入并拓展了故事主题的引用有马里沃的《玛丽安娜的生活》,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肮脏的手》,以及画家毕加索、席勒、古斯塔夫-克林姆等。
出生于突尼斯的法籍导演阿布戴-柯西胥对边缘化人物的身份认同十分敏感,他之前的影片表现了外裔青少年在法国对自我身份的寻找。这部《阿黛尔的故事》也在试图体现一种身份的认同,一种同性之恋的自我探索与认同。这部影片正好出现在法国刚刚通过同性恋结婚法案之后,对法国政治时局做出了一个唯美的艺术回应。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