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今年的国产大片,表现均不亮眼,相比去年《唐山大地震》和《让子弹飞》票房井喷的局面,今年几枚感觉上的票房炸弹到了需真金白银检验的时刻却屡屡哑火。而据国家电影事业发展资金专项工作室的数据,今年内中国银幕数过万将没任何悬念,就在终端这么凶猛的增长势头里,国产大片却把江山拱手让给了外人,岂不是奇怪?
今年上映的大部分打着翻拍或者续作旗号的电影,本身立足点就走偏了途径,在宣传上夺人耳目,却不用心制作,至少目前票房失利或者不够理想的那些大片,剧本本身就千疮百孔。我们的电影从业者老是羡慕《变形金刚》乃至宫崎骏的成功,他们忘了,这其实是观众对一种文化的认同,而不仅仅是限于讲故事,故事与角色的交互辉映,才能形成文化和符号,在我们的心底打下烙印。[详细]
当所谓的粉丝电影取得了票房奇迹,大家仿佛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于是一股卖腐卖萌的风潮充斥大银幕,可接下来的结果就让心怀这一期望的众多投机客们心若凉水。另类风潮的审美疲劳会让绝大部分观众厌倦抗拒。电影的营销和制作真是一种策略,它必须建立在受众的重合之上,好莱坞的成功关键就在于用虚幻、梦幻的视听产品提供了一个普通大众灵魂可以短暂停靠的歇息所。[详细]
事实上,执导国产大片的除了张陈冯姜这几位顶梁柱以外,绝大部分操盘手都是来自香港台湾的电影人。但是,由于他们唯市场化的倾向,重视技术远胜过文化的深度和内涵,有时往往浮而不实。那些为了搞笑而搞笑,为了动作而动作,一招鲜吃遍天的做法都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种种这样的弊端最后累积成了一个专门说法,叫“不接地气”。内地观众审美趣味日益增长,自会摈弃那些电影。[详细]
诚然,当以人民币计算的“103亿票房”为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划上大大的惊叹号的同时,电影市场的水是外行人想象不到的深湍。谁也不愿在年底的账册上看到“亏损”二字,于是乎,奇招晕招迭出:偷票房、雇佣枪手水军、负面炒作……长此以往,观众以后只会把国产大片作为进口大片的一种补充,那么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将被一些目光短浅的制片厂商和院线、发行方所耽误。[详细]
人说“十年一遇”,但本土制造的中国式大片已经发展了近十年,却真没有一部中国大片能配得上这四个字。更多的大片,它们连“像模像样”都做不到,反倒是贡献了搞笑台词,沦为天大的笑柄,沦为时代的泡沫和渣滓。
中国电影是如此悲哀,悲哀到所有观众都知道“不行”,但电影人好像浑然不知,继续炮制着春秋大梦。不禁想问,难道我们在电影院只能看到肤浅无营养的快餐食品?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既有文化含量,又精彩好看的大片?
而就在这时,大片《白鹿原》的出炉似乎为我们提供了可能。有文化、精彩、接地气的电影,会不会就如同它一样?
现在的核心价值不稳固,所以常常会觉得有一些作品出来味如嚼蜡,或者只是重复某一些他认可的商业共识,没办法反应出价值。过去几年大陆在追求产业化的同时,太追求公式化的发展,在创意上不明确。[详细]
我以前非常喜欢看大陆电影,可这两年让我关注的大陆电影数量有在减少,这是我很忧心的。我觉得在这么深厚的文化基础之下,应该可以拍出更多感人的、好看的、有深度的电影,不要只是大而无当。[详细]
虽然电影《白鹿原》迟迟未公布上映日期,但是目前已有近百位中国各界文化知识精英观看了影片3个半小时初剪版。其中原著作者陈忠实、作家协会主席铁凝、音乐协会主席赵季平都称电影《白鹿原》是建国以来电影界难得的大作品。而李银河、崔永元、王小丫等社会名人也对影片超高品质达成一致共识。继文学界、电影界的名人热评《白鹿原》后,中国摇滚之父崔健、文化名人洪晃和音乐家刘索拉等也表达了对初剪版《白鹿原》的认可。种种迹象表明,它或许就是我们期待的那部国产大片!
影片超出我的期待,不雷同与我过去看到的任何一部描写这段历史的电影。结尾情节改得好,凸显了精神内涵。[详细]
感觉电影比原作清晰,削弱了两党冲突,着重表现这一百年是乡村社会的生存原则被破坏和动摇的一个过程。[详细]
《白鹿原》里对两性关系的刻画很忠实于社会现实的,有人类学的意义。中国电影对性的压抑还是比较严重。[详细]
在中国很缺少这样严肃的电影。现在已经很难有这么认真这么尊重历史还原的创作了,看完特想为中国人流泪。[详细]
这部电影具有沉郁浑厚的气象和博大的情怀,也是近年来我看的电影中最成功的一部,没有胡乱编造的东西。[详细]
中国需要这样一部电影,导演用艺术才智让受众对于昨天和今天的认知更进一步,无人承担这个责任会是个悲哀。[详细]
《白鹿原》的生命力很旺盛,王全安一直在修炼,既能保持锐度又能让我们的环境接受,张雨绮的表演也很震撼。[详细]
别的导演经常抒情过头,《白鹿原》却非常成熟,三个多小时剪哪个镜头都可惜。张雨绮的小表情特别好。[详细]
这是小说改编电影里最成功的案例。中国有的电影就是切了某些角色也没关系,这电影里面没有这样的角色。[详细]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它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充满悲悯的人性关怀。而这样的经典会消解隔膜和轻视。
《白鹿原》里的人与人的关系,有种“斗不够、打不散”的奥妙,似乎谁也不能容忍谁,谁又离不开谁,这种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长久地维持着。白鹿在小说中作为一种意象,正是象征着一种不死的精神。书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甚至有时还有这自己并不清楚却异常鉴定的精神信仰,就像白鹿一样,不死般的倔强也正是这种交错纠缠,让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详细]
《白鹿原》所反映的文化既有庙堂文化,又有村社文化;既有上层文化,又有底层文化;既有精英文化,又有大众文化;既有本土文化,又有外来文化……还有性文化、饮食文化、土匪侠士文化等。中国文化就是由这多种文化汇合、纠结、斗争、渗透、融合而组成的一个独特的文化整体,具有它自己的内在逻辑,它是矛盾的,又是和谐的。《白鹿原》就从深层的蕴藉上揭示了这种文化意识结构。 [详细]
《白鹿原》从历史跨度上囊括了新旧民主革命时期,写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和两代人的命运史。它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把政治斗争作为故事的背景,关注历史斗争背后的文化行为,叙事的焦点始终对准聚族而居的白鹿原。通过白鹿原两姓一个家族的宗法文化的恒常与震荡,来探究民族的生存和精神历程,来探索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隐秘。[详细]
《白鹿原》构架庞大,情节跨域两代人的历史,要浓缩在一部电影里实属不易。而书中对床第细节的描述差不多近乎极限,令男人读了血脉喷张,女人读了满脸火辣,这些情节又有重要的作用,这一点难以在电影中全盘展现。在众多导演对这部巨著望而却步的时候,曾斩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王全安坚持了下来。
1993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就打算拍摄电影《白鹿原》,但直到2000年,版权归属和导演还未能确定。张艺谋、李安、田壮壮、贾樟柯等都曾被传说将担任电影版导演。后来编剧芦苇推荐王全安,又遭投资方怀疑。 [详细]
2007年,原本确定执导的王全安一度退出《白鹿原》项目,他解释称,“片子仓促上马,但剧本、演员、导演等这些最基本的环节都没落实。我觉得影片的品质无法保证,我只能选择退出。”[详细]
王全安退出后,传出姜文将接棒执导,葛优出演白嘉轩,田小娥的扮演者从余男和章子怡中选择。但当年8月,《白鹿原》剧本第四稿在“高层专家论证会”上遭到了诸多批评,开机又一次泡汤。[详细]
2010年,王全安筹集到了一亿元资金,宣布《白鹿原》开机,关于《白鹿原》真正的投资方的消息一直被众多迷雾围绕,最终片方表示,签署合约拍摄电影《白鹿原》的制片合作方为三家,其中王全安自己新组建的光影先锋公司占大份额。[详细]
2011年,《白鹿原》杀青后,粗剪版有近五个小时的长度,后剪为210分钟,对于商业片市场来说明显偏长。但王全安否定了将分上下集公映的说法,并表示不会刻意删减“田小娥”张雨绮的情欲戏。[详细]
电影《白鹿原》经历重重选角风波,最终确定下主要演员人选,“星女郎”张雨绮“爆冷”击败章子怡、汤唯、余男等影后级女星,出演女主角田小娥,备受期待。而内地戏骨张丰毅、吴刚、刘威、段奕宏、成泰燊、郭涛则出演白鹿原两代男性脊梁,为电影在表演层面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年之前,《霸王别姬》、《活着》等电影作品曾经震撼世人。十年间,华语电影市场竟然没有一部能称为“经典”的大片,这是令人遗憾的。漫漫长路,谁愿意回望时只剩下烟消云散的谈资和笑柄?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能不惧时间的淘洗,历久弥新。十年以后,当我们回首,我们会记住哪些名字?希望电影《白鹿原》真是一部有厚度的、能在时间面前散发光华的作品。文学原著留给了历史,愿电影也能留给历史。
我们正在期待。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