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解救中国音乐?
2008年8月3日,EMI唱片与合作伙伴Typhoon唱片昨日联合对外公开声明,前任EMI亚洲区总裁郑东汉以Typhoon Group总裁的身份与EMI总公司达成协议,成功以9位数字港币的巨资全面收购EMI在大中华区的所有股份,其中包括台湾EMI唱片、内地步升大风音乐以及香港金牌娱乐,成立“金牌大风音乐集团公司”,成为第一家由国际公司转型的华人音乐集团。
郑东汉是整个华语音乐行业中大哥级的资深人物,经历过唱片工业的起伏跌宕。业内不少人认为,郑东汉花数亿买下百代是明智之举,他在低迷的时候购入百代,同时又赚得噱头,待风头一转时,逮着合适的时机和操作模式,很有可能一跃而起。比如太合麦田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宋柯,私下里和郑东汉很熟,非常看好金牌大风音乐:“金牌大风一定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将是华语音乐公司的一线主力队员。”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传统的音乐售卖渠道盈利在直线下降,基本上瓦解;而新的数字音乐渠道又没有真的形成足够有规模的商业模式,造成整个音乐产业处于低谷。
然而,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易王冉却乐观地预测,从奥运会之后直到明年,中国演艺市场将会出现报复性的爆发和增长。当然,这些潜力都基于中国经济即使保持软着陆、增长放缓,但是不会出现经济衰退的前提。“我觉得从音乐产业本身来讲,虽然短期内不会有质的飞跃,但是最黑暗的时候已经基本上过去了。”王冉说。
事实上,当前的音乐公司若要长远发展,仍须在传统行业的产业链上进行配套打造,从而排除模式上模糊不清、渠道上受制于人的尴尬。
经常被人挂在嘴边的“数字音乐时代产业化”之路,依旧不明朗。在承接了百代的原班人马之后,未来日子里,金牌大风在能否在真的华语乐坛刮起一股大“炫风”?
编辑:
罗四维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