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乐时代奔涌而来
由于现在盗版很猖獗,大部分音乐公司不能指望靠版权收益或者是做唱片来过活。如今的数字音乐已经取代了唱片,唱片业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销售量了。以前的唱片都是动不动就卖50、100万张,而现在能卖出2、3万张就已经很不错了。
宋柯毫“不客气地接受”了腾讯娱乐记者对其贯以的“数字音乐领军者”的称号。在太合麦田刚成立的时候,宋柯就提醒大家注意,“太合麦田不叫唱片公司,叫音乐公司,”这似乎已经表明了宋柯对唱片的看法。唱片只是音乐其中的一个载体而已,而且在急剧的萎缩。数字音乐一定会取代唱片成为未来音乐消费的主流方式。音乐唱片,也许将成为音乐产业附属的宣传品或者是发烧友的收藏品。
正是抓住了数字音乐这个机会,让太合麦田近4年快速成长。宋柯透露,现在数字音乐的获利差不多占到太合麦田全部收入的30%以上。如果单从歌曲本身的版税收入上来讲,与传统方法相比,数字音乐已经占到70%。
而以数字音乐为主打的EQ公司,其总经理秦天向腾讯娱乐透露,数字音乐占到公司全年产量的70~90%之间。
因为背靠华谊影视和华谊广告公司等有力资源,华谊音乐公司一向长于音乐和艺人的传统模式打造。同时,由于华谊音乐公司拥有自己的发行公司,不必与另外一个发行公司分流利润,从而可以保证在发行唱片过程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收入。因此,华谊音乐在数字音乐上的收入还相对较低。“如果没有发行公司的话,一张唱片做完以后,可能外面的发行公司能给你两万张的保底就不错了,两万保底的话,平均一张唱片3元钱,我可能只能收回6万元钱。而因为我们有发行公司,可以尽可能的回收投入到这张唱片的成本,加上如果艺人也够强的话,他的商业演出和商务活动,会带来更多的收入。”华谊音乐公司总经理袁涛分析,“如果数字音乐的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70~80%的话,我觉得这个挺可怕的。艺人的其他价值完全得不到发挥,只靠下载了。”
不过,袁涛也向腾讯娱乐记者坦陈,数字音乐是华谊音乐很重要的收入途径之一,他预测,2008年,数字音乐带来的利润基本上能接近华谊公司全部利润的50%。华谊音乐目前对数字音乐越来越依赖,将增大对数字音乐项目的投放。
在2008年4月,中国移动开展百城巡演的竞标项目,以往华谊对这类活动往往是忽略的,而此次则非常重视,“只要做一场我就会挣一笔收入。因为拿到的场次越多,你的利润就会成倍地增加。”据袁涛透露,100场演出最后竞标的结果,在华语区中,“环球的场次位居第一,华谊第二,而太合麦田排在第七还是第八名。但是我们不能把数字音乐当做唯一的收入来源,如果公司只靠这一样挣钱的话,就危险了。”袁涛说。
如今数字音乐的主要营销推广渠道还是CP(内容提供商)和中国移动在彩铃上的合作。如今CP(内容提供商)和中国移动合作的模式与以往相比,变得更加多元化。以往CP必须要通过SP(服务提供商)这一中间环节,而现在CP自己已经可以直接介入了。同时,所得收入各方的分帐比例,也开始产生变化。
以往CP分成的比例相对较少,据宋柯透露,就太合麦田的情况,原来的彩铃收入百分比中,移动拿15%,剩下的85%是正常情况下是SP和CP是对半分,各拿42.5%。
而有些势力相对较弱的音乐公司的获利分成就更为可怜,有业内人士告诉腾讯娱乐记者,彩铃收入中,移动先要砍去50%,在余下的50%收入中,CP与SP进行二八或一九分成。而现在由于许多地方跳过了SP环节,CP对运营商直接是50%对50%的分成。
但是事实上,如今彩铃下载业务的增长率正在逐年下降,这一产业增长空间的天花板已在可见的将来。而各方利益关系者在账目以及营销管理等环节还可能比以前面临更多的问题。“都说数字音乐是音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现在这个模式根本就没有理清楚。”秦天告诉腾讯娱乐记者。
袁涛的话则更加直白:“我会很坚定地做传统部分,我不会丢掉它的。其实数字音乐时代还没有完全真正来临。如果数字时代就是像现在这种的情况的话,中国的唱片公司全死掉了。”
编辑:
罗四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