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解救中国音乐?
2008年08月19日 14:07腾讯娱乐 】 【打印

百代败走中国?

百代的撤出,无疑和整个唱片行业的大趋势有关系。与此同时,国内目前版权保护不完善,不少公司的盈利模式要变成数字音乐营销为主,大的唱片公司在版权销售收入的保障完全要靠人文公关去实现,外国人基本无法适应这种情况。故此多年来,海外几大唱片公司在华的业务都处于低靡状态。

曾任华纳唱片副总兼音乐总监的宋柯,对海外公司的在华策略颇为熟悉。宋柯认为,国外模式肯定不适合中国目前的状态,因为当前行业受到整个文化、历史和政治体系的很大影响。无论是行业的产业规模还是商业规则,中国都比较稚嫩。稚嫩,就有它的特殊要求,就要有那些很时时的应对方式。“我原来在华纳做,知道国际公司的全球战略,它肯定是根据全球市场的状态去确定的,所以我们不能奢望他们为了大中华区或者是中国去单设一个新的全球战略。”

宋柯甚至认为,既使在以后中国市场情况好转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将全球战略围绕中国市场制定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因为这还有一个企业文化体系的问题。传统四大国际音乐公司,在这方面都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困扰。

“要想好好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就是像我这样的高管,离开四大体系,出来做分公司;当然像郑东汉大哥那样的方法更好,这样百代的整个资源和品牌还会得到很好的延续。所以我觉得,目前来看,这场收购案是解决国际公司在大中华区这种特殊市场运作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在宋柯看来,中国音乐产业真正的救星或者领路人,其实应该是本土产业的一些人士。因为四大公司不管是在亚太区还是大中华区,其首要任务是把它们全球的产品放在中国来做销售,其次才是去挖掘本土的艺人和本土音乐。

“如果要他们把侧重点由全球转变成本土,我觉得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目前这个阶段下,我认为这样的策略很正常。我觉得本土公司还是有一些优势,这种优势其实不光是在大中华区。在亚洲,包括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都是咱们自己的地。”据宋柯分析,日本、韩国、印度,基本上这些拥有比较大的市场的国家或地区都是本土公司在占据主要的份额,甚至占据第一、第二大公司这样的市场地位。

世界上除了欧洲和美国以外,许多地方也是本土公司占主导。比如俄罗斯、美洲或者拉丁美洲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是本土公司在做大。

“大家以前把国际四大公司想得太高,觉得他们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实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也不见得是这样。更别说现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在新兴的商业模式和行业规则转变的期间内更是如此。跨国音乐公司的全球战略不可能按照我的基本想法去做,也不可能拿出特殊的政策与其市场全球化策略相悖;而对于本土市场来说,如果非得遵循美国或者是欧洲的商业规则,也是不对的。”宋柯说。

策略规则两两相悖,这正是在2004年宋柯出走华纳的直接原因。

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时候,越是跨国公司,越会有更多的公司内部政治和权利斗争,将很多精力花在内耗上;而全球性跨国公司的很多条条框框,对中国的音乐人有很多束缚,导致双方不能进行良好的合作。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罗四维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