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2日晚19点,由凤凰网娱乐主办的高端产业论坛、娱乐智库第一品牌“凤凰大影响之综艺电影——是综艺还是电影?”在北京举办,《奔跑吧!兄弟》总策划王征宇先生(浙江卫视品牌部主任)做客凤凰大影响,与多位重量级业内人士畅谈《跑男》热卖现象。出席活动的嘉宾包括:李磊(格瓦拉电影网副总裁)、邹晓武(大地院线市场总监)、梅雪风(《大众电影》策划总监)、刘帆(凤凰网娱乐中心总监),著名编剧兼影评人史航将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活动中嘉宾各抒己见表达了对综艺电影的看法,现场气氛活跃,观点频出,同时对于即将来临的春节档影片排期也做了专业的预测和评点。图为出席活动嘉宾合影。
格瓦拉副总裁李磊认为将《跑男》与《宗师》等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相比有失公允:《跑男》的宣发工作特别出色,有长达半年时间的节目来铺垫,任何传统电影都做不到。 [详细]
冯小刚说韩国和好莱坞无综艺电影,刘帆并不认同:美国MTV也推出过电影版真人秀《真实世界》。这些不是电影界主流,但它确实存在,只是有的票房好,有的不好。 [详细]
对《跑男》的高票房,梅雪风认为中国电影目前的唯票房论已经导致中国电影变成了一种成功学,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浮躁,大家都只关心票房,忽略了对电影品质的要求。 [详细]
《跑男》的总策划王征宇表示,有批评是正常的,就像是苹果的设计师一定会质疑小米的制作工艺。这不是在演,是真实表现,这也就是电影和综艺节目的拍摄原则。 [详细]
院线市场总监邹晓武认为从去年的《爸爸去哪儿》开始,综艺电影对电影院的功能就有了巨大的变化,综艺电影让电影院变成了客厅,它改变了中国人看电视的一种方式。 [详细]
2015年2月12日,凤凰大影响之“综艺电影——是综艺还是电影”在北京MOMA当代百老汇电影中心举行,著名编剧史航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浙江卫视品牌部主任、电影《奔跑吧兄弟》总策划王征宇先生;格瓦拉副总裁李磊先生;大地院线市场总监邹晓武先生;《大众电影》策划总监梅雪风先生;凤凰网娱乐中心总监刘帆先生到场,与网友现场互动,分享对综艺电影的看法。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时间:2015年2月12日
地点:MOMA当代百老汇电影中心
出席嘉宾:浙江卫视品牌部主任、电影《奔跑吧兄弟》总策划王征宇先生;格瓦拉副总裁李磊先生;大地院线市场总监邹晓武先生;《大众电影》策划总监梅雪风先生;凤凰网娱乐中心总监刘帆先生。以及主持人著名编剧史航。
主题:凤凰大影响之综艺电影——是综艺还是电影
史航:大家好,我是史航,欢迎大家来到娱乐智库第一交流平台《凤凰大影响》,是由凤凰娱乐打造的高端产业论坛的品牌活动,我会邀请中国电影业界的最接触的投资人,制作方,院线方,电商方,影评人,媒体人。欢迎大家到来。当中国电影的票房节节攀升的时候,有很多我们预料得到的井喷,又有一些黑马从我们身边掠过,最近2015年刚刚进入贺岁档就有《奔跑吧兄弟》电影版上映一周上亿票房,目前已经过了4亿,今天我们面对这些黑马讨论一下,我们知道有一个词叫综艺电影,那么综艺是货真价实的,电影这个到底打没打引号,到底是综艺节目还是一部电影,邀请了几位嘉宾一起探讨黑马电影背后的故事以及对中国电影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
有请浙江卫视品牌部主任、电影《奔跑吧兄弟》总策划王征宇先生。
格瓦拉副总裁李磊先生;
大地院线市场总监邹晓武先生;
《大众电影》策划总监梅雪风先生;
凤凰网娱乐中心总监刘帆先生。
今天我们请到的几乎是事关电影的方方面面,出品方,院线方,电商方,影评人媒体人关于综艺电影的辩论,其实是不是电影这个探讨来说,我们小时候都面对过一个逻辑命题叫白马黑马让我们吵了很多年,今天我们讨论的是黑马到底是不是马的问题。而且,它已经赢得了高票房,那么高票房与电影自身的质量是否匹配。我先说我的看法,主持人是中立的,我在这个话题上也是左顾右盼,觉得都有道理,我首先觉得这个电影的高票房,因为我还没看这部电影,我不知道它的质量,我觉得一定是跟它的热度相配的,之前在电视上播出,还有宣发影响,有足够的热度,票房的大热和大卖是有道理的。至于说电影《奔跑吧兄弟》到底算不算一部电影,我看到网上有不同的观点,比如说一部电影在电视台放电视机里放是一部电影,电视在电影院看还是电视。我觉得在电影院里放,在总局拿的是电视综艺记录片,总之它一定在电影的范围内被我们讨论的,如果只是综艺节目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我坐在这里,我相信它是一部电影,请王征宇先生谈谈。
王征宇:首先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辩论,我们可以就这个事情进行探讨,因为如果说我们已经辩论一个已经事实存在结果还可以的东西那么没有必要。我们可以探讨是不可以它做得更好,如果我们要做哪些地方可以革新,这个有必要。
第二,如果我代表这个发言的话,我可能在此谨代表我个人观点,我不能代表我的组织机构。
就我的观点来看,一个综艺节目,我毕竟不是电影圈的人,改编成电影必须是这个节目的IP值足够高,有足够的粉丝,哪些IP值高呢?像《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种现象级的节目,在中国一年最多出一个,如果出两个,那就是所有做电视的人要拜佛了。
但是这种高IP值的节目也有可能出现改编失败的先例,这个我就不说了,大家也知道。
第二个,这种节目改编以后,原来是在电视上,后来在电影上不能改变观众的欣赏习惯,原来是父亲和孩子出去玩儿的东西,改编已经也得是爸爸带着孩子出去玩儿的东西。不能变成夺宝骑兵,它不能变成其它类型的东西,不能改变观众原有的欣赏习惯,如果把它改变了,观众不认可你是同一类型的产品了。
第三个,可能跟电视和电影的无缝连接有关系,也就是说要延续电视节目的浪潮,比如说《奔跑吧兄弟》第一季播完了之后可能大半个月上了这个电影,如果两年后再放这部电影观众就不买账了。
邹晓武:以上说的东西谨代表我个人的观点,第一,作为院线方来说,我们是一个生意人,任何能卖座的电影我们都欢迎。
第二,所谓的综艺电影,不需要把它一定标签化,就像我们说的所谓的惊悚片,动作片,综艺电影目前中国电影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它只是一种电影的类型而已。之所以某某大导演说这个电影可能会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或者是趋势。之前我跟王征宇聊的时候说了,《跑男》这部电影或者是《爸爸去哪儿儿2》之前做了半年的宣发,做了半年的广告,卖的好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我相信在未来的可能两三年内还会有这样的综艺电影出现,也会产生比较好的票房。因为有很多人关心或者是喜爱这种样子的电影,所以我觉得它存在即是合理的。
李磊:不知道大家前两天我看到一个消息,蜘蛛侠回归了,这个可以拿来跟《跑男》做一个联系。我们可能在讨论《跑男》的时候把《跑男》更多的和传统意义上的我们看到的类似于《一代宗师》,类似于艺术性很高的电影做一个比较。其实我们在目前的,特别是在院线或者是市场里大家能够看到电影已经变成了一个娱乐产品,这个娱乐产品就会变成非常宽泛的一个概念。我们其实是希望整个的市场越来越好,越来越的时候才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品类,或者说更多的不同的需求产品。这里面其实是整个市场只有热了之后,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电视上一年有300亿,当我们在几年前,或者说十年前我们在市场上连100亿都没到的时候,大家连想像的空间都没有,从《奔跑吧兄弟》,大家可以从生活上看到更多不一样的,能够跟普通观众更接近的娱乐产品产生出来。经过电视台半年一年的宣传,连我这种平时都不看综艺节目的我最后也会看一两期跑男。这其实是所有电影没有办法,没有电影人能够达到的高度,这是《跑男》成功的非常大的原因所在。其实是跟大家的娱乐生活对接了。在这个意义上《跑男》已经不是传统的电影了。我觉得在这个层面上,《跑男》未来一定还有,而且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它的形式变化又不是目前我们看到的《跑男》这种综艺电影,可能还有不同的类型出来。但是一定是跟着观众的需求在走的。但是,整个的市场热度起来之后,对于其它所有的电影都是好的,因为进电影院的人多了,才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的空间。
史航:我觉得李磊先生的观点,我之前遇到一些不同性质的片子,在网上吵架很凶的时候,往往的方式就是你等着看小时代,万一没票了,就买了一代宗师的票,在电影相对比较热度的时候,大家因为谈这个片子,再谈另外一个片子,这个片子是受益者,就像你越是手机一条街,越有人去买手机。刚才说的三方是作为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下面听听梅雪风老师的意见。
梅雪风:我首先感觉有这个讨论是非常好的,我也看《跑男》,我看过好几集。我首先的观点,电影市场上有这样的电影是可以的,不应该被谴责的,这一点是这样的。观众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可能有看非常高质量的,或者说艺术性非常高的电影的需求,也有看纯粹娱乐性的,完全是一种未必是艺术性来衡量的电影的需求。
第二,之所以像冯小刚导演还有一票电影人有这样的反弹,这里面说明了我们电影本身现在的深切的忧虑就是我们感觉华语电影这几年虽然票房在井喷,但是质量还是不让大家满意的,而这部电影所体现的未必是电影的质量,它在一些显性的要素,比如说六天左右拍完这部片子,非常让大家首先感觉这个电影居然六天就能拍出来,实际上对之前对中国电影质量的忧虑产生强烈的共鸣,所以说会产生非常大的反响,实际上有点对中国电影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第三,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当然是好的,通过最近这几年关于这样的讨论非常的多,我们的电影人也好,可能更多的是需要把精力放在做这个事情,我们既然有这样的电影出现,还取得这么高的票房,而又不是我们之前的那种传统的电影,我们传统的电影价值的捍卫者是不是应该做出更好的电影来回应这部电影呢?传统电影仍然能做出比它票房更高,艺术价值更高的东西出来,我觉得需要持传统电影观点的人站出来真正做出实事,真正满足观众需求的时间。
刘帆:我告诉大家一个官方说话, 不代表凤凰网说法。我既作为主办方的代表,又出来谈这个话题,我觉得这个话题特别有意思,到底综艺电影,像《爸爸去哪儿2》,像《跑男》电影版到底是不是电影,引发了一个讨论,就是说它是一个最基本的讨论,就是电影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来讲,我个人意见觉得像《跑男》电影版,既然在电影院放,无论它的技术水平和它的艺术价值是什么,它本身作为一个在电影院放映的影像产品,它肯定是一部电影,电影的整个的概念的形成和变化,我觉得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你说从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之前最早的《火车进站》,它算不算电影,像《帝国大厦》这样的东西算不算电影,如果要从广义的的概念上来讲,我觉得这些都是电影。但是,我觉得之前可能冯小刚导演也好,何平导演也好,他们说的这种电影更多的可能是从通行意义上的剧情片的角度,具备经典叙事,具备情节,具备人物这样的价值判断讨论的这样的话题。
另外我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的是大家都会寻找另外一个坐标来考察说中国电影到底正不正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就是冯小刚导演当时也说过,像在韩国,在好莱坞都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其实好莱坞也有类似这样的操作,大家可能都会举一个例子,就是MTV的《蠢货》,从2002年开始就有电影版,陆续出过四五部,形成了系列影片,它源头也是从电视台,是MTV推的有点极限运动的真人秀,它也是托生于电视的真人秀。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MTV还推出过其它类似这样的,有一个叫《真实世界》,到目前为止应该是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真人秀,在2002年左右的时候也推出过电影版,有的票房好,有的票房不好。但它不是整个电影界的主流,这个问题现在在中国发生了,我觉得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史航:我们想我们以前买碟的时候喜欢日本动漫也有很多是剧场版,甚至像古墓丽影这样的游戏也有剧场版,像《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是纪实性的,电影诞生的时候这个孩子喜怒哀乐都有。有的人觉得它被注水了,那么注水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事情,到底是警惕新力量,还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像参与这种综艺节目的吴镇宇先生提到演员多参加这样的电影不好,就像吸毒,你用很简单的情绪表达,像戏曲学学院一年级的就可以表达,你要总演这样的电影就不会演电影了。这倒是很好的提醒,如果你不努力的话,慢慢的你想努力的话也没人看了。传统电影的魅力拿出来吧,再不拿出来就来不及了。冯小刚导演,包括何平导演,他们对这种现象的警惕,警惕产生的忧虑,忧虑产生的激愤之词,在网络和媒体面前引起了某些共鸣,有对电视节目的不满,也有对电影的不满。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尤其提到冯小刚导演的时候,说50步笑百步,我觉得是可以的,因为剩下的五十步很重要,要不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在这讨论了。比如说冯小刚导演以前是唯票房胜利论,我已经赢得了市场的胜利就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但是时过境迁之后他也会产生新的忧虑。每一个时代,时过境迁挺好的,每个人重新确认立场,都是关心中国电影的状态。涉及到冯小刚导演的言论,除了韩国、日本,虽然综艺节目很发达,但是并没有拍多少综艺电影,还有言论说综艺电影是中国电影自杀,综艺电影就是尊重人民币。像人民日报有回应,包括存在即合理,如果一个电视节目搬到电影院里能打败电影,能不说是电影有问题吗。目前这是一部电影,这样的电影的成功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有什么?每个人是产业链条的一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对中国电影产生什么影响。综艺节目拍成电影也有很残的,比如说《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只有几百万票房,综艺节目的电影版依然是传统和赌博掺杂的事情,不要担心会涌动出很多的大电影把300亿吸一大半,这个不太可能,一年冒不出这么两个来,当然每个冒出来会有一集两集的呈现,觉得市场说可以了。我觉得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他们也是冒着风险来给我们施加影响的。现在来谈的时候,我们先请王征宇先生来谈,我特别喜欢你说的一句话,你说说我们是一个烂片没关系,证明我们是一个片子,但是你要说我们不是电影是有点委屈,所以想听你谈谈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王征宇:我们做电视的没办法谈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批评很正常,小米手机每年卖的很好,但是苹果的工程师批评它工艺不过关,肯定的。
第一,从产量来看,综艺电影的产量不可能很大,刚才说到,像《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它没有成功,但是正因为它没有成功,可能我们才会知道从综艺电影不能改变观众原有的欣赏方式,这个道理是它失败之后我们才明白,才有可能有《爸爸去哪儿2》,有《奔跑吧兄弟》,才有可能有这种进步。现在我们看到《奔跑吧兄弟》,有一些剧情,整体制作上面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它只有做出来才有提升的空间,比如说我们现在知道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电影的制作当中,这种制作工艺上是有区别的,电影现在所用的器材根本没办法去拍摄,现在技术的革新很快的,过三年,过五年你怎么知道这些技术不能用。以前电影,或者是电视剧是一个专业机构生产的东西,现在很多的专业设备就家庭化趋势,你怎么知道电影的工艺不可能会简化到电影的从业者也会用。
第二个是进步空间一定是在的,但是它的产量不会很大,他如果要比,就是跟自己比,我每年有这么两部,我没办法说,我这条鲶鱼怕扔进来,让这个池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可能,我们不是鲶鱼,或者说漂亮的泥鳅。
刚才说到吴镇宇说的,演员不能太过于演这个东西,在这个类型里面,为什么综艺放在前面,首先必须服从综艺的制作方法和要求,那个不是演,是真实的表现,在这种灯会最大限度的影响现场的所有人的真人秀状态。你会感觉在这个环境里,有摄像机对着你,你说话不会像平时一样,实际上在讨论的范围里最好是架构圆桌,让人家不会感觉到我是被监视之中,大家会更像平时一样,更接近平时的表达和表现。这就是电影和综艺节目拍摄的区别。综艺节目让你表现出更接近平时的状态,但是在电影中我可能是演的辩论家王征宇。
第三,说到对将来电影的发展,会对这个电影市场带来多大的影响,或者以后走向的问题。其实不是综艺电影进来的,其实是很多类型的东西都有可能转化成电影,比如说真人秀转化成电影,这种东西都有可能成为电影。在日本可能剧场版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不是说综艺节目成为电影了,是任何大家感兴趣的东西都有可能转化成电影,而且都有可能得到好的东西。我们应该讨论的是,第一个所谓真正的电影在面临这些市场冲击的时候,我是不是可以让我自己的艺术性和市场性达到完美的结合。第二个,就是这个特殊类型的,其它类型的东西转化成电影的时候,这个市场我们是不是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开发,产业链什么的,不是说它们进来就会捣乱电影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很大,去年14.5亿大年初一,将来会更大。有的是市场空间,看你能不能把人家片进来而已。
做任何类型的电影都一样,不是说我要肩抗多大的责任,不敢是电影、电视,它的根本是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产品,我是不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尽到我的责任和义务,顺便赚点钱。
史航:刚才你说的我也在想挺重要的是所谓叫综艺电影或者是综艺节目剧场版,到底什么样的综艺节目适合,什么样的不适合,比如说中国好声音,其实以选手的话,必须以素人为主,在电影院中爱不爱看这些人。而《爸爸回来了》和《奔跑吧兄弟》更多的是明星脸。
王征宇:是因为制作工艺的差别,如果《中国好声音》如果把它的总决赛放在电影院,而且我只播一场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会买票进来看。但是这个东西是有结果的,只能看一场,不能看一个月,而以一天的票房来衡量总决赛的电影的话,又是一种新的形态,它更简单,电视信号转播车一接就行了。但是不合理存在,它就是这么个东西,还是会得到观众的认可,但是它不能适合制作院线拿到这种准生证的东西,因为它的制作工艺不一样,它又是一种新的形态。
史航:我们看《爸爸去哪儿2》,《奔跑吧兄弟》,不是我们知道结果不知道结果的比赛,我们在电影院里也可以偶尔看比赛,但是电影里有关心的人和关心的结果,这两个在若干个综艺节目中更适合变成电影的。想问一下院线方邹先生,你们也面对了不同的综艺电影,去年《爸爸去哪儿2》有一个特点,上座率很高,平时在电影院里,华语电影15%,20%比较正常,像《爸爸去哪儿2》60%,70%的上座率,综艺电影的上座率对中国电影会有什么影响?
邹晓武:我们自己工作的地方是跟电影院有关系,而我们公司每年都会在过年期间让我们的长期在办公室里面待着的人都去影院看,去年大年初一我去了影院,我看到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带着孩子去看《爸爸去哪儿2》,我基本上每场至少70%以上的上座率,当时我在微信里面说,电影院变成了客厅,它改变了中国人看电视的一种方式,我当时是我自己的感觉。所以我觉得综艺电影对中国电影应该是有推动作用,会让更多的人进入电影院。像70年代出生的,可能让他自己掏钱看一部电影可能有时候会考虑一下,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他可能会毫不犹豫的掏了这个钱看《爸爸去哪儿2》。所以我觉得《爸爸去哪儿2》的成功是有基础的。而今年的《跑男》取得了成功,我也很关心《跑男》的综艺节目,自己也看,我周围的同事有不少的85后,90后也关注这个节目。当时这个电影我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电影应该不会太差,因为在我们的圈子里做过调查,他们都很期待这部电影,有了期待自然会有票房,如果说一个作品出来没有人期待你,我觉得你连投资的必要性都没有了,可能有的导演和制片人是为了评奖而做这部电影的,但是中国目前就像刚刚您说的,可能之前连冯小刚导演都是唯票房论,现在一部电影投资进去以后最终的产出是要对得起投资人,和幕前幕后的工作人员,今年有些电影一出去都好几百号人,《跑男》350人,还不算明星身边的人,他们的团队不亚于任何一个电影所需要配备的阵容,我觉得他是用心在做。他拿到龙标了了,很多人为了这条龙睡不着觉,它应该是对中国电影有推动的。而我觉得更多的中国电影人应该学习好莱坞如何写好一个故事,如何说好一个故事,如何演好一个故事,通过这个好故事再把这部分可能原来只是关心综艺电影,或者是在他们看来不入流的电影人拉回到正常的叙事的故事片的角度里来。
刚刚您问了综艺电影会对中国的电影票房能有多大的搅局,去年是296亿,综艺电影最大的就是《爸爸去哪儿2》7亿,占比也就是5%,中国现在院线统计的数据卖座最好的第一类是动作片,第二类是爱情戏剧,第三类是科幻片,这三种类型的片子占到中国票房的70%上下。
综艺电影卖的好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中国三四线城市电影院的发展,在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喜欢的好莱坞进口大片在三四线城市不太受欢迎,反而有着本土明星号召力的影片,大家觉得无厘头的,搞笑的电影可能在三四线城市更受欢迎,所以像好莱坞这类的电影在三四线的中国新生代的电影观影人群里,他们有一部分贡献。
史航:比如说《归来》会让一些上岁数的人看,还有一些片子带着小孩子看,尤其是上岁数的人群,好多时候,我们可能一年看十个电影,他可能就会看一个电影,能让他们进电影院,而且出来不骂街,我觉得还是很领情的,他们有这个机会看电影机会非常好,能够把他吸引过来也是很有功德的事情,合家欢电影,我们觉得它没意思,但是确实让这些人看了,或者是革命传统,历史题材,威虎山这种都有这个意义,包括《爸爸去哪儿2》也是这样的。从这一点来说,对电影具体的品质我们可以进行更犀利的探讨,但是电影一开始诞生为了陪伴人们的生活,而且用最好的方式陪伴,像吴镇宇说的,要善待电影,不是说谈论什么电影进市场,而是说少用手机去看,像在电影院里你出来一个人比你脑袋还大,这才是一个电影。这都有一定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每个受众人群不一样,接下来想问一下雪风,我们看的一些电影有一些符合我们一直对电影的期待和认可,也有一些是我们需要用力的接受,或者更包容一点来接受的,上座这个事情,我们共同都喜欢电影,有的排了片,这场来的人也少,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说,带一点点辛酸的角度来谈综艺电影。
梅雪风:从产业本身来讲,我们刚才讲的基本上的道理是存在即合理,有了这个事情我们得接受,我们对一个电影的要求,本来已经在电影史上已经有了这么好的电影出现了,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一个在我们的之前观影经历里有一个低于这个水准的东西你是一种伤心还是一种愤怒还是另外一种情绪,还是欢欣鼓舞,这个愤怒的情绪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为什么尊敬?因为他对电影有更高的要求。第二个,电影只是一个产品吗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谈论电影的前提就好象是电影只是一个工业产品,它不只是一个工业产品,如果是一个工业产品我们就探讨这个没有意义了。谁会说康师傅方便面,出了一新产品,大家会怎么样愤怒,这个不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对电影的期许不是这样的,它作为一个具有工业属性的东西,需要让它能够盈利,或者是最少能够回本,让电影院业能够正常的运转,但是同时需要有在之前美好的观影经历里有一个精妙的故事,是好的,能够留存在我们心里的东西,能够留存美好的感情上的呼应,感应,最后在智慧上能够有所启迪,我们总是有好的电影,大家都会想有这些东西,这个电影我没看,所以说没办法来从质量上谈。现在根据我身边的人看到的反映,大家的愤怒和不满的情绪来源于这一点,媒体的评论,比如说现在所有的关于电影的讨论都在票房,比如说前两天谁问阿洛导演,说你的票房怎么预期的,说怎么只有你们中国记者这么热爱问票房。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在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现在变成一个成功学了,有时候看大家对电影的讨论变成了IT圈,财经圈,刚才王老师说的,他作为产业人士讲IP什么是正常的,如果一个观众,或者是提供的信息大家都说IP怎么样,说票房怎么样,或者是大数据怎么样,这些东西就有点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的一种浮躁,或者是审美的窄化,好象电影变成了创富游戏了,变成了成功学了,这种情况下导致了大家都只关心票房回收怎么样,赢得了多少观众,上座率怎么样,但是大家对这个电影满不满意呢?大家也会关心,但是好象评判它的最终是满意不满意无所谓了,只要获得票房就可以了。导致最终大家普遍对质量的不满。包括冯小刚都是有良心,对电影质量下降,对无论是从艺术上,还是对社会关照的责任上都好象缺乏这样的自觉,都把它当成了金钱游戏这样的。更多的是社会主流的思潮,我个人感觉是不太健康的思潮的生理本能性的反抗。
史航:说到本能反抗,我想阿诺导演的惊奇,记者是特别能体现时代的心态,我们那么热爱戏剧性,而我们直接把它变成了赌性,你这个挣了多少钱,我替你们在赌,这个大家都比较高兴,就是唯票房论,其实我们每个人看一个票房很高的电影,可能有的人会不满,但是历史如果只留下票房记录而不满就像删帖一样消失了,我们的不满会给厂家反馈一个信息,他会改进的,而他如果收不到的话最后会对厂家不利。我的一个朋友说过我们可以追求利益扩大化,但是不要使它最大化。最后化会经常有一种本能,跳过任何一个标准去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的。我我们在策划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喜欢的跟它区别很大,最后的目的是希望影院里又有中国的穆赫兰道,有美国的《爸爸去哪儿》,这多好,丰富一切人的需求。刚才雪风说到媒体的态度,立场的问题。听听刘帆的说法。
刘帆:我从事媒体行业时间也比较长,一直也在做娱乐的报道,其实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大概我刚入行的时候,在2002、2003年的时候当时我在报纸,每到春节的时候没有新闻可做,因为春节档当时是没有电影的基本上,每年可能有一部或者是两部,那时候的票房数字,整个的电影产业的盘子也在20亿左右,为什么刚才提到《狼图腾》的采访,记者对于票房数字这么热衷,第一它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你感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所在,你作为一个个体,身在其中,有的时候不自觉的,或者是为了迎合你所想像的大众就会关注这样的点,我觉得是有这样的问题的。
当然我觉得作为媒体来讲,传递每个影片的价值所在,对于电影本体的讨论也是非常有必要性的。为什么我们今天能够坐下来邀请到你刚才讲的产业的上、中下游,包括影评人,大家坐下来共同讨论这个话题,综艺电影这个问题的延展性还是很强的,不光是产业话题,还可以涉及到电影本体的话题。
李磊:我觉得《跑男》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是大家可能现在太关注的是票房结果上,我们可以通过《跑男》的现象多想想,比如说《跑男》是服务了一部分观众的需求,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实是一个市场良性增长的表现。我们是不是可以就回到冯小刚导演的担忧,如果说传统的电影创作者能够把传统的电影做得很好,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好的,很优秀的电影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比如说真的是像周星驰,像这些大导演,他们创作的电影,观众能够追着这些导演,追击着着好电影走的,这是《跑男》需要给大家上的一个话题,而且我觉得大家刚才谈到的心态比较浮躁,只要做好自己的类型一定却有相应的观众,这一点,比如说咱们看到上海电影节,真的有好电影来到国内的时候,大家还是趋之若鹜的,这个就是市场的需求所在,我们把这个需求做到多好,做到多精这是最关键的。而不是一部电影拍出来以后说我可以卖到3亿,5亿,那才是真的浮躁。
史航:下一个话题,提到冯小刚导演跟人民日报的互动中提到电影审查的问题,包括行政干预的可能性的问题,大家更容易以个人立场发表看法,中国电影审查是这么多年在谈的话题,包括分级制度我们也是期待这么多年,我们期待的事情没怎么发生,没料到的也总是发生,像分级也是很晚很晚会发生,我们要不要多一层呼吁,再期待某一个事情的发生,比如说行政干预也是一种事情发生,这种事情要不要发生,我们这回先从媒体方面问起。
刘帆:冯小刚导演呼吁有行政干预。
史航:包括何平导演提到的协会的自律之外和主管部门对接的东西。
刘帆:我个人认为这还是应该主要由市场解决的问题,它的发生端在市场,是因为有这样的综艺电影出现在市场上,并且是花了很小的钱,作出了很大票房,所有形成了一个事件引起了国内这么著名的电影人的关注。我觉得这个市场的事情还是应该留给市场来解决。冯小刚导演当时提出的时候是进行了参照,和好莱坞,和日本、韩国,但是我觉得中国的事情确实是有中国特色,这个和好莱坞,和韩国、日本都不一样,比如说像在好莱坞有类似的工会制度,这个完全是从业者没有官方色彩,完全是从业者,比如说我有导演协会,有编剧协会,当偏方利益分配出现重大倾斜的时候,大家知道前几年编剧集体罢工,是因为音像版权分配分不到编剧的时候有这样的罢工。但是中国的行业协会来讲,目前没有形成类似的机制,我认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是不太赞成有这种类似行政干预来控制一个类型的影片的生死。这点我是持保留看法的。
王征宇:《跑男》的节目是怎么做的?比如说拍摄一个真人秀的节目是非常简单的,其实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要有150台机器,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游戏当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做了平均7个可能性,每种预测可能性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我们才有可能设计出下条他要走的路线,他的制作不是你写一个接吻要如何如何的美,如何如何的陶醉,那电影,真人秀节目要做的是在这个环境里必须接吻,我要逼到你接吻,或者是用什么样的情境激发你接吻。这是两个不同的工艺,我们在面临批评的时候,也要知道我们做电视的也是很苦的,是完全不同于电影生产工业的工艺,我也有权力批评,我以前看过一个伸冤,我们应该是批评的这种电影,《奔跑吧兄弟》起码还是有完整逻辑的。
第二个,中国电影市场应该不应该有分级制度,我觉得太应该有了。像《奔跑吧兄弟》,像《爸爸去哪儿》这种,综艺电影要成为观众所认可的动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必须是一个合家欢的项目才有可能成为现象级的节目,一家里大小年轻老少全爱看才能让收视率上来,才能让你明天在办公室里,如果大家说《奔跑吧兄弟》你插不上话是很丢脸的事情。这就是现象级,这种合家欢的东西在中国市场上很少,什么电影是合家欢的?这个东西是合家欢的,它是中国电影市场上很缺乏的产品,或者说商品。就像李总说的,过年全家都可以看,有些东西小孩看不来的,我有一些东西我女朋友看了要吓死的,我们这个东西绝对是男女老少都可以看。分级制度一定要有,综艺电影是不需要怎么分级的电影。
史航:说到分级制度,一些非合家欢电影的也很盼望分级制度,像王朔说任何规矩都可以管,就怕上下浮动。如果分级清了,您这负责抄底,你在这这个空间悬浮着也可以很好。目前管理部门不想进行分级制度,可能是没有灰色空间权利就不像是个权利了。
浙江卫视推出了不少真人秀,像《爸爸回来了》,为什么没有拍成影片。没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也考虑过更电影化而不是更综艺电影的拍摄,但最终没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时间充裕点会选择更电影化而不是综艺化的拍摄。
王征宇:为什么其它节目没有改编成电影的缘故,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去看《奔跑吧兄弟》每一期节目,像《穿越时空的爱恋》是架构了一个故事的,它更接近于电影的表现形态。但是《爸爸回来了》是真实记录的,《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回来了》还不一样,我们的《爸爸回来了》是纯记录,它如果要做它是一个电影叫做纪录片,但是纪录片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票房好的很少。《十二道锋味》是一个明星定制真人秀,也就是说谢霆锋带着大家做美食的节目,这个东西是可以拍电影的,他如果拍电影还是以脚本为先的,它的本身的综艺节目就是以脚本为先的,我怎么寻找美食,并且怎么帮助朋友实现这个过程。就是这个怎么写好本身,它是要改变形态的,所以也不能做。《十二道锋味》对声音是有好处的,这是第一个,就是以人物为块状推进的游戏竞技类节目,并且本身有故事线的综艺节目比较适合改编成电影,因为它跟电影的大脉络框架的形态上是类似的,但不等于。
第二个,这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请了电影摄制的人群,电影的导演,电影的工艺,电影的美术,电影的收音,所有的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师,我现在又要强调刚才的观点,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艺,真人秀是把你放在情境激发你,并且记录,并且在后期串成逻辑线,电影是本身有一个故事,并且严格遵照剧本拍下去。我们第一次干这个事儿,在磨合的过程中花了很长时间,包括录音的老师都被我们逼疯了,他觉得那种现场收音根本不对的,他说那种怎么能用呢?我觉得它是可以改善的,技术的突破,或者是说技术的进步是非常非常快的,今天我可能艾丽莎达不到GO PRO那个象素标准的,明天可以达到我们就可以做。技术的问题,在两种规则下要求的技术含量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是不能兼容的。
第二个,第一次做这个事情,所以当电视团队和电影团队第一次磨合的过程当中,对方都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这个磨了很长的时间成本,也就是说在这种当我们都互相需要接受对方接受不同的理念的时候这个事情是很痛苦的,所以说最后能做出来就不错了。
第三个,因为它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它会有这这样的过程,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过程,所以它的明天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认可的事情。
史航:所以外界经常说这个电影五天六天拍的,不知道之前漫长的磨合期。
王征宇:五六天,它是一定要在五六天内完成的,我们是真人秀,记录的是真实的,并且用规则激发爆发性的反应在短时间内呈现,如果拉长了就不是真人秀,叫纪录片。所以片纪录片的它的烈性可能就没那么强了,可能它的收视率得不到保障。
史航:除了浙江卫视之外还有什么卫视也进行了综艺电影的筹划吗?
王征宇:目前来说只有湖南卫视我们看到过,能够有资格改编成电影的综艺节目很少,因为户外真人秀节目比较适合改编,也有现象级的,像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这种形态不适合改编成电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综艺电影这两年才刚刚冒出来,并且也很少有成功的先例的原因,因为它确实是新生事物。
史航:你们也看了很多国外的的电影,现在有的网上有声音说中国观众就是爱看这种综艺电影,他们的口味是早都培养好了,就适合看综艺电影,不知道你们什么看法?
梅雪风:我始终觉得中国人和外国人没什么本质的不同,我觉得有一种观念,就是中国人或者中国观众不太喜欢这样的句式,但是实际上中国电影从十多年前才开始真正的兴盛,这批观众,我们之前有很长时间的断档,中国观众的年龄层比较低,80后和90后是主要的观影人群,这群人有一个和美国那种观影人群不太一样的,美国的观影人群的整体年龄肯定要比中国的大,这可能是中国更年轻化。
另外,我觉得可能还是中国电影本身的可选择度非常小,我始终相信作为一个电影来说,故事片的潜力肯定是要比综艺电影大很多的。当然我们姑且叫它综艺电影,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一个综艺电影能取得这么高的票房,第一个可能是档期本身的原因,第二个是我们的故事片现在的水准确实是有问题,冯小刚导演的发言也是对这种情况的一个不满。最终还是那点。
刘帆:我认为综艺电影的观众去年真正去消费它的很有可能不是资深观影者,之前有一个很大的的文化断代的问题,很多在90年代后期才逐渐又培养出对世界各地不同电影的观看习惯,90年代以后,2000年之后逐渐形成了在中国有一部分资深观影者,还有更多的普通观众也好,有很多是之前不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我觉得目前来讲,像跑男这样的电影也好,之前《爸爸去哪儿2》这样的电影,票房额能够达到一个现象级的数字,一个卖了7亿,一个到现在已经卖了4亿,我个人揣测是有很多平时不去电影院固定看电影的观众涌入了影院来消费这个电影,可能是电视综艺节目的消费群体,由于有这样的观看的惯性,包括产生了公众的话题效应,并且我们也分析了,这个电影除了综艺性之外,因为有很多明星,而且是当红的明星参与,所以能够吸引到更大的观看的群体。我觉得这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
史航:像有的从来不爱看任何比赛的,由于他是歌迷,歌星在工体开演唱会他也会进去听。
刘帆:就像世界杯,他也许平时不看,但是也会看几场,有这样的属性在的。
史航:我回想起冯小刚的导演类型,他算是在类型片中探索比较多的,不光是贺岁片,包括战争片,灾难片,他的探索类型也比较多,也探索过古装片,我们看过来的时候发现中国大导演替我们进行过那么多类型片尝试吗?所以现在导致体育大片看不到多少,像寻宝大片啦,法律大片有《全民目击》,包括像新武侠电影,故事片中间,别的国家可以看四个季节,可以看十二个星座,我们就是两个季节,我们天然的缺半个,我们等于说那边的开拓更容易被屏蔽掉,有些投资人急于成为现象级的影片的投资人,而不是开拓片的投资人,这是稍微让人有点挫败感的事情。说到《跑男》的票房,马上是贺岁档了,会不会影响几个片子的排片,大年初一七个片子,有两个综艺电影,跟爸爸有关的,还有普通的传统的叙事电影,作为院线怎么考虑排片。
邹晓武:去年三部影片在七天取得了14.5亿的票房,今年会在20亿左右,这么多电影看中了春节档,最倒霉的是影院了,也许我排了《天降雄师》,但是大家要看《天降雄师》。我们希望把每一部电影都放好,把它的票房最大化,尽可能的让我们的排场有效,今年这几部片子,有不少我已经看过了,总体来说片子的质量还不错,可能比去年的片子都有所提高。像《天降雄师》,我觉得它是一部有着国际范的大片,像《澳门风云》是一个合家欢的电影,可能更适合这个档期,还有《冲上云霄》也是衍生过来的,有广大的消费群体,我自己也看TVB的电视剧,这部片子还是有很多TVB的观众喜爱,还有两个爸爸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有自己存在的一定的空间。但是你说谁一定会胜出,还要靠在座的那些真正会掏钱买票的观众来评判。大年初一我的排片很早之前会放出来,但是初二开始整个排片就会有调整,肯定是根据市场的情况来进行调整,而且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会有很大的差别,南北方也会有差别,就像在广东地区,可能《冲上云霄》,《澳门风云》,因为他们有粤语版的,可能会卖得更好,可能有地方性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排片,也会影响到票房。
史航:每一个电影都是属于某一种类型,这次电影的成败可能导致你对这个类型,下一次期待更多,你不仅决定了自己的作品,可能也决定了跟你有同好的电影人今后在半年或者是一年他们的票房情况。
《奔跑吧兄弟》有一句话,买票看电视,愿者上钩,这个是不错的。
李磊:现在大家在格瓦拉等一些媒体上都能看到一些提前的观影的推介,这里面给到观众一个参考,大家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能够收获什么,可能会给出这样的,基本上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观后感。这其实到了未来的春节档,还有《狼图腾》这样的艺术性更高的电影,到最后还是看观众的选择,这完全是交给市场。
史航:电商方更能体现观众选择的硬道理,在线购票我到现在还没有学会,我要陪别人看的话,别人会我就很放心了,这会增加观众和影院的互动,有的说我这个可能9.9元,19.9元就可以看了,能知道预售票也是很好的支持。像宣发比较强的会有优势,电商确实改变了中国电影,我自己一直有一个与特别商业电影相反的事情,比如现在在百老汇电影中心,我很喜欢这个地方,我说它是电影的井冈山,我经常在这看一些电影,像在齐齐哈尔,在二三线城市,甚至在四线城市有一些受众,但是他们上班,他们可能看不着,比如说给你们机会了,上座的太低最后没办法了。电影团购的事情,能够对艺术电影有具体的帮助,让任何一个城市,哪怕潜在的有一千个观众,每场保证来150个观众这个是很满意的。怎么让大家认购的方式直接帮助到大家,电商虽然是资本运作的东西,但是我希望资本网开一面对于小众电影能有便利的帮助。格瓦拉能为这样的事情做一些什么?
李磊:这是格瓦拉的特色,比如说上海电影节,格瓦拉是官方售票,每年有很多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资深的电影爱好者在格瓦拉网站上抢这些很优秀的电影的票,比如说马上要到来的北京电影节也会有这样的,格瓦拉也会做这样的探索,这让市场看得见这些潜在的观众,我们原来早几年都是看不见,这些观众只是在电影院买票的时候才能看得见,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看不到这些人群的聚集,现在通过格瓦拉,通过互联网能够看到这些人的所在,这些人的需求在哪。我们在今年会有一些类似这样的行为。会对一些国产的优秀作品,像《推拿》我们也会和百老汇有合作。那些基本的需求其实是通过互联网便利的工具让大家能够更快的找到他的所在。因为我们原来都是从片方直接到了院线,都是观众自发的寻找。
史航:关心中国电影的人很容易关心到浪费,一种是跟风电影最后死活都播出不了的时候对人民币的浪费,对所有人的生命和智慧的浪费。还有一种一个很好的电影的时候,我经常数人数,这都是强迫症,还有这个电影都下线了我还没看呢。以前我们当年的观影时代我们不关心票房的事儿,现在微博里的观影票房没事儿我就去看。目前李磊你们网的春节档的几个影片的预售情况,能判断出有什么特点,针对今年的七部电影?
李磊:大家今年对互联网售票可能会关注的比较多,这里面可能太关注互联网会帮票房有多大提升,这里面大家所有的电影做的宣发工作在电商平台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体现。其实没有任何一个渠道和工具没有办法做实质性的改变。这里我跟邹先生说的一样,大家看这七部电影的时候,比如说《天降雄师》是有成龙的主演,有国际化的阵容,一定有很强的覆盖范围,其它的电影也有亮点。
史航: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春节档的七部新片预测一下它的票房结果。比如说前三甲。
李磊:我觉得《天降雄师》,《爸爸去哪儿2》,《钟馗》还有一个是《澳门风云》也不错,上一部已经有5嗯亿的基础了,这一部比上一部更精彩。
邹晓武:《天降雄师》,《钟馗伏魔》,《澳门风云》前三甲。
梅雪风:我对票房不感兴趣,比如说跟风,从李安开始拍卧虎藏龙,古装武侠片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就是青春片,爱情片,特别是女性的爱情片成为香饽饽,大家都非常的关注,现在综艺电影出现之后这么高的票房,我担心的实际上是这种东西,大家会一窝蜂的,中国导演或者是中国创作者还是有这样的毛病,确实喜欢看一些成功的案例,迅速的进行复制,它不会考虑到像刚才那位王老师说的前面没有多少,他看重的是六天,一个概念,最终有这么一个票房,实际上是导致了非常浮躁的心态,包括刚才说的一些概念,我觉得也是能看到,比如说大数据,像IT,这些词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觉得这里面或多或少代表这个时代太时髦了,为什么说是IT呢,这和之前的知识产权有什么区别,大数据和数理统计在现阶段有什么区别,都是看到了最顶端的那种虚幻的光环在做这个事情。还有一点是导致单向的票房指向的情况,导致导演压力非常大,我之前在采访宁浩的时候他说中国缺一个真正权威的电影奖,因为只有票房是唯一能够证明它的价值的东西,中国的电影奖坦率的说好的都在香港和台湾,香港的电影奖又比较地域化,一个导演没有职业荣誉感,除了作为一个赚钱机器他能够有很强的荣誉感,唯投资方,为各方面喜欢,但是在艺术上他得不到真正的尊重,起码现在的那些奖项都由于他本身的公信力的问题,他没有这种真正的职业荣誉感,就像奥斯卡一样,那种肯定一个人,那种哭比电影都好看。
刘帆:我春节档的这几部还没看,我就看了一部,没有发言权,刚才两位老师一个是院线方的,一个是电商的,他们的意见应该比较好,我接着梅老师和刚才史航老师也在讲,中国电影类型化怎么突破困局的情况,我觉得中国的电影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术语,会这么产业化,因为中国电影市场化,产业化就是最近这十年的事儿,在2000年左右我们都不会这么讨论,当时英雄上映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这个片子的主题好不好,它的思想性,它的电影语言怎么是不是有开创性,这个片子要说的东西是不是符合人性,都在讨论这样的问题,这是你没法摆脱的东西。因为确实产业化就是这十年,这个东西,我们要看一个事儿要一分为二,产业化确实是带动了电影大盘的上涨,包括新建影院,在培养新一代的观众,我觉得这十年产业的主要贡献是在建了这么多荧幕,建这么多影院,培养出新一代的观众去影院观影的习惯。但是从电影的本体上,电影的质量上有多大的提高,可能是投资额更大,体量更大,能够联合国际出品,也就是这样。
史航:咱们总说盘子做大,但是盘子大了不证明菜就更好吃。
刘帆:我觉得短期行为非常的,我们看现在所谓的中国五大电影公司里,资历最老的民营的是华谊兄弟,去年办的20周年的庆典,它只有20年的历史,和好莱坞的六大也好,原来的八大也好它的历史是不一样的,更多的公司可能我投这一部没成,投两部没成,可能第三四部的时候就不做这个了,可能会跟风,武侠片火了我可能就投武侠片。但是市场的开发来讲,从出资方来讲做的是大大的不够的,之前我们有很多的可能性,像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边境风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犯罪电影,而且是一个能够把它做的更好的,在市场上,在观众效应上做得更好的电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它的票房成绩不尽人意,整个的像这个类型的电影的追投,或者是继续的投资就会少。而且出品方会面临很多投资的风险,政治上,政策上,审查上的一而风险,会刻意规避掉这个类型,也不光光是出品方的原因,有大环境,还有电影环境的关系的存在。
史航:两位影评人都没有谈预测的问题,我其实只看了两部,我能说的最基本的个人感受,就是四条腿的电影比两条腿的电影更值得信赖。现在的电影市场是资本的假面舞会,如果再加上点政府领导的几个假面进来,多了几种上下几手的可能性,这肯定不是好事情,甚至是一个没有任何人喜欢的综艺,某一些方面打通了关系就可以拍综艺电影,这多了一种我们失望的可能,这可能不会有太多人关注行政干预的事情,至于你的项目好好有市场等着就够了。
感谢今天几位带来的精彩的论点,活动圆满结束。
凤凰网 娱乐 中心出品,欢迎收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