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杰克逊一起成长的一代:他的印记远超音乐内涵
2009年07月07日 14:42 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当地时间七月六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在洛杉矶斯坦普斯体育中心外的迈克尔·杰克逊纪念海报上留言,寄托哀思,斯坦普斯体育中心外墙上的大屏幕正在播放迈克尔的生前瞬间。七月七日,流行天王的公众追悼会将在斯坦普斯体育中心举行。 中新社发 张炜 摄

与杰克逊一起成长的一代

文/徐庆全

Did you have to go(你真的走吗?)

And leave my world so cold (我的世界一片凄凉)

对于年龄接近迈克尔·杰克逊的中国人来说,他的去世,有“世界一片凄凉”的感觉,这是实实在在的情感。原因无他,在从青年走到中年的近30年的生命历程中,杰克逊留下的印记是那样的清晰。这些印记,远远超越了音乐的内涵,而延展到一个社会文化的缩影。

迈克尔·杰克逊,大洋彼岸的歌手。他在欧美国家家喻户晓之际,中国人并不知道。那时候,中国正进入“八十年代第一春”。不同的是,在这个春天来临之前的1979年,中国打开了封闭了30年的国门,因而,在这个春天就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街头,以往以军装和军便服为主调色彩的青年人的服装,突然有了改变,衬衫和喇叭裤开始摇曳;女士单调的马尾,忽然有波浪的痕迹,甚至男士多年的分式发和小平头也有了改变,人群中偶尔也能见到蓄长发的雏形;一种名之为“迪士高”、与以往“高、快、响、硬”革命旋律不同的音乐,通过街头的“卡式录音机”在空气中鼓噪,并在公园某个角落形成了一道奇观:在震耳的音乐中快节奏跳舞的男女。

这些与以往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撞击着国人固有的思维观念,新旧冲突中纠葛也不可避免。好在,政府允许:窗户打开了,吸收了新鲜空气的同时,不免进来几个“苍蝇”。小小的苍蝇“不足奇”,于是乎,象征着国门意义的窗户,继续打开。于是乎,迈克尔·杰克逊,走进国人的视野。

不过,在中国这一年打开窗户的时候,迈克尔·杰克逊的旋律还无法远涉重洋飘到这里。然而,他所崇尚的装束和音乐,已经在中国落户了:当中国人为喇叭裤争论时,这种装束却是迈克尔·杰克逊最主打的演出服;当中国人视男人长发为另类时,披肩长发则是他最常见的打扮;当有关方面禁止街头和公园“迪士高”时,他的歌声却离不开这种疯狂的节奏。

应当说,迈克尔·杰克逊所展现的一切,都与当时中国青年人中的追求相重叠,也与冲破以往的社会文化观念的国情相吻合。所以,1986年或1987年,他的卡式录音带《黑与白》被翻版走进中国的时候,人们并不觉得陌生;而到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他的MTV开始通过录像带传递的时候,人们更加觉得亲切。“哦,亲爱的迈克尔,你怎么现在刚与我们见面?”仿佛久别重逢的心绪,露布在青年人的心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徐庆全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