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罗伯特-罗森
出品:美国
年份:1949
关键词:竞选 民粹主义
#一句话影评#:救世主与独裁者,也许同样在于一念。
文/桃桃林林
《当代奸雄》曾在第22届奥斯卡上获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以及女配角三项大奖
《当代枭雄》曾被约翰-韦恩拒演,理由是“故事抹黑政府并且毫无爱国心”
1950年3月23日,第22届奥斯卡颁奖礼在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如期举行。由罗伯特-罗森执导的影片《当代奸雄》获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以及女配角三项大奖,成为该届奥斯卡最大赢家。同时,这也是奥斯卡历史上首次获得最佳影片的政治类影片。
《当代奸雄》根据罗伯特-潘-华伦的同名小说改编,该书曾获普利茨奖。影片的主人公威利-斯塔克本是一个为民请命、关心底层的理想主义政治家。因为自己的草根身份与非权贵背景,始终游离于政坛主流之外。在屡次竞选失败之后,他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竞选之路,并成功当选州长。随后却由于他过于强烈的权力欲,让其逐渐走入极权的政治深渊。
出于威利-斯塔克的底层身份,他的竞选优势在于对普通百姓的了解,就好像他在酒后的那场演讲一样,他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更懂得如何讨得穷人的欢心。这成为威利选举致胜、获取选票的首要原因。他热衷抨击权贵势力、拿富人开刀,以煽动性的演讲激起穷人心中对富人压抑已久的愤怒,借以在普通人中树立自己的平民英雄形象。
与很多政治电影不同的是,威利-斯塔克并非我们印象中的庸腐政客,他有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目标,也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民政策。不过,在种种激昂的口号与政策背后,影片还展示出他欲望与野心的另一面。他是一个目的明确、手段强硬的男人,所有行动都只有一个目标——获得选举胜利。为此,威逼利诱、逢迎讨好都成为他的手段,甚至不惜指使谋杀以清除选举路上的障碍。而这一切行径,又让他重回了我们印象中的政客形象,以获取最大权力为最高目的,不惜一切代价。
他抨击富人,大兴土木,大搞公共建设,推广公益事业。单从手段看,这更像是一个敢说敢做、为民做主的实干家。不过,正是这样一个人,却同时热衷于控制新闻媒体、清洗部下、打压政敌。联系影片和小说的创作年代,那时是上世纪40年代末,正处于二战之后的清算和反省期。威利-斯塔克的种种行径不免让人想起希特勒,那同样是一个擅长煽动、冷血无情的独裁政治家。在他那些血淋淋的恶政之下,则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影片结尾更是以记录的方式去拍那群愤怒的群众,实录他们被煽动之后的群情激奋,这更让我们能够在彼此之间找到些共通之处。或者,影片正是想以这种方式去警醒观众,救世主与独裁者,也许同样在于一念。
有意思的是,导演原计划邀请大牌演员约翰-韦恩出演男主角。可是,约翰-韦恩在看过剧本之后,不但拒绝了这个请求,并怒斥这个故事抹黑政府、毫无爱国心。一年之后,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凭借这个角色获得奥斯卡影帝,而他击败的影帝提名者中,恰好就有约翰-韦恩。
政治家的理想主义与现实行径有可能不是一回事
《当代奸雄》这个故事有现实原型
休伊-郎与“财富分享”计划
《当代奸雄》的故事原型是前路易斯安那州州长休伊-郎。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在出演这个角色的时候,还曾认真研习过休伊-郎的很多新闻短片。在上世纪30年代,休伊-郎曾是美国政坛呼风唤雨风的人物,如果不是1935年背刺身亡,也许整个美国的政治历史都要为之改写。
关于休伊-郎这个人始终存有争议,支持者认为他的一系列改革改善了穷人的生活水平;反对者认为他实行独裁,破坏权力制衡制度。1928年,休伊-郎当选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在任期间,他实现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包括大量兴建公路、桥梁、医院以及基础教育设施,为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校车,贫民免收普通财产税等措施。与此同时,他还加大了对富人的税收额度。另外,他对州的管理则采用铁腕政策,强调对警察、消防的控制,并打压政治对手等,这也成为很多人日后抨击他的原因。不过,在休伊-郎看来,这样可更有效的推行个人政策。
在休伊-郎的政策措施中,最知名的莫过“财富分享计划”。这个政策主要是限制富人财产,同时帮助穷人提高收入。在这个计划中,他提倡以税收和福利措施控制收入,个人资产应控制在500万到800万之间,年收入不得超过100万,继承财产限额则是500万。同时,每个家庭必须保证年度收入至少2000到2500元。每个家庭收入应不少于美国平均家庭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也不能超过家庭平均年收入的300倍。其他还包括60岁的老人享有养老金,推广免费教育等一系列方针措施。这一系列政策也在当时获得大量选民支持。
1932年,他进入联邦参议院,并大力支持罗斯福当选总统。不过在罗斯福上任后,两人却因政治理念决裂,1935年,休伊-郎宣布参与竞选总统,并成为热门候选人。同年9月,休伊-朗遇刺身亡,“财富分享计划”的梦想宣告破灭。
微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