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更多

  导演: 孙瑜

  出品: 中国

  年份:1952

  关键词:义丐、教育、新中国第一禁片

  #一句话影评#: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教育?

  文/赛人

我们真能沐浴到武训,行乞兴学三十余年,所为整个人类所带来的巨大福荫吗? 

武训是被光绪帝赐以“乐善好施”版匾的老农。 

武训的文化自觉还体现在他对历史的诘问上。

多年前,很有幸地在大银幕上观摩了《武训传》,走出偌大的放映厅,心情难以自抑。不由想起《围城》里的佳句:没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了人的当;受过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了印刷品的当。那么,我们该相信什么呢?

这是孙瑜的武训,故事类似于“耶酥受难记”。不完全是那个被光绪帝赐以“乐善好施”版匾的老农,也非冯玉祥所赞誉的是位“千古奇丐”。我更愿意把武训看作是个异类,首先他忘记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至少他在影片中终身未婚。二则他也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者。三来他兴义学之举,自己未必就能识文断字。影片所着力表现的就是目不识丁者的文化自觉。是因不认命所带来的,幻影的破灭。武训甫一亮相,虽然是黑白影调,但仍让人感觉这个慈祥的老人就置身于彩云间,这诚然是一派圣洁,但又何尝不是距离感十足的阴阳相望。我们自然不能成为武训这样,真正可与日月争辉的,一个高尚的人。同时,我们又真能沐浴到武训,行乞兴学三十余年,所为整个人类所带来的巨大福荫吗?这是《武训传》所提出的极为深刻的命题。它浓郁苍凉的笔调,沉着有力的叙述,宛若天问般指向国人的精神家园。

武训的文化自觉还体现在他对历史的诘问上,他既不完全认同周大的暴力革命,能给劳苦大众带来质的改变。而他自己不顾身心俱损所达成的平民教育,同样持怀疑态度。接近片尾时,他极不理解“学而优则仕”的理论。也就是说,假如穷人通过教育进入了仕途的通道,那么他们一旦加官进爵,会不会又反过来欺负穷人呢。到头来,还是落入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老路上来。武训的自觉,其实也就是孙瑜导演的清醒。这位曾经在银幕之上,大洒青春热血的电影之子,这一次,并没有因新时代的到来而欢欣鼓舞。而是少有的融入了他极为理性的思索。即使这样,《武训传》在他短暂的公映期间,还是人为地加入了周大率领农民起义军大肆征伐的画面,更重要的是,孙瑜在片头片尾利用黄宗英饰演的女政工来贯穿全片,虽极为直白地表述武训“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可贵,但也强调武训过于依赖个人的力量,而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民教的出路。但问题是,武训苦操其行的起因,是因不识字而受到地主老财的欺诈,而整个义学的兴办,是由无数庸众一拳一脚打在武训身上,所换来的。在官与民之间,武训是孤独的。而影片最动人,也是他最能名垂影史的地方恰恰就在于,影片显示了个体的力量,以及不需教化便能坐拥的美。必须高度力赞武训的扮演者赵丹,他从十七岁演到五十八岁,岁月的穿透感极其鲜明且令人动容。他操着山东方言,亦庄亦谐,亦悲亦喜。将一个降落人间的天使诠释的极具说服力。这不仅是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的一座最高峰,也是世界表演艺术的一朵盛开的奇葩。

所谓政治,便是战争年代要党同伐异,和平时期则需立言传道,也就是所谓的教育。整个中国电影史,只有两部电影,在直面中国教育的沉疴。一部是陈凯歌的《孩子王》,他强调“连字典也不要再抄了”,另一部则是中国最早的海外归来的电影学子,银幕诗人孙瑜的这部命运多舛的影片《武训传》。到底需不需要教育,需要接受谁的教育。反正孙瑜本人,倒是因为这部新中国第一禁片,而实实在在地受了一场披肝沥胆的教育。这个极具大师气象的电影导演,他的创作才情在《武训传》之后,逐渐凋零。虽然他最后一部作品《鲁班的传说》仍丰资隽爽,入心入味。可对于时年才58岁的电影导演而言,他的艺术生命不该就此止步。 

《武训传》不仅是艺术家赵丹的一座最高峰,也是世界表演艺术的一朵盛开的奇葩。 

1966年秋,武训墓被“红卫兵”砸毁掘开,武训先生被抬尸游街,焚尸街头。 

电影中武训的自觉,其实也就是孙瑜导演的清醒。

延伸阅读:《武训传》的命运

作为新中国第一禁片《武训传》,其艺术成就远超后来所有被雪藏之作。

1951年《武训传》上映后获得巨大成功,好评如潮。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报刊,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就发表了40余篇赞扬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文章。但紧接着,同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文。文中尖锐地指出:“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于到了如此之多,说明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他还指出“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诬蔑农民革命斗争,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宣传。”

1951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又公布了经毛泽东亲笔修改的《武训历史调查记》,说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这样,因《武训传》的讨论,从而发起了我国当代文艺史上的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艺思想论争。这场论争的是非影响,远远超出了影片本身。而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批判持续一年多。这一批判严重地混淆了思想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使著名的编导孙瑜受到沉重的打击,40多位同志受到牵连。也给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据统计,1950年,我国拍摄国产故事片29部,1951年仅有1部。1951年至1954年4年中,共计拍摄了16部。

活人如此,死者也不例外。1966年秋,武训墓被“红卫兵”砸毁掘开,武训先生被抬尸游街,焚尸街头。1980年开始,民间传出为武训平反的声音,其后各级政府也开始推动为武训恢复名誉的工作。1986年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为武训恢复名誉问题的批复》,算是给武训“平了反”

1985年9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胡乔木的文章《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非常片面、极端和粗暴》的文章。但《武训传》迄今为止,全面放映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观。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栏目介绍

百部穿影

简单直给又煞费苦心的电影推介,阳春白雪又粗暴三俗的影迷分享。[详细]

往期回顾

南北韩、国家统一

共同警备区

民主制度、言论自由

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

印尼反共浪潮、种族大屠杀

杀戮行为

第二帝国、纳粹主义萌芽

白丝带

更多精彩栏目
制作团队

策划:田野

撰稿/组稿:蒙太曲奇 卡卡东 在途 魔糖

责编:高晓雯

监制:田野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百问不怠

调查

  • 1.你知道《武训传》并熟知它遭批斗的始末吗?(此问必选)
  • 2.《武训传》前两年在网上有机会看到,你会选择再看一遍这类电影吗?(此问必选)
  • 3.前两年有人推动《武训传》拷贝修复,但经费难筹。请问你支持老片修复吗?(此问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