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稿件

   第

  29

 期

凤 凰 娱 乐 出 品

怀念谢铁骊:杰作成内地首部戛纳竞赛片

作者:奇爱博士(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

  谢铁骊先生去世,打开网络搜索,几乎是清一色的标题“著名导演谢铁骊去世,曾执导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对此,还是令人略感遗憾的,现在太多的媒体只会“抓取”,不会思考,更没有调查研究能力。纵观谢老的创作生涯,从196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是他最主要的创作时期。这几近30年间,他既是一位不断进行艺术探索,提高艺术修养的艺术家,同时,更是一个与政治时局不断纠缠的知识分子。在受到极大压力下拍摄的样板戏让他家喻户晓,而他最好的作品《早春二月》却被大肆批判。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于1963年拍摄的电影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二年(即1979年)还被选入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因而《早春二月》成为了内地影史上第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的电影,早于1981年入围主竞赛单元的《阿Q正传》。

创作初期:《暴风骤雨》轰动全国

《暴风骤雨》

  谢老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上影的大导演谢晋并称为“南北二谢”。但不同于谢晋老上海出身的拍片轨迹,谢铁骊是在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的电影艺术家。他15岁那年便离开家乡淮阴参加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在华东野战军从事文工队和剧艺社的组织工作。这些峥嵘岁月给他留下不灭的印迹,也为他早期的军事战争题材作品创作,提供了激情和养分。

  谢铁骊导演的处女作《无名岛》讲的就是1958年秋季福建海防前线的对敌斗争,而真正让他一举成名的第二部作品,则是1960年根据周立波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暴风骤雨》。这是为建国十周年大庆创作的土改斗争电影,小说因获斯大林文学奖而风靡一时,而周立波的爱人林兰也恰好在北影做编剧。因此,北影近水楼台先得月,对影片的重视也就非同一般。但拍摄期间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短期条件艰苦,谢铁骊带领创作队伍辗转北京(内景)和牡丹江横道河子(外景),经常奋战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那时的艰苦是今天难以想象的,据谢老晚年回忆,那会什么都缺,只有一种“水果”无限量供应,就是“伊拉克大枣”——虽然清脆可口,但也很多人因此染上肝炎。

  《暴风骤雨》的拍摄十分艰苦,面世的过程更为艰苦。当时的献礼电影都是流行拍彩色片,但是谢铁骊另有考虑。他认为影片展现的是贫穷破落的乡村,衣衫蓝缕的农民的苦难生活,使用彩色片拍摄不易展现当时苦难的环境和沉郁的气氛;只有拍摄黑白片,使用黑白大色差的强烈对比,才能创造出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可当他把样片带回厂里,万万没想到领导看完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影片不是北影厂的水平,重拍!换崔嵬、陈怀皑导演,准备拍彩色片,演员除于洋外全部撤换。

  我以《暴风骤雨》这部影片做例子,就是想说明,很多时候我们今天在回望一位杰出艺术家的一生,经常只看到结果和荣誉,而忽视了其过程的艰辛以及创作者心态的俯仰起伏。如果历史真的如此(重拍),我不晓得会给谢铁骊带来什么样的人生变化。据说那段时间他沮丧到了极点,饭堂也懒得去,总是到于洋家煮面条吃。后来多亏北京市委文教书记陈克寒给了指示,影片最终才有了转机,完成后轰动全国。

 

文革挨整:《智取威虎山》成样板戏标杆

《智取威虎山》

  这种生命中的跌宕起伏此后便和谢铁骊形影相连。这也许也是在那个时代中知识分子的普遍际遇,不过都没有谢铁骊表现的如此典型。1963年,他根据柔石小说改编了《早春二月》,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影片诞生于“三年自然灾害”和1964年“二次整风”之间的缓和时期,由谢芳、上官云珠、孙道临主演。电影中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是超越了一般阶级与意识形态的诗性作品。在任何时期观赏,大家都会被其中的演员表演、导演艺术、摄影技法所感动。然而,这部人道主义的光辉杰作,在政治风气向“左”转制后,因为“中间人物”和“人性论”的原因,自然逃脱不了被全国大肆批判的命运。至今我们可以在旧书市买到不少《早春二月》的批判材料,看完无不为那个时代的荒谬和艺术家的命运感到悲哀。

  文革中,谢铁骊受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但他一边挨整,一边还得完成政治任务,他是拍样板戏最多的导演,比如《智取威虎山》《杜鹃山》,还和同样挨整的谢晋合作了《海港》,同时还拍摄了优秀的故事片《海霞》,小品明星蔡明当时在片中饰演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这当中,江青主抓的《智取威虎山》当然是影响最大,至今我的父辈还会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吟唱,那也许是他们年轻时代为数不多的娱乐和享受。《智取威虎山》的京剧片段最近也出现在徐克电影里,这是红色经典市场化成功的典型;但回溯四十多年前,这部电影让谢铁骊深谙政治与艺术间的关系。

新时期:仍遇审查问题 获邓小平直接批复

《智取威虎山》

  新时期之后,谢铁骊进入全新的创作状态。拍摄了如《今夜星光灿烂》这样的战争反思影片,这是根据作家白桦的作品改编的。然而这一次他也并没有轻易地迈过审查关。当时总政领导对此片的内容很不满意,谢铁骊据理力争但势单力薄。无奈之中他只能给时任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写信,邓批复总政“你们再研究一下,不要求全”,这才保住了创作的心血。不过一些表现战争残酷的镜头,由于宣扬了“战争残酷论”而被迫进行了删减。但这部电影在中国的战争片史仍然是独树一帜的,这次谢铁骊所描述的不再是“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样的英雄主义,而是人在面对战争时的无助和压力,是抒情和挽歌。这无疑是艺术创作中思想解放的重要一笔,谢铁骊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

  总的来看,回溯谢铁骊的艺术创作,我觉得他应该属于走写实路线的艺术导演无疑。虽然一直在政治面前跌跌撞撞,但由于他坚持作品以艺术为准绳,因此才能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星光依然灿烂,值得我们重新的回味:不论是早期的《暴风骤雨》、《早春二月》,到样板戏时代的《智取威虎山》《杜鹃山》;从《海霞》《今夜星光灿烂》到《包氏父子》《红楼梦》。对于谢铁骊,同时期很多导演的作品都被遗忘了,而他的作品还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谢铁骊曾任电影家协会主席,我们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四个大字也是由他所提。因此,此刻站在单位影院下看着那四个大字,让我怎能不回想起他,不回想起他那“为艺术,为人生”的跌宕一生。

栏目介绍

深度电影策划
简单直给又煞费苦心的电影推介
阳春白雪又粗暴三俗的影迷分享

——凤凰娱乐《大银幕后》

制作团队

作者:奇爱博士

责编:胶片 芥末蘸酱

监制:刘帆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暴风骤雨》轰动全国 《威虎山》成样板戏标杆 创作曾获邓小平直接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