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提出“贺岁片”的概念,比中国市场要早。《阿凡达》以年度贺岁片第一号话题的身份登场,上映恰逢日本两大节日——圣诞节和新年。笔者特意避开每周三女士半价的日子,没想到东京池袋的影院门口仍然排起了长龙,“售完”的字样不断显示在电脑屏上。
《阿凡达》对日本市场的重视程度令人羡慕。早在2009年10月17日东京电影节开幕式上,出场惊艳的女主演佐伊·索尔达娜就先打头阵,带来“一定会让大家吃惊”的导演口信。一向重视日本市场的卡梅隆则于2009年12月21日亲临东京六本木东宝影院压阵宣传。自称“是宫崎骏粉丝”的卡梅隆,花巨资在日本各大电视台大量投放90秒的广告。而早在12年前就被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拿下进口影片票房冠军宝座并霸占至今的日本市场(该片票房262亿日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也的确被轰炸得一败涂地。全日本一共831块银幕上映该片,其中包括283块3D银幕,首映当日票房就突破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00万元),第一周(2009年12月23日-28日)仅6天时间就以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1亿元)登上票房冠军,远远把其他几部贺岁片甩在后面,如《飞屋环游记》(本片早在去年10月就在东京电影节上预热过)。此外,还有4家影院提供IMAX版,虽然影院远离东京都,但IMAX的体验非比寻常,因此也是场场爆满。大家都认为,本片票房超过《泰坦尼克号》是指日可待的。日本动画大师押井守(曾执导《攻壳机动队》)甚至发出“真是全民都想去看的电影。把我想干的都干完了,投降了,追十年也赶不上”的感叹。看来,日本无论是媒体、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都被卡梅隆彻底打败了。
对于追求技术的日本观众而言,《阿凡达》是令视觉老饕们满意的大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技术的成熟——3D影片实现了一秒144格的放映速度,比起一秒24格的传统放映方式来,162分钟的影片观摩起来眼睛不会觉得疲倦,CG技术的完美,使得潘多拉星球的风景有令人身临其境之感,纳威人的形象也逼真得前所未见,皮肤的质感、表情和眼神的动作都非常自然;二是创作本身——卡梅隆被誉为“细节的王者”,所以每一处细节都那么逼真。影片正是通过前所未见的影像,展现了我们感所未感的世界。如果有可能,观摩完3D版本后再去看一遍2D版本,就能品味出差异在哪里。可以想见,今后好莱坞大片将朝着3D方向发展,2010年4月起,蒂姆·伯顿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等3D影片将陆续登场。因此,作为亚洲重镇的日本市场正是以《阿凡达》迎来好莱坞3D影片全面登陆的新时代。
《阿凡达》的剧情令人不禁回想起同样空洞无物的《泰坦尼克号》。从浅层来看,《阿凡达》是土著与侵略者、自然与文明、物灵信仰与科技崇拜之间的冲突;而从深层来看,是异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与摩擦,社会性职责与个人情感的纠葛,爱情、友情与冰冷的国家机器之间的调和与争斗;是残缺的自我向完美的超我之间的转变,是丑陋的昨日对异化的自我的最终认同。
主人公杰克一开始十分兴奋于接受阿凡达计划,并为得到上校的信任而肩负使命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地录下自己的心情感受,对潘多拉的一切有新鲜感,又有恐惧感。而随着融入纳威族的生活,他越来越疏离于真正的人类躯体和人类情感,越来越接近和认同于非正常生物躯体的“阿凡达”,并开始反抗暴力,直到最后舍弃人类肉体,蜕变成纳威人。不但杰克,化身阿凡达的人类几乎都认同了纳威族的生存观念。
这次卡梅隆换了个高科技的概念——克隆人。克隆的纳威人不但具有超高(至少是见多识广)的人类智商,在具备了完美的肉体后,还能够迎来真正的爱情,并成为一族领袖,带领大家战胜邪恶(这邪恶自己也曾参与并受惠其中)。这真是令人恐惧的设想。在关于种种文化与思想冲突的普遍性母题伪装下,这种试图替换身份认同主体的意识,才是真正的异化。
冬夜走出池袋的影院,我转到路边的租碟连锁店TSUTAYA租了宫崎骏的老片《幽灵公主》,告别了这个被有些日本媒体称为“与宫崎骏动画片有相似之处”的《阿凡达》。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支菲娜 编辑:房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