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陈汗回应批评:专家觉得《孔子》不能丢人
2010年01月22日 16:45 新京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电影《孔子》第一编剧陈汗。(图片来源:新京报)

一片喧闹之中,电影《孔子》终于如期而至。对于这部电影,最有发言权的人中,陈汗是一个。港人身份、曾担任《赤壁》的编剧———由陈汗来担任影片《孔子》的第一编剧,曾一度引发不少质疑。但是他的此次创作能够在多位专家的“把关”下获得认可,已足见其功力。

学术压力 《孔子》已获百位专家认可

新京报:作为一个香港人,又是《赤壁》的编剧,此次担任《孔子》的第一编剧曾引发不少质疑,对此您有压力吗?

陈汗:说完全没有肯定不是真的。不过我个人做事只需面对制片方、监制和导演,否则全中国的观众都推荐由陈汗来写也没用。我是一个蛮能够服务于导演的编剧,吴宇森把出发点就立足在一个商业电影,但是《孔子》是以一部文艺大片作为出发点,我是飘的、实的都可以,关键看投资人和导演的想法。有人说香港的编剧有时候在文化上是比较肤浅的,这个说法不完全错,香港人还是重商的,但是我之所以决定把下半生放在北京发展,是因为这里的人不是都以钱为标准,你有文化人家一样尊重你。

新京报:有专家的参与,在创作时是否感受到了束缚?

陈汗:大小会议已经不记得开了多少次了,大部分专家是用心良苦的,因为他们觉得《孔子》不能丢人。有一次去开会,有位70多岁的老专家拍拍我的肩膀说,这个《孔子》是千秋功业啊。说得很重,让我觉得责之深,让我觉得我不是在做一部电影,反而是一个事业。现在影片能通过上映,至少已经面对超过百位以上的专家的认可。

回答质疑 电影不看形似,看神似

新京报:有专家提出片中的一些情节与史料记载不符,如南子、颜回之死,以及一些对白在出处上的“张冠李戴”。

陈汗:南子的确被太子行刺过,但是没有死;颜回是回鲁国之后死的,但是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他是怎么死的。有些人物会被模糊化,但是这些人物和事情都是有历史依据的。电影是应该允许艺术加工的,观众不应该看形似,而是神似,要看到孔子的精神。

新京报:对于专家的质疑,您怎么看?

陈汗:因为还未公映所以目前还不多,不过我知道现在专家都在排队了,我已经做好挨骂的准备了。他们有质疑没问题,不过大家都客气礼貌一点,就事论事。电影上的一些技巧,作为评论者最好也懂一点,不要把电影当成学术著作去评论和研究。每个人对待孔子都不一样。我觉得事前的忠告都是用心良苦,但是后面的评论就不是用心良苦了,而是别有用心了。

修改细节 与南子对拜是一种升华

新京报:片中子见南子、老子和孔子会面两场戏让观众印象深刻,这两场戏的史料记载都较少,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陈汗:南子诱惑孔子,这本身并不为奇,耶稣、释迦牟尼都曾经历过美女的诱惑。这场戏是另一个编剧江奇涛写的,我几乎是没有改的。孔子绝对不是孔圣人,南子最后知道孔子人格高尚,而最终的两人对拜也实现了一种升华。老子和孔子见面这场戏我曾写过老子骑青牛、孔子白发一袭白衣似刚刚出浴等等,但是导演喜欢写实一些的,觉得这些还是有些不真实感。现在是两人在泰山上见面,用的是闪回的方式。孔子见老子时是30岁左右,老子是成了大名的人,而孔子则刚露尖尖角,两人在泰山之巅进行的一次高峰对话。孔子见完老子在史料里记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我觉得老子是出世的,而孔子是入世的,虽然老子是天下第一高手,但是孔子依然不卑不亢。其实很多戏我们都是在讲孔子的精神,而他每次见一个人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提升。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房金明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
房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