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部分情节雷人 南子床边“挑逗”太过
2010年01月25日 08:22 沈阳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无论是题材的普及性,还是演员的代表性,上周五上映的《孔子》都不是一部观影年龄受到局限的影片。上周六,本报策划了“老、中、少三代人看《孔子》”活动,在以70后、80后为主的本期“沈晚观影团”团员的基础上,更邀请两位对孔子颇有研究的“老”先生,以及四位就读高一的“小”学生,于上周六共同在沈阳华臣影城三好店观看了该片。显然,年龄、阅历差距不小的三代人,观影角度、观后感也各不相同——

“老”先生看《孔子》

(本组嘉宾均已超过75岁:沈阳大学退休教授张希林、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邾天玉)

放眼历史,《孔子》展现不够

两位“老”先生认为,影片选取了孔子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到他周游列国回鲁,直到病逝的部分经历,就这一段而言,展现得相对比较精彩,把孔子从书面人物人性化地还原为一个壮志未酬的孤独老人。其中,他与弟子的情谊让人唏嘘,终于回到鲁国双膝跪地泪流满面的样子,又体现孔子对父母之邦的深情。“影片的战争场面也比较震撼,其实当时真实的战争根本没这么多人,不过出于艺术处理的需要,也可以理解吧。”

两位认为,影片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孔子一生功绩展现不够。孔子最主要的历史地位不是政治家,而是思想家和教育家。但无论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还是教育理念,都没能够浓缩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名言引用,以及作揖、跪拜等形式化的表演。“子见南子”一段中,真实历史中二人隔着帘幕,尽显礼数,而如片中南子坐在孔子床边,尽显“挑逗”之能事,“显得有些太过了。”

观影团看《孔子》

(本组嘉宾:“沈晚观影团”团员:Protross、微步凌波、兜兜里有花卷、lhp511、铁血后卫等)

作为影片,《孔子》“顾此失彼”

本期观影团员更习惯从主题、剧情、演员表演等方面评价影片,“演员是《孔子》一片的亮点,但是影片太看重煽情了,导致主题有点混乱,部分剧情有些雷人。”

本期团员对《孔子》最大的赞赏就是表演,其中周润发更得到了一致好评。“离家时的凄苦、漂泊时的辛酸和归家时的激动、临终时的惆怅,均让周润发演绎得十分到位。”陈建斌对角色外表强悍、内心挣扎的处理十分有大师的手笔。此外,团员们认为影片的许多段落,很好地诠释了孔子的观点和主张,让“文绉绉”的书面语言有了戏剧的烘托。

本期团员们对影片最大的不满就是“过分煽情”,片中孔子箭射得神准,指挥打仗出神入化,但这些刻意的渲染却难以得到影迷的共鸣,因为他们心目中的孔子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影片后半部分,颜回落水,影片只在众人的大声呼喊中试图“催泪”,但根本不顾弟子们眼睁睁看着无一人下去营救的逻辑问题……

“小”学生看《孔子》

(本组嘉宾: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学生:张玥婷、刘英桥、宋佳、胡杰奇)

“颠覆”课本:“孔爷爷”很亲切

这里指的“小”学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而是相对另两组观影嘉宾年龄较小的四位高中生。

四位同学表示,尽管历史书上并没有说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看着他满是“之乎者也”的名言名句,似乎孔子是个文绉绉,甚至呆板、无趣的人。不过《孔子》却让他们觉得有些意外,用刘英桥同学的话说:“亲切得仿佛是自己的爷爷!”片中孔子有浓厚的个人感情,并且是个很厉害的军事家,同学们表示,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学到的。

不过同学们也表示,影片传达了很多孔子的理论,有些比较深奥,这些是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宋佳同学直言“子见南子”这段孔子为何突然落泪,她完全没看懂。张玥婷同学则表示,她印象中孔子是个教育家,但“孔子游学”的部分在影片中却展示得很少。最后四位同学都表示,如果能在近期上映的影片中选择一部观看,他们一定不会选《孔子》,“这样题材的历史剧情节相对比较枯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丹璐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
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