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剧照(图片来源:新京报)
本报讯 自2010年1月4日开始,《阿凡达》独霸电影院近三周,21日晚才有了新片《孔子》登陆内地影院,由胡玫导演,周润发、陈建斌、周迅、陆毅、任泉等人气明星主演的这部“史诗大片”放映一个周末,平均上座率超七成。据发行方统计,票房收获3800万元,有望成为今年第一部过亿的国产影片。据记者采访,《孔子》展现的诚意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发哥的表演也深受赞扬,但是电影中孔子内涵的展现和一些对历史的修改、不够考究的特效也遭遇观众质疑。
《孔子》全面占据2D影厅
1月21日晚,《孔子》在《阿凡达》放映将近三周后起片,迅速占据了各大影院的2D影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昆明、成都等地的首日重点场次座无虚席,整体平均上座率逾七成,周末两日在北京华星影城、首都影院、星美国际影城的部分场次甚至全部爆满。
据华星影城的经理刘辉表示:“《阿凡达》再好,放的时间长了,观众也需要新片。”据她观察,观众主体以30岁以上的中年人为主,不存在媒体之前猜疑的“买不上《阿凡达》的票,只好看《孔子》”的情况,“该看《孔子》的还是会看,想看《阿凡达》的,买不上IMAX也会买3D厅的票。”刘辉说。
与《阿凡达》PK不占便宜
据《孔子》发行方统计,该片首周末票房已经达到3800万。不过新影联院线的副总高军则说,因为一半电脑数据过不来,暂时无法统计该片的总票房,估计该片首周末在3000万左右,最终过亿没有问题。
高军同时表示,在他看来,《孔子》与《阿凡达》的这次正面较量堪称悲壮,“目前全国有800块3D银幕,是含金量最高的,目前仍旧在放映《阿凡达》,《孔子》未能形成一个大举攻占的趋势,非常可惜。”
在短短一个周末的时间里,看过《孔子》的观众也同样有话要说,下面是观众们对该片的反响,和电影主创导演胡玫和编剧陈汉的回应。
褒——片子有诚意有文化
《孔子》观影群体以30岁以上年龄为主体,观众普遍表示其叙事严谨,诚意可嘉。“创作团队改编如此有难度的人物的时候,并没有采用当今流行的戏谑和恶搞,这一点难能可贵。”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带着上初中的女儿来看《孔子》如此评价说。“原本以为会很闷,却看到了一部很感动人的片子。内容虽然平淡,透出中国文化基因的触感。”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大哲学系教授汤一介看完《孔子》后对周润发版的孔子予以肯定,虽然此前他也有所担心,但“演孔子非常困难,他在许多地方的表现都相当圆满,让他来演孔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学智教授也认为,周润发演得很好,其中对孔子形象的把握和文化思想的体现都比较到位。
疑——周迅成了跑龙套的?
电影中唯一一名女主角周迅在电影中的出场时间特别短,成了“大龙套”。周迅灵动妖媚,子见南子一场又深受触动,让观众眼前一亮,但随后南子就被孔子一句话折服,变勾引为尊敬,最终南子死去的时候,脑子里还闪回孔子的镜头,多数观众感到疑惑,就这么短短的两次见面,南子就爱上孔子啦?
此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钦善提醒说,“子见南子”的故事中,电影中表述为知音关系,并且援引了“好德如好色”的说法,这“色”字到底是“美色”的“色”,还是“巧言令色”的“色”,还是有不同理解的。而中国人民大学罗安宪教授则认为,南子出场时,镜头从脚拍起,把南子拍成轻佻之人,“南子是这样吗?这迎合观众的东西太多”。
回应——“子见南子”资料有限
这是没办法的呀,因为历史上对南子的描述就只有这么短。司马迁写的比较暧昧,孔子进到南子的行宫里,听到南子环佩叮当作响,但是在里面时间多长没有写,是谈了两句就走了,肯定没有过夜,因为子路他们在门外面等着。但是我们没办法照这么写,只能虚构,我们也没办法按照观众喜欢的那样照好莱坞的方式写,比如女主角进门,衣服就掉下来了,这样也不可以。所以我们设计了从诱惑到佩服,这样一个过程,感觉很有新意。
口述:编剧 陈汗
疑——颜回之死并不感人
尾声处颜回为了救书简被冰雪冻死,成为电影中的情绪爆发点,但是观众却很少有人感动,相反觉得颜回死的不值。而据部分了解春秋历史的观众反映,颜回之死是虚构的,历史上颜回跟着孔子回到了鲁国。他们建议以后胡玫可拍一部十集左右的历史剧,“有了前后铺垫,孔子的一生才完整”。
回应——情节要为电影服务
颜回之死,我觉得是电影情绪的高峰,具有象征意义。颜回其实是回鲁国之后病死的,我们为了突出孔子终其一生,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对我国文化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颜回捞书这个情节是刻意的,为了表现他爱护文化的一面。
口述:编剧 陈汗
贬——台词为何古今混用
胡玫之前接受本报专访时曾表示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要把孔子的光环从头顶上摘下来。不过,电影从孔子51岁方才写起,没有机会交代他圣人的一面,观众只能看到他落寞逃亡,于是会觉得很奇怪,他的弟子们为何要抛弃家人和他一起出逃?南子为什么会喜欢这么个落魄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二十四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凭看过电影评价说:“孔子周游列国其实做了很多事情,所到之处,他都在宣扬自己‘克己复礼’的思想。但是,这些在影片中都没有很好地体现。”
此外,电影中的台词文白夹杂,既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等文言文,也有一些俏皮的口头语,比如公山狃用“给个话儿吧”刺探孔子,孔子在朝堂上以同样一句话还以颜色,让全场爆发笑声,观众都说“孔圣人也很幽默。”
回应——分寸把握好就没有问题
我觉得现代古装戏最好能够文白夹杂,在朝堂上用比较文雅的语言,私下则用一些口语,比如孔子也会经常说“吾老矣”,翻译成现在的话说就是我老了,很生活很生动。我希望电影中有特别古雅的台词,比如“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这种,需要观众回家翻书去查的,也有一些白话,能够让剧情放松一点,不然太闷了,这是个分寸问题。
口述:编剧 陈汗
贬——战争场面特技粗糙
《孔子》是一部投资过亿的大制作影片,但片中的特效场面却叫人直呼不过瘾,甚至有观众直接觉得可以用“粗糙”来形容。
“箭阵”场面很像《赤壁》,“军队”场面形似此前的若干大片,还有夹谷会盟,展现山后的兵力一段,甚至有点无厘头,还有片尾出现的“锦绣河山”则像一幅年画,不够考究,一些刚刚看过《阿凡达》的观众表示,对比太强烈了。
回应——特技不是我们的要点
特效特技其实是展现电影内容的一个方式,孔子的时代背景是在春秋,在那个时代,一切都很朴实,如果我们用太过浮华的特技,会让观众觉得不符合那个时代的整体背景,质感上也有冲突。
最主要的是大量的运用特效和我们制作《孔子》要体现的东西相冲突,大家看《孔子》是要看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挣扎和思想的淬炼。
口述:导演 胡玫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暄 郭少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张暄 郭少峰 编辑:丹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