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需要用疑似保护对抗“阿凡达”么
2010年01月20日 08:46 华商网—华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据说是唯一敢于挺身而出对抗 《阿凡达》的电影导演胡玫说:“我不惧怕《阿凡达》。”这句话很快有了现实注解——一则“《阿凡达》将紧急停映”的消息在网上疯传,经证实包括长沙在内的不少影院已经接到“内部通知”:从《孔子》上映时间(1月22日)开始,《阿凡达》2D将统一下档,只保留该片的普通3D版、IMAX版。

尽管对《阿凡达》有“故事老套、全靠技术”的诟病,但《阿凡达》的热潮至今未见消退。显然,任何眼花缭乱的技术场景背后,一定是有价值观作为故事支撑才足以吸引观众,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在《阿凡达》的技术神话之后,诉说的依然是人类对于自由、梦想、勇气与爱的渴望和追求。换言之,这其实是部再主流不过的电影了。

不论冷兵器时代还是核武器时代,对于自由、梦想、勇气与爱的渴望与追求,永远是潜藏在人性深处不可动摇的主题,人类浩如烟海的文艺形式,也都是围绕这些主题展开的,那些不乏酸葡萄心理的中国电影人,以及一些不知所云的文艺青年们,虽然可以说这无非又是好莱坞的 “套路”,但是,这些“套路”,为何《英雄》、《无极》、《三枪》这些中国电影不能大行其道呢?

事实上,《阿凡达》运用逼真的3D特效把观众带入了另一个世界,《阿凡达》让人相信科技的革新的确会让电影的观感发生改变。除了创新的意识,《阿凡达》中还影射了政治、文化、环保、种族、宗教等多方面的问题,导演卡梅隆的野心与想象力一样强大。《阿凡达》的环保主题占据了道德的高度。就在前不久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执一词,谁都不愿为日益变暖的地球买单。文明之进展,人的贪欲、心机和粗暴,销毁了人类良好的天性和对自然的敬重。技术的先进和道德灵性的先进,孰为重要?电影《阿凡达》探索着这个主题,反思着西方文明的代价,反思着现代性的后果。

而这种价值美学,恰恰在中国式大片中显得极为贫乏。在去年上演的无数中国式大片中,只有《十月围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类似赞誉。而之前对《孔子》的媒介采访及主创解读,本来让人对胡玫有所期待——— 她希望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孔子,而不是永远飘浮在神坛的圣人。但还原离反思依然有漫长的距离,《孔子》是否具有对孔子所代表的儒学文化进行剖析的能力,在“国学”热反弹的当下,显然具有标本价值。遗憾的是,从电影内容简介中我们看不到这种反思文化的影子。

《阿凡达》中潘多拉的开发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史诗缩影:侵略和自由,家园和土地的纷争,人类的贪婪自私和挥霍无度……杰克就是人类的一个代表,卡梅隆在他身上倾注了悲悯之心,当观众随着杰克的眼睛去观察体验那妙不可言的潘多拉瑰奇世界之时,同时也跟着他体会重生、爱情、尊严和救赎——— 人类不但矛盾,罪孽深重,但同时也单纯、脆弱,希望永存。而《孔子》中的主角孔子,这样一位具有中国文化标志性人物,本应具有同样的气场,但我们能看到么?

尤其要注意的是,《阿凡达》2D(所有版本)将统一下档的传闻如果属实,不能不让人有某种“行政保护为《孔子》让路”的联想,而如果依靠“疑似保护”,中国文化标签式人物“孔子”才能对抗外星球“阿凡达”,那实在令人感慨中国电影确实还需要向《阿凡达》学习良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毕 舸 编辑:房金明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
房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