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剧照(图片来源:南都娱乐周刊)
向国君推行礼制是孔子走了一辈子的路。(图片来源:南都娱乐周刊)
从荡妇到知己,南子的变化翻天覆地。(图片来源:南都娱乐周刊)
《孔子》剧照(图片来源:南都娱乐周刊)
关于孔子,有一句“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基本概括了所谓“时代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孔子对当时“礼坏乐崩”的时代有深切的感受,自认“斯文在我”,一生都在为恢复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而奋斗,而这也往往是电影导演乐于展现的部分,22日,《孔子》上映,然而这一次,有些例外。(文/南都娱乐周刊记者 张燕)
正格史诗电影,娱乐商业巨制,或许电影《孔子》从一开始就要在两种血脉里挣扎前行,搏杀出一条平衡之道来。但从最后成片效果来看,是否能把一个很闷的题材,很老的圣人拍得波澜壮阔,效果十足,也许还需要打一个问号,至少,有些可能是我们想看的,电影没有考虑到。
历史上的礼崩乐坏:有点儿枯燥
用枯燥的科教语言表达“礼崩乐坏”,就是对于奴隶社会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的描述,经济上井田制逐步解体,政治上诸侯逐渐强大,周天子无力阻止,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
当然,也有一些形象的事例佐证,比如鲁国的大夫季氏原是一个大夫,执掌军政大权后,在大堂上公然表演只有天子才可以享有的“八佾”舞蹈,于是孔子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影像化的“礼崩乐坏”:蜻蜓点水
大约是考虑到孔子故事里要塞的东西实在太多,电影都改从孔子50岁之后从政开始横腰讲起,“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就更只能如蜻蜓点水般带过。当然,观众还是可以从一些细节感受一二。
【孔子三拜】
电影以特写方式展示了孔子见鲁国公时候的礼仪,当他大行跪拜之礼时,一旁的侍者提醒他,现在已经不兴这一套了,可孔子依然故我地从门口一直跪拜到殿上,姿态端正。类似的台词和场景出现过两次。电影结尾,年迈的孔子终于又能重回鲁国时,他也不顾身体,还是按照大礼跪拜,礼数周全。
【南子掌国】
虽然没有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片中也有个名声不好的“坏女人”南子。在“子见南子”之前,电影撇开孔子这条主线,专门插播一段露着两条腿性感范儿十足的南子如何掌控卫国的情节,她完全左右着年老的卫灵公,而不把太子放在眼里,甚至动不动就威胁要废掉太子。
【三桓残暴】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段残忍的活人陪葬戏码,一方面展现了鲁国实际上由当时掌握军权的三桓掌控,他们嚣张跋扈,为所欲为,一方面也与孔子所推崇的“仁者爱人”的礼仪之道相违背。
【子路之死】
孔子的弟子子路被卫国请去做官,临行前,孔子教导他为官礼仪,并亲自将他的帽子系好,然而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子路参与斗争而被杀害,这一幕里,子路的官帽在斗争里散落,但他临死前仍不忘将官帽拾起,戴好,以维护他的人格尊严。
历史上的孔子:很趣致很人性
尽管孔子有“圣人”之称,但随着历史资料的丰富,人们逐渐发现“孔子”并不见得是一个神坛上高高在上的人,读解得最为颠覆的当属刘震云,在他看来,满篇《论语》多是孔子骂人的话,反讽的话,其人相当“尖酸刻薄”。
【为从政不顾一切】
鲁国的大夫公山狃占据费邑,派人来请孔子前去共同治理。当时人生不得志的孔子动心了,这时候是徒弟子路出来阻拦,子路对他说,费邑那是乱臣贼子的地方,我们怎能到那里去。于是孔子只好作罢,并且还对子路辩白说,我到了那里也是为那里做好事。
【说话尖锐】
《史记》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影像化的孔子:悲情坏事
导演将一个原本可以更生动、更有血有肉的孔子模糊化,悲壮化、最后乃至完美化,于是到头来,他还是那个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政治生涯】
孔子在政治上应属郁郁寡欢,并不得志,短短五年的从政生活被拿来放大,其政敌一方的季孙斯等人,则落入脸谱化的描述,变成小丑陪衬。
【落魄人生】
影片后半段,孔子展开了流亡生涯,其落魄程度到了被困多日无食果腹,但却依然气定神闲地抚琴,对比之下,他的弟子们已是奄奄一息,分食一碗马肉汤时,特写镜头里,孔子满脸悲壮神情,而其他人则个个眼冒金光。这一场景相当惹人发笑。
【人生唯一的绯闻】
“子见南子”是历史上留白的段落,电影在这方面也花了相当力气,然而在处理上却显得摇摆与挣扎。两人一席对话,令观众由衷感触,原来世上最懂孔子的,是这位名声不好的南子。更可怕的是,导演光让孔子悲情不够,还给南子设计了一个“一箭穿心”结局,继而又成就了个新的悲情英雄。
评论:孔子的形影相离
在装疯卖傻、打打杀杀、跨种族恋爱为主打的贺岁档中,胡玫执导电影《孔子》的出现确实尴尬。预告片里宣传的都是烽火燎原的战争场面,“名声不好的女人”南子(周迅饰)暧昧的表情,你会怀疑这是一部颠覆孔子圣人形象的商业片。但等真正看完电影之后,我才发现孔子的形象还是“高山仰止”,所以胡玫是“正经的,名声很好的女人”。
电影一开始就把调子定得很好,恢弘古朴的配音,高山宏宇的背景,周润发扮演的老年孔子感叹着世事变迁,思辨着伟大梦想与残酷时代之间的矛盾。然后就倒叙孔子的人生经历,但并没有介绍他的童年少年时期,他的出现一开始就是一个成熟、宽容、具有大智慧的男人,即我们样板戏里常见的“高大全”。随后的剧情就是夫子如何在实际的事例中“演讲”日后后人熟悉的经典语录,大多数情节都是不成章的,可以理解为这是“在路上的孔子”,后半部尤显拖沓和沉闷。电影中的孔子依然是让人觉得有距离的道德符号,颜回在片中有句台词是说,孔子是形,弟子是影,弟子当然跟着夫子走,形影不离。而这一次,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形,电影角色是影,他们依然分离了。 (文/林冲)
质疑《孔子》 编剧四答 陈汗:现在的观众不懂以前的“礼”
陈汗编过《赤壁》,如今又捣鼓出了《孔子》,跟古典文化铆上了劲,然而关于这部电影,他一直声称的是,自己只是个素材提供者,左右不了电影的走向。
第一问:为何还是高大全的形象
南都娱乐:电影中孔子感觉还是挺完美?而没有还原成人?
陈汗:首先,某程度上,他政治上其实是失败的,他其实什么都做不了,不成功,他的完美是道德上的。在真实人生中,他自己也会食言,只是我们的篇幅没办法写那么多。你现在都觉得他挺完美了,如果我们要从完美的角度拍,那不是更恐怖,他明明失败了,我们都写得他很威风,明明死了,都说他好像成功一样。
南都娱乐:电影从孔子从政开始写起,给人的感觉他已经不太像公众熟知的教育家哲学家了?
陈汗:电影观众基本都是15岁到35岁,这个题材一听,年轻人有没有兴趣?我觉得是兴趣不大,所以我们提高到20岁以上。我们拍《孔子》不一定迎合了你的口味,但我们吸引你们进去,让年轻人容易接受,所以有战争,还有南子,我们已经做到极限了。
第二问:电影中全是名言警句
南都娱乐:电影台词有很多是孔子的名言,编剧是不是在给名言填空?
陈汗:这样是很笨的编剧的做法,用名言来编,难度也很高。孔子的事件80%都是真的,所以如果我们写对白写得太白也不舒服,而且孔子的思想有那么多好的句子,如果有情节有场合,刚好能用,为什么不用上呢?比如看到人杀那些孩子很惨,就“仁者爱人”啦。
第三问:既是春秋,却未怎么表现时代
南都娱乐:电影里似乎对那个“礼崩乐坏”大时代展现不多?
陈汗:没错,孔子是最好礼的,但对现代观众来讲这是感受不到的,包括以前见了父母不拜都是犯罪的,还有怎么见君王,君侯怎么走,这些都有礼 仪的,可观众现在怎么懂呢?你要花很大的努力,而且这部分好看吗?所以重礼方面我们只是用了很简洁的手法,像电影里他拜都拜了三次,回国的时候是大拜,我 们就把礼透过几个点编成可以表达的形式,这方面不能不照顾,但停在这里就够了。因为它很丰富的内容,要是把恢复古礼这部分拍出来,前十分钟就跑掉了。
第四问:把荡妇塑造成知己
南都娱乐:“子见南子”的戏是不是出于商业考虑?
陈汗:我也有一些别的素材,比如历史上有一个十大恶人之首,杨虎,他跟孔子很像,后来孔子因为被人误会为杨虎,把他拘留了5天,还坐牢,我 也提供了,但导演没用。关于南子这段,我只能说这是我们编剧提供的素材之一,我当然希望老板找我写剧本是知道我写的剧本是会赚钱的,闷不闷,吸引不吸引这 是我最先考虑的,一些理念是之后再放进去的,我尽量提供一些视觉性的东西。
南都娱乐:看完电影有个观感,最是孔子知音的其实是南子?
陈汗:对!当然,这跟历史可能有一点不符。但编剧看来,也是有这个可能的,因为这一段历史上是空白的,让女人去了解孔子??如果完全配合历史,就可以去看论语了,不用看电影了。
《孔子》现象观察:去世2500年后对世人的束缚
在2009年无数华语闹剧片狂轰滥炸之后,《孔子》是2010年华语电影首秀,且肩负着狙击《阿凡达》的重任,不过周润发的肩膀尽管还是那 么坚挺,依然是扛不起。即使发哥是当前唯一能够诠释孔子的演员,也无法规避电影本身难以承受的现实之重。《孔子》是超级无敌地糅合了各个有关部门的意见, 四平八稳,却没有更多属于自己的声音,达不到厚德载物的儒家大师的气场。
就好像《天下无贼》在电影局的指导下,最终加上了张涵予那条警察线索,与《孔子》有关的有关部门更是牵涉文化、教育、宣传等有司。《孔子》 当然是合乎主旋律标准的电影,中规中矩的故事,超级无敌的面面俱到,美中不足的是价值观不深刻。孔子在活着的时候,是个失败的君子,观众想看到悲剧的诞生 和根源、他的光荣和梦想缘何成为后世中华文化的基石,却是但见他隳三都、游列国、返家乡,欲穷千里目但电影未能更上一层楼。
孔子本是一个很有情怀很具高度的人,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是《孔子》里更像是个不断奔跑的人,步履不停却承载不起文化的判断,观众也只 好跟着孔子去旅行。春秋之末,礼崩乐坏,孔夫子怅然,意欲克己复礼,以复古精神拯救物质世界,令人遗憾的是文明的冲突表现出来太多的是政治和阴谋,孔子在 这个浊世中并无从体现出他高人一等的伟岸精神力量,他的上位与被逐,太过于电视剧范儿。
既然拍孔子,南子是不能付诸阙如的,正如《梅兰芳》里绝不能缺了孟小冬,没有才更显得刻意做作。从章子怡到周迅,对这两个具有争议的女人演 绎起来都有些吃力,她们本不是纯净水,当然也未必是砒霜,周润发和黎明一样,只能用非礼勿视止乎礼的态度应对。陈凯歌见孟小冬是切磋京剧,子见南子也是为 了诗歌和国政,至于那些画外音和银幕下的旁白最多是不相干的噪音。
孔子和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死了,过程都超乎我的预期,后者煽得过分,而孔子则太过干脆。颜回为救书卷反复潜入冰水之下,孔门众师兄弟趴在冰 面上嘶喊而已,要知道孔子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书卷,而在于他本人,救那些原始材料没有那么重要,即便是南子也说孔子的孤独在于他在其中取得的思想境界,颜回 是最有思想的却被死于本末倒置。没有见到麒麟也就罢了,但溘然而逝也太匆忙了,从某种角度来说,孔子还不如他一生最大的敌人兼暗地里的知音季桓子更立体, 后者其实很明白孔子,是他的拒绝与合作成就了孔子,犹如《梅兰芳》中的邱如白。(文/杨戬)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房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