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刷爆“人情信用卡” 拒提《三枪》骄傲票房
2009年12月22日 15:59 北京娱乐信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陈可辛

陈可辛片场说戏

拍完《十月围城》后,导演陈德森的白头发比以前多了,他笑称“十年一战,一战白头”。我们注意到,其实监制陈可辛的长发,也白得那样显眼。

在北京媒体场放映后,记者们问陈德森的第一个问题是:“电影结束后,字幕打出 ‘陈可辛制造’,你作为导演有何感想?”对这个带着挑衅意味的问题,陈德森说:“没有陈可辛,就没有这部电影。”

的确,《十月围城》从开拍起,就被打上了“陈可辛”这个标签。恐怕有观众现在还会以为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陈可辛。作为监制,陈可辛也承认自己“做得太多了”,但他强调,尽管如此,这也不是一部陈可辛电影,“电影的方向还是陈德森的方向。”

人缘的力量

“那些一定要全额片酬的明星,我干脆不要了。”

王学圻、甄子丹、谢霆锋、黎明、胡军、范冰冰……这个超白金阵容不是陈德森的杰作,而是陈可辛用这么多年在圈内的影响力进行的一次人情透支。从去年年中开始,陈可辛就不断接触一线男星。当时他有一个想法,就是走“全影帝”的路线,最早敲定的几位影帝是曾志伟、梁家辉和黎明。

这次拍片,刷爆了陈可辛的“人情信用卡”。

有媒体说,陈可辛是用影帝造势赢噱头。陈可辛对此直接给予否定:“他们不计片酬地参与让我很感动。”但他也承认,“其实谁都想这样做。没有明星根本没钱拍那么大制作的戏。比如《投名状》,大家说李连杰很贵,我说李连杰来了,就把市场变大了,就有钱去拍我要的电影。”

陈可辛认为电影不怕贵,50块、5万块和5个亿的电影有不同的市场。说《十月围城》是搞人海战术,其实演员酬劳只占投资的1/4到1/5,而且都是友情价,“这是一个群戏,不可能每个人收全额片酬。那些一定要全额片酬的明星,我干脆不要了。”

“商业大片用明星是责任,但能不能把明星拍好,是导演的责任。”

影片打出“陈可辛制造”5个醒目大字的问题,陈可辛并不避讳,“内地市场相信名导演,这个是全世界都没有的现象。在香港地区、在好莱坞都是明星制。影片字幕打出‘陈可辛制造’,其实是代表我们这个团队的成果。既然进入这个市场,我当然要利用‘名导制’的优势。”至于明星,陈可辛说之所以选李宇春,看重的就是李宇春身上的话题性和票房号召力,“商业大片用明星是责任,但能不能把明星拍好,是导演的责任。”

在影片中,无论是王学圻、梁家辉这样的主角,还是任达华这样的配角,演员表现个个精彩。对于明年申报各大电影节的奖项,陈可辛很是苦恼:“最开始的烦恼是哪里去找那么多明星来演。好不容易找到了,又苦恼怎么样让每个人都有发挥,做不好的话,这个人情债是很难还的。现在呢,大家都说演得好,我就又苦恼明年的奖项怎么给他们报名了。”

票房的重要

“电影是产业,我作为《十月围城》的一分子,还是觉得获得更好的票房比较重要。”

昨天,《十月围城》传来消息:首周末票房7480万元。1.5亿的投资,用3天就已收回了一半。这部电影在土豆网的相关视频点击超过了6300万次,20多万条评论中,口碑好得一边倒。

陈可辛之前的两部影片《如果·爱》和《投名状》,票房分别输给了陈凯歌的《无极》和冯小刚的《集结号》。今年,《十月围城》又碰上了张艺谋的《三枪》。不过,这次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十月围城》大有反超之势。

对于票房最终能否超越《三枪》,陈可辛说:“只有到最后才知道。我觉得电影是应该百花齐放的,票房最后是第一还是第二都不重要。”至于张艺谋的《三枪》,陈可辛不想做过多评价,他也不愿意说自己心中预期的《十月围城》的票房。

对于口碑好得一边倒的局面,陈可辛反而有些担心:“我们的市场有个坏毛病,口碑好的点映不一定能出高票房。电影是产业,我作为《十月围城》的一分子,还是觉得获得更好的票房比较重要。”

陈可辛谦虚地说,自己来内地后,一直在向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等大牌导演学习,学习他们的电影,也学习他们对市场的把握。对于之前两部影片遭遇的失败,陈可辛做了深刻的反思,“刚进入内地的时候,我很任性。《投名状》看起来是大明星、大片,但我只是借了大片的包装,讲了一个很个人化的思考。《十月围城》不同,讲的是主流通俗的故事,讲的是小人物的牺牲,有明星有故事,让观众很满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丹璐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
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