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资料图)
两个小时里面交代了十多个人背后的故事,而且将众多大腕调度得恰到好处,《十月围城》监制陈可辛控制力十分了得。
有陈可辛坐阵,作品质量就已经有了保证―――这几乎是圈内公认的事实。陈可辛说,作为导演,自己是不会选择拍《十月围城》的,因为他对人与人之间如此单纯的坚持早已不再相信。但是作为监制,他却同样赋予了《十月围城》“陈可辛的血液”―――对叙事节奏的完美把控、制作上的精益求精、超豪华的明星阵容以及情感表达的恰到好处。陈可辛坦言,自己一向背负着“拍片不便宜”的名声,但是没办法,因为“性格决定了命运”。而对于渴望看到好作品的观众来说,华语电影需要陈可辛这样的电影人。
“主旋律”
爱国部分的对白是我写的
新京报:在人性的冲突上,《十月围城》比《投名状》更单纯、直接,是什么促使你选择了拍摄这部影片?又为什么选择了监制的身份?
陈可辛:选择《十月围城》作为“人人电影”的开山之作,是因为“人人电影”就是Popular(大众)的概念,不是给知识分子拍片的。但我不太想自己导,因为已经拍不出这样的东西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早已不再相信,我还是喜欢挑战一些现实中无法解决的人性的东西。
有人说《十月围城》是一部主旋律作品,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反对,但是在我看来,这个主旋律也是“民营的主旋律”,而非“国营的主旋律”。其实这跟好莱坞很像,比如《2012》就是一部好莱坞最为主旋律的作品,老百姓爱看,但是正因为如此,我反倒没有导演的兴趣,我想导的东西必须让我在精神上有所收获。
新京报:爱国情感的表达,稍微控制不好就会显得煽情、做作,在创作时对此有顾虑吗?
陈可辛:片中爱国部分的对白是我写的,“我闭上眼睛,就看到中国的未来”之类的,其实也遭到了周围很多朋友的反对,他们担心稍微搞不好就会显得很肉麻、很煽情。但是在这方面我却很坚持,因为恰恰是片中这些地方最令我感动,在这方面我可能比主旋律更“主”。虽然我对人性有怀疑,但是爱国的情感在我的血液里却是很天真、很浪漫的。我这样写并没有讨好领导的意思,完全是自发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比谁都主旋律。其实香港人看似人情很薄,但是香港与祖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香港人的爱国情绪非常强烈,甚至比内地人还要爱国。很多华侨背井离乡,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反而对民族对国家的感情更为强烈。
调动明星
说不看重李宇春名气太虚伪
新京报:你一向喜欢用明星,这次更是多达16位,你怎么看待明星的作用?
陈可辛:其实从《投名状》到《十月围城》,明星小了很多,片酬只占到总投资的五分之一。至于“人海战术”,我承认不用明星不是我们的拍法。《投名状》是华语电影空前绝后的一次明星阵容集结,《赤壁》里所有明星加起来也不如一个李连杰。我觉得反对起用明星很不健康。如果说名导有时候相同于政治独裁,那么明星制度则是客观的、没有特权的,观众爱看明星我们为什么不用?
新京报:用李宇春主要还是看重她的人气吧?
陈可辛:如果我说选李宇春不是因为她的名气,而是因为适合,你一定会说我很虚伪。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功夫、视角、台词等等方面,让她成为你想要她呈现出来的那个角色。
新京报:这次明星的表现,哪个让你最惊喜?
陈可辛:我觉得是甄子丹和谢霆锋。甄子丹其实一路都被人说没有演技,我觉得《叶问》里叶伟信最聪明之处就是让子丹不要演―――他不演了反倒具备了大师的感觉。而这一次,他是一路在演,却能够如此打动人。
对于霆锋,刚开始我对他的表演是很没底的,真的担心他演不好,因为这个角色的戏都是通过和周围人的互动来体现,而周围的人则都有相对完整的故事和个性。其实这些年,霆锋也低落了很久了,我觉得在《证人》(中国版法国版)里他演得很好,但是最后的奖项都是张家辉的,霆锋连提名都没有,可见大家对他是多么反感。我想他对大家的反感也是很反感的,所以这次他也是很想证明自己。
新京报:片中两个很重要的角色用的是内地演员王学圻和胡军,其他演员服气吗?有没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
陈可辛:现在剪出来的效果还不错,不过拍的过程中的确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王学圻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他对一些事情的理解和别人本来就不太一样,而且他的表演节奏的确与其他演员也都不一样。老实讲,其他演员都是偏于偶像派的,当初在说服大家出演时,其他人也难免会觉得,你这不是让我来陪衬他吗?但是王学圻掌控得很好,他身上有大腕的气派,而且非常强烈。
至于胡军,我觉得他的问题是接戏太多,很多时候我觉得他并没有用心去演戏。我一度担心胡军“没了”。他这次的戏份并不算多,但是戏却主要集中在他的身上,他这次的表演很有分量,很多戏能够出彩,与他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
投入产出
商业上的计算我是懂得的
新京报:片中一个最不容忽视的“主角”是1∶1还原了当年香港中环的实景。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搭建这个场景?
陈可辛:我不像其他才华横溢的导演那样,可以比较潇洒地做事,就连画画,我每一笔都要画很多条,说明我的不自信,做事只能踏实地来。之所以决定重新搭景,是因为之前经过仔细的计算―――如果到很多地方找实景拍摄,辗转反复算下来反倒会更贵。而搭景又可以几组同时拍,也节省了时间,这样做其实也是因为这是必须的。一部电影本身的质量才是根本,我也知道观众的要求其实是很低的,但是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我自己都觉得做不好,别人怎么能说好?
新京报:但是这样做同时也会带来高制作费,虽然你的作品都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但是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说,并不能称得上是一个“精明”的导演。
陈可辛:我很清楚,在追求各方面精益求精的同时,也会带来高制作费,但是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我不能让自己都觉得不及格,就把这样的作品交给观众。这方面的确落差太大,也因为我做事有自己的标准,也一向背上了“拍戏不便宜”的名声。但是我不仅是个导演,也是个监制、制作人,商业上的计算我是懂得的。但是我的回报之所以低于很多制作人、导演,这也是我的性格决定的。我不会去重复已经做过的东西,每一次都是呕心沥血花很长时间去做,其实有很多同行说我划不来,但是对我来说,如果不这么拍,我真的不知道能怎么拍。
新京报:《投名状》在海外卖得并不算理想,这次《十月围城》的海外市场前景如何?
陈可辛:其实《十月围城》的海外卖片我还是有些担心的,因为我不得不去把它当做一部动作片来卖,但是它的确不是一部动作片。其实在《投名状》时,我已经在一步步放弃了,不再拍给洋人看的电影,内地市场才是所有华语电影人的出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房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