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2010年6月12日举行,组委会于昨日在北京举行了发布会,介绍了各项主体活动的筹备进展,并公布了将角逐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爵奖、亚洲新人奖的入围影片名单以及预定出席红地毯的部分剧组明星。本届电影节无论报名影片、市场招展、创投项目还是出席红地毯、电影论坛的明星与嘉宾,数量上都有望刷新电影节创办以来的纪录。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金爵奖与亚洲新人奖,截至5月4日,共有81个国家和地区的2327部影片报名金爵奖与亚洲新人奖以及国际学生短片大赛,又一次刷新历届最高纪录。
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经过组委会专家选片组的严格挑选,最终有16部影片作为今年金爵奖入围参赛片。影片来自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巴西、爱尔兰、加拿大等16个国家,其中意大利、爱尔兰、加拿大均有两部以上作品入围,中国入围作品则是导演刘杰的《碧罗雪山》和导演薛晓路的《海洋天堂》。”
对于中国入围的这两部观众比较生疏的电影,上海电影节组委会表示:“显然这是采用创新机制后的一种新的结果,此次是年轻导演和影评人参与推荐,肯定有着不同的口味。”
一个强大的国际评委会对征集优秀影片及提升整个电影节的权威性、影响力具有关键作用。本届主竞赛单元的国际评委会由7人组成,著名华人导演吴宇森已受邀出任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其他已确定出任评委会委员的有中国导演王小帅,以色列导演阿莫斯·吉泰,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比尔·古登泰格和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
而亚洲新人奖单元则由韩国著名导演许秦豪担纲评委会主席,共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45部影片报名。从入围影片质量来看,亚洲新人的综合能力正在迅速成长。中国则入围了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影片《我们天上见》和《翻山》。中国台湾新生代导演戴立忍担任“Better City BetterLife”国际学生短片大赛的评委主席。
文化旁白
新评选机制能否创出新风格?
经过十多年的品牌打造,在世博会期间举办的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按理说要比以往更具吸引力、关注度。昨天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公布了本届参展电影及金爵奖入围名单后,也宣布了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换用新的入围评选机制,选出了更有艺术水准的作品。从这种改革来看,上海国际电影节希望不以只停留在以请到多少国际明星作为评判成为国际电影节的标准,更注重电影节内在的风格培养,希望形成独特的影响力,然而这种新评选机制能否帮助上海国际电影节改变以往在公众眼中的“自娱自乐”的姿态?
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影节可能产生的标准效应,不仅只有走红地毯和颁奖的那些噱头,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和价值标准,有影响力的电影节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电影行业的一个风向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些电影人的创作方向。然而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选片标准及评审口味可以说是“变化莫测”,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则。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国际化的同时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审美趋向,在国际电影节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正因为如此,应该成为一场盛会的入围电影评选颁奖现场,却难以制造出公共话题或者风向标,只有业内一小部分人自娱自乐,更多的观众被排除到门外。如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推荐金爵奖入围电影选择创新机制,让年轻导演及业内专业人士以更独特的视角来体现电影节不同的风格与水准,只有在增加了电影节自身的实力后,才能吸引到更多有实力、优秀的作品来参与这个奖项的评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李彦 编辑:王春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