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亲爱的》陈可辛:亲情来自经历非血缘
凤凰娱乐专访《亲爱的》导演陈可辛
点击图片进入:[独家]专访《亲爱的》赵薇:我还是需要锻炼演技
凤凰网娱乐讯 意大利当地时间8月29日,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展映片《亲爱的》主创接受凤凰娱乐专访。这是香港导演陈可辛在《中国合伙人》经历票房奖项双丰收后,再度关注内地现实生活的一部新作,而打拐题材+明星阵容两大话题,让电影备受关注。
《亲爱的》改编自真实人物的经历,采访中,陈可辛全面解析了影片疑问,并坦承了片中所有非真实发生的情节,这些情节的存在也使得影片的戏剧冲突更加尖锐。同时,陈可辛也承认了因为篇幅所限,没能完整呈现每个人物的前因后果,对于开放性的结局,他认为这是人生的映射,“因为人生没有封闭的结局”。而在剖析人性和社会时,他不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极度反对血缘比经历重要,亲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经历上的;中国人的问题就是历代都用人去判断。
如今中国电影市场还未能完全在商业上接纳现实题材电影,想来很有商业头脑的陈可辛此番尝试颇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气,他强烈感谢自己的编剧张冀帮自己完成了触碰这一题材的理想。尽管在筹备之初也遇到了投资方的不理解和不信任,但以赵薇为代表的大明星的撑场很大程度帮助这部电影走向观众。而最令他得意的是本片在结构上做到了极致,令观众能从两个方面看清这个没有绝对的世界,看清故事的背后以及其中绽放的人性光芒。
谈拍“打拐”题材:
骨子里没有文艺劲儿,用明星说服投资方
凤凰娱乐:去年就听说你要拍打拐的题材,准备了多长时间?
陈可辛:真的是特别快,最顺利的一次,就拍了两个月,拍完之后6、7天就剪完了。粗剪是两小时45分钟,剪到现在两个小时还多一点,但确实有一点像以前在香港拍《金枝玉叶》、《甜蜜蜜》的那个年代,两三个月都做完。
凤凰娱乐:如今的团队成员更多是内地的?
陈可辛:内地香港都有,其实已经分不开了,最重要是有默契。
凤凰娱乐:做一个内地的题材对香港的团队来说也已经没有太大问题?
陈可辛:要分戏来讲,摄影是没问题的,因为摄影的眼睛有时候是越不是当地的越好,导演是需要一个跟你不一样的眼睛;剪辑则必须要听懂普通话,对内地文化比较了解,我的剪辑是香港人,但住在内地好几年,已经没有文化差异。当然最重要的是编剧。这个团队里对文化差异的细节最不懂的就是导演本身,但是我有好的剧本,有好的演员,大家不停在拍戏的时候一起去聊,聊的很透,所以我觉得团队合作不是一个大的问题。
凤凰娱乐:这是个现实主义题材,相比而言在中国市场中还没有那么大的票房空间,那么在找投资方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陈可辛:大家看我那么多年来拍的戏,我有拍过文艺片吗?我的电影会像文艺片吗?我骨子里确实就没有文艺片的那个劲儿。不过,我跟投资方怎么说都没用,他们听题材看剧本,还会觉得是文艺片,所以我就找来明星,有这些明星你觉得会是一部文艺片吗?这都是跟投资方沟通的一种策略。不只是投资方,这个到最后也是给观众看,起码不会距观众千里以外,我在内地学了一句话,电影千万不能俯视观众,不能觉得我们的艺术有多高,其实我们都是拍生活,跟老百姓应该是平视。
凤凰娱乐:这部电影进入内地的生活比《中国合伙人》更进一步,我们猜测您是不是今后会一直拍内地题材?
陈可辛:不是刻意的,只能说是《合伙人》给了我这个胆量和底气再做多一点,我本来就是拍这些电影的导演,这部戏比我过去拍得更写实,更有社会性,但那种生活也不是我经历过的,《甜蜜蜜》里新移民在香港80年代的生活也不是我认知的,我也能拍,为什么这就不能拍?
所以还说我非常幸运,我有一个非常非常欣赏的编剧张冀。他不只剧本写的好,跟大家的品位也非常像,写的时候很有默契,完全能写到我想拍的东西,而且很多还是我并不一定知道或者并不一定经历过的。有了一个好的编剧搭档,你就可以有胆量去多试一些自己想拍的东西。
我并非有策略要越来越走近内地的生活,要是突然间有个题材很喜欢,跟内地无关的,我也会做。最初有很多反对《亲爱的》的声音,觉得这个完全不像演戏,真的要拍吗?我当然也有一些投资方比较喜欢的题材同时在进行,但我自己在做这个。
谈审查:
审查挺文明,“看不起农村人”不是必要对白
凤凰娱乐:预告片里,赵薇说“你们看不起农村人”,但是到了正片里就改掉了。
陈可辛:其实也不是审查说完全不行,就是大家沟通过觉得这不是最必要的对白。
凤凰娱乐:还有没有其他的改动?
陈可辛:没有,这个戏在审查来讲,还算是挺顺的,要不顺能够那么快拍完就来威尼斯吗?审查很多时候不止是一条一条看细节,看的是整体,还是有一个艺术的判断。所以我觉得审查现在还是挺文明的。你是跟电影在沟通,而不是跟政府的官员在沟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