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孟广禄主演京剧《项羽》 再现楚霸王悲剧豪情

2013年10月15日 10: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蔡体良

项羽》的舞台,比较尊重历史的真实。我们常常说,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反过来,现实也能印证历史的真实。在舞台上读解项羽的故事,我们很难抛开历史,也很难去做人为的“阐释”。演出中如果不去把握它的历史的脉络、历史的节点,就不可能产生自己的历史分量,溅发出舞台的火花。我认为新编的历史题材的戏,特别是人们太熟知的、有了定评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戏,格外需要与历史相呼应、对接,需要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和需要增强市场化的观赏价值。需要赋予艺术真实的同时,关注历史的色彩。剧中开场的“进驻咸阳”,开门见山,就将项羽的形象做了粗线条的勾画:“力拔山兮气盖世,彼可取而代也在此时”;“重瞳项羽易青史,改天换日四海一”,突出了项羽英武盖世的气势;紧接着“火烧阿房宫”,宫女慌乱奔逃中,虞姬“九月秋凉兮,孤女思娘”委婉凄凉的楚歌勾起项羽“无尽情思长”,这既是项羽刚柔相济的心灵写照,也为全剧的走向埋下了悲剧性的伏笔。一下子高屋建瓴,寻找到了戏剧内在的核心矛盾,端倪出整体的艺术分量。开局的头一步,舞台上力避了传统舞台片断化、小品化的情节铺排。我认为,舞台局部的精彩往往被人们关注,但它并不能替代整体的审美价值。

剧中,项羽、虞姬、亚父是架构全剧的核心人物,共同支撑起《项羽》“这一座”的艺术大厦。我看到主创者着墨于人物的刻画,包括心理空间的处理。主人公项羽的形象塑造,求同存异,力求多个侧面来镂刻,从外至内,使人物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情有意,有血有肉。项羽与虞姬“楚歌”中相识相知直至诀别的情感关系刻画得细腻而深刻。这里,让观众看不到“雄霸天下”的大丈夫一面,看到的是“执子之手贴心头”、“难分难离情不忍”的真情和柔情,乃至缠绵悱恻的另一面人格映照。虞姬甘为项羽“含笑诀别,一剑轻抹”的壮烈之举成为必然,也在意料之中,震颤人们的心灵。舞台上,对项羽道德的评判,在台上是壮丽的。但无情的历史法则,或者说审判,却已无法改变他们儿女情长的悲剧命运。剧中的亚父,在舞台上同样举足轻重,不可或缺。他与项羽情同父子,一心一意为项羽谋天下,但面对项羽“磊落坦荡”,不用“阴谋”,使他只能痛斥项羽“竖子不可为谋”,映衬了项羽的别样个性,使其色彩更丰富、更具感染力。另外,刘邦深知项羽秉性,在项羽强势下韬光养晦,最终扭转战局;韩信为立功业投奔项羽,却因不是贵族身份,只能做“执戟郎中”,不得已投奔刘邦……亚父、虞姬、刘邦、韩信等形象的塑造以及他们与项羽之间的关系摹写,从亲情、爱情、政治、军事等各个角度阐释了项羽,形象地告诉观众一个千百年来让人爱恨、尊崇、怜惜的项羽。在写意为己任的戏曲舞台上,心理空间的自由和心灵的翱翔,更能使人物真实、真诚、闪亮起来。关注人物关系、人物个性和人物人性化的刻画,对历史剧中人物的创造,也不能有例外。《项羽》的尾声,将悲剧的结局推向必然的境地、不可逆转的高潮,使项羽的形象也更趋完整、丰满,也更像一个“人”。他自叹道:“三十一载春秋写,能否迈步从头越。傲立雪中真如铁,生生死死一人杰!”对当代观众而言,也更能拉近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触摸了他们的心灵。

凤凰网星座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凤凰网娱乐微信

揭开明星的隐私往事,每天为你分享一段八卦谈资!

[责任编辑:张园园] 标签:项羽 悲剧英雄 情节铺排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推荐

实时热点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