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飞行员楚迪
“哈里路亚”山
男女主人公与树精灵
从电影故事层面看,《阿凡达》的确没有给人惊喜,如之前预期,基本就是一部潘多拉星球版的《与狼共舞》加《风中奇缘》,讲的是地球人与外星人在殖民与反殖民的过程中一段跨种族的传统爱情故事,当然,前提是你得接受浑身蓝色的纳威人跟人类一样──崇拜爱情。导演在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里面,放入了丰富的主题内容——有人看出了环保;有人看出了物种生态平衡;有人看出了这片跟《十月围城》主题一样讲的是“革命”与“信仰”;当然更有人直接读出了“JC大神”的国际主义胸怀,因为《阿凡达》本质上是一场钉子户暴力反拆迁的斗争;如果《2012》里的中国元素让人会误以为是好莱坞为了中国市场的示好,那要是有国人能从《阿凡达》读解出“JC大神”是在向唐福珍致敬,我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阿凡达》在电影数字技术上的革命性进步,大大掩盖了故事层面的相对平庸,但同时影片主题的包容性和人性关怀占据了足够多的道德制高点,所以只要有一项触动了你的神经,然后在一次次突破人类想象极限的绚丽视觉效果前,任何观众都会先被自己感动。这其实跟前一阵国内热评《十月围城》一样,豆瓣网上一篇名为“只有进步才值得信仰”的评论,居然罕见地出现了近4000个“有用”评分,而“无用”评价数量少得忽略不计,“有用”的评价数量目前还在增长,网友回帖翻页都已经翻到了第11页。因为这篇评论讨论的范畴已经超越了《十月围城》故事本身,而是更多形而上的东西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从这个角度说,《阿凡达》有被“热捧”的潜质,我个人坚持最初发在微博上的判断,《阿凡达》的故事显然还达不到“神作”的级别,因为它从主题到内容都缺乏足够的原创性。有人会问,什么是原创性?无数科幻电影经典都是很好的例子,比如《2001:太空漫游》,比如最新的《第九区》,至于别的类型片,比如去年的韩国电影《蝙蝠》就是对吸血鬼电影的“原创”范例,而《暮光之城》系列就不是。
前面废话了这么多,可能会有人认为我觉得《阿凡达》不咋样,配不上“神作”的称呼,但我要说,《阿凡达》当然是一部大师级的“神作”!前面解释了这么多,只是在说明《阿凡达》对我而言最有价值的地方并不在故事和主题,让自己减少被热情冲晕头脑的误读。《阿凡达》之“神”在我看来至少有两点:分别是对电影数字3D技术突破性的革命推进和《阿凡达》严密而自洽的世界观设定及硬核科幻魅力。
《阿凡达》在数字3D技术方面的革命性突破,在我看来犹如当年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突变,而这次是让电影正在突破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卡梅隆对技术精益求精,在《阿凡达》里,他新建了一个外星球幻境,每一处细节都在挑战人类的想像力极限,影片通过最新的数字技术,让片中所有细节都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真实感。特别是当你置身在IMAX 3D影院中时,这种强烈的真实感,会让你觉得片中潘多拉星球上的一草一木不是虚构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于遥远的太空中的某个角落的,它真实得就像是潘多拉星球的纪录片,而你就是纪录片导演。这种强烈的真实感是我个人在之前的电影中从未获得过的体验,而且这种真实感是以让你身临其境的3D方式来“体验”和“感受”到的。影片结束,灯光亮起,《阿凡达》的两个半小时让我短时间内产生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刚才我真的置身潘多拉星球,已不愿再回到被过量二氧化碳包裹的地球。从未有哪一部电影能让人体验如此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不是“神作”又是什么?
我自认是一个普通科幻文学迷和一个骨灰级科幻电影迷,任何热爱科幻的朋友,都会跟我一样强烈认同《阿凡达》是科幻电影里的一部“神作”,不是因为它的故事,而是因为它的世界观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整个潘多拉星球和纳威人的文明都是完整的,它是等待你去慢慢发现的完整世界。“JC大神”花了很多年完善这个设定——他甚至亲手写了几百页的潘多拉星球百科全书,从没有哪个导演对电影的执著能达到这种程度。可以说《阿凡达》最大的魅力不在故事本身,不在具体某个桥段,而在于影片的整体气质和结构,是它所建立的那个世界对人类观众强烈的感染力。这才是我把《阿凡达》看成“神作”的真正原因。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关雅荻 编辑:房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