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资料图片(图片来源:新闻晨报 刘真)
150多分钟的《唐山大地震》,将在这个夏天冲击你的泪腺。23秒的惊天大地震,天塌地陷之后,心灵的裂缝,远不及城市的伤疤那么快愈合。妻子失去丈夫,母亲丢弃女儿,弟弟愧对姐姐,父母阴阳相隔,恋人无法相见。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绵延32年无绝期。
第一哭:灾难降临
天塌地陷,亲人阴阳相隔
电影在一片寂静的黑色中开场,大群蜻蜓从田间飞过,沿着铁轨铺天盖地而来。安详的城市浑然不知灾难将至,兀自守着那份有条不紊的幸福。抒情配乐中,阳光灿烂,到处活力十足,镜头抚过毁灭前的美好——电影院放着《枫树湾》,小孩街头为冰棍吵架,爸爸和孩子玩着那个时代最流行的手腕上画手表的游戏,妈妈把凉水泡过的最后一个西红柿给了儿子,夫妻偷闲在车厢内温情……一切都是美妙的,顷刻间,老天撕裂了给你看。
鱼从鱼缸里跃出,天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深紫色,房屋开裂,夏日酣睡的人们被震醒,却无处可逃,断墙硬生生砸到惊恐失措的他们身上。大雨倾盆,一个全景,整个唐山摇摇欲坠,哭天抢地,却是无声。这时,一个个孩子的悲惨镜头,激发了影院的第一轮抽泣:光着身子的孩子哭喊“妈妈,救我”;血迹斑斑的孩子被压得已无反应;楼上的孩子恐慌看着母亲就在外面,却无法自控地陷落灰尘中……
影片中一位满眼是泪的母亲咒骂一声“老天爷,你个王八蛋”,无疑是代观众喊出了心声。影院内哭泣声此起彼伏,灾难,尤其是孩子的受难,成为该片第一场哭戏。
[戏外]所有演职人员均买保险
冯小刚在IMAX预告片开头就用了片头“蜻蜓昭示地震”这段,“地震前兆出现时,这群蜻蜓200米宽、10公里长”。四分半钟的地震灾难场面拍了两个月,花费三千多万元,高难度的特效镜头历经艰辛。比如一个老吊车倒下,钢缆怎么崩断,吊的预制板怎么靠惯性冲到房间里、把人撞出去;如果地裂开了,旁边的坏境会受到什么影响,人在上面重心会倒向哪里……开拍前都要做精密的物理测试。
相比特技,拍地震戏时,工作人员的安危更令人提心吊胆。重建的楼是准备后来炸掉的,盖得并不结实,既没浇筑,也不挖地基,但拍摄时,上百名演员和工作人员以及机器设备都要进去。冯小刚至今谈起,依然心有余悸,“其实我们想了很多安全措施,给演职人员都买了保险,但也提着心,毕竟出任何一件事都是人命关天的事。其实这也说明你做的是个好事,那么多冤死的人在那托着你呢。”
第二哭:生死抉择
被母抛弃,女儿孤苦伶仃
灾难过后是营救,镜头从大场面,转而注视起方家的变故。张国强饰演的爸爸方大强,最后一刻将徐帆饰演的妈妈李元妮推了出去,用自己的死亡给了妻子生的机会。
分别由张子枫、张家骏饰演的姐姐小方登、弟弟小方达,同时被压在了一块水泥板下,不管救谁,重量都会压到另一方的身上,后者几无生还之机。“只能活一个”,被要求立刻作出选择,手心手背都是肉,徐帆无数次地说两个字:“都救!”再不选择,两个孩子都要遭殃。徐帆哭得不成人样:“啊,救弟弟!”水泥板下,姐姐小方登无声,一串眼泪顺着肮脏的脸颊流了下来,幼小的心灵自此撕裂,再难愈合。
观众席中的串串眼泪也随着滑落。伤心欲绝的母亲背着残缺一只手臂的弟弟,带着“丧夫丧女”的悲痛,游魂般寻找解放军救助;姐姐小方登奇迹生还,无亲人管顾,形单影只入了孤儿营,沉默,眼神凄凉而淡漠。内心戏很明显,她是被抛弃的,被亲身母亲抛弃,她再也没有亲人。观众席中,哭泣声再难压抑,观影者同悲。
[戏外]群演淋雨毫无怨言
戏中,母亲的无奈、女儿的凄凉催人泪下;戏外,主创为来自唐山当地的群众演员动容,他们大多有家人在大地震中罹难或幸存的经历。
《唐山大地震》制片主任胡晓峰介绍,营救是场雨戏,“根据拍摄计划,我们在拍震后戏分的时候已经是10月份,比较冷了,但影片反映的是7月份的事情,很多群众演员穿着裤衩背心。拍摄那场震后大雨的戏,我印象非常深,很多人布置在不同的位置上,而天一直在下雨,看得人很不忍心。即便面临如此艰苦的条件,所有群演都毫无怨言地坚守阵地,不少群众演员还说,‘来之前就有淋雨准备’,‘就算提前知道要被弄成这样也还是会来的’。这些群众演员拍完之后都没法上车回家,身上的妆都化得特别脏,后来我们在现场搭了一个洗澡间,让大家先洗个热水澡,换上自己衣服再回去,最大程度地为他们减轻身体负担。”演员张国强对一名男群演格外有印象,“他穿一条大短裤,白色背心,出现在一个大全景里面,本来晃一下摔倒就行了,但他完全是真摔啊,流血了,我真的很佩服。”
第三哭:祭奠逝者
愧对姐姐,弟弟重压爆发
小方登被陈道明饰演的军人领养,依然沉默,眼神中只有恐惧没有信任,直到长成了由张静初扮演的成年方登,改名王登,还是让养母觉得“不是亲生的,迟早会离开”。
母亲徐帆执意在唐山拉扯弟弟成长,把弟弟送奶奶家的那场戏稍稍让观众缓点劲。车开动了,徐帆在车后泣不成声,车突然停下,弟弟奔下,母子对跑拥抱,十足《妈妈再爱我一次》。全场再度陷入哭声中。
徐帆带着对女儿的歉疚拉扯着儿子,寄予厚望以不愧对亡人;李晨扮演的成年方达,对读书不感兴趣,早早地做起导游类工作,将对姐姐、父母的歉疚化作沉淀淀的“要争气”的重任。太深的歉疚,在一场“烧纸钱”的戏中爆发。安静的夏夜,整条街道星火点点,地震中幸存的家家户户围着火苗声泪俱下,跟死去的亲人说话。徐帆边烧纸钱边念叨,“原来的家搬了,别走错了”,李晨爆发了:“早知这样,当初还不如救我姐呢!”伤疤揭开,徐帆一巴掌打了过去,观众再度流泪,由亲情牵引的愧疚,似乎更令人泪奔。
[戏外]主创群演一起“烧纸”哭诉
这出催泪的“烧纸祭奠戏”,是、冯小刚、徐帆、李晨、张国强等主创公认为印象最深的一场戏,群众演员的真实感染力远远超出戏的感染力。
冯小刚回忆道:“拍这场戏请了很多群众演员,我们跟他们说:‘我们在拍烧纸的戏,如果你们也有地震中失去的亲人,也可以跟他们说说心里话。’他们声泪俱下。30多年过去了,那些老人,他们望着火焰,往里头续纸的时候,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跟亲人说的那些话,每一句都锥子似的在扎你的心。拍那场戏,我印象非常深,整条巷子一片哭声,后来我说‘停,停,我们拍完了’,他们说‘我们停不下来’。大家就陪着他们蹲在地上,守着那些余烬哭诉。”
李晨的回忆更细节,“他们坐在那里,导演喊开始,大家就已经哭成一片了。拍完之后,录音师为了要更多的声音效果,比如远的近的,左声道的右声道,导演机器停了,但他没有喊停,录音师带着设备收每一个地方的声音,冯导背着手在人群中走,他很认真地听每个人说话,我能看出他很感动。当时有一个老奶奶泣不成声,我们剧组很多人包括帆姐都泪流满面,搀扶这个老奶奶,我们大家就都上去安慰这些人,握着他们的手,那个场面是戏外的一种感动。”
面对群众演员对该片的无私奉献,冯小刚坚持要在片尾特别鸣谢参加拍摄的所有群众演员。
第四哭:亲人重逢
老母下跪,没有相拥而泣
烙着被亲人抛弃的痛,张静初怀上陆毅饰演的男友的孩子,因不愿放弃而不惜退学,生女豆豆,远嫁加拿大;李晨果然争气,杭州当上老板,娶妻生子豆豆;徐帆拒绝再组家庭,不愿随子搬离唐山,也不愿让李晨为她买新房,宁愿和设着灵堂的破落屋子在一起,只怕亡灵找不到回家的路。
二三十年的戏分,只隔十来分钟,观众再次泪流满面,几乎都与亲情有关。比如消失多年的张静初携女回养父家,陈道明悲喜交集:“这些年你上哪去了,我天天担心。”关切之情,闻之而思拳拳父爱,泪从心涌。2008年汶川大地震,张静初、李晨分别赶赴抗震第一线,参与“唐山救援队”,弟弟这才知道姐姐还在人间,于是带姐姐回家。
32年的伤疤就要揭开,母女相见实难想象。张静初近乡情更怯,徐帆默默包着饺子,双手不禁哆嗦,一声“妈妈”一声“女儿”,终究谁都无法开口。没有相拥而泣,张静初进屋看到一盆凉水,里面盛满西红柿,知道这是母亲对自己的弥补。地震那晚,徐帆把唯一的西红柿留给了弟弟,许诺女儿明天买给她吃,32年后才终于有机会履行承诺。祭奠了女儿32年,活人到眼前,徐帆一点都不陌生:“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30多年没有个信。”突然,步履蹒跚的徐帆给张静初下跪:“妈妈对不起你啊”。那一跪,令全场积累的泪水喷薄而出。
母女亲情戏收尾,影片结尾出现唐山大地震死难者纪念墙,一个老头对着纪念墙絮絮叨叨,说完“过两天我再来看你”,骑着自行车回家了。此时,字幕起,王菲《心经》唱颂声起,歌声悲悯,似在超度亡灵,抚慰世人。
[戏外]徐帆一跪,冯小刚失声大哭
冯小刚说,徐帆那一跪,让他在监视器后面忍不住失声大哭,而让他最为感动的台词,也是影片即将结束时,徐帆对张静初感慨的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而关于“纪念墙”那出戏,《唐山大地震》唐山方制片人姚建国介绍,2009年年初,冯小刚带领创作班子来到唐山,本想到大地震罹难者的墓地看一看,但是他的意图落空了,因为唐山根本就没有什么死难者公墓。“那么唐山人是怎么祭奠那些离去的生灵?我把冯小刚领到唐山大地震纪念公园,那里有一面地震死难者纪念墙,这让冯小刚大吃一惊。纪念墙高达10米,长300多米,上面刻满罹难者的名字。冯小刚把身体贴在墙上往上看,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就像千军万马扑面而来,就在这座纪念墙下,他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律动,也拥有了创作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巨大动力——他对他的朋友几乎是絮叨地说出自己的这些感受的。”
片尾曲王菲的《心经》,冯小刚称宛如天赐。拍《唐山大地震》,他好长一段时间都睡不好,在一个失眠夜偶然听到朋友推荐的《心经》,让他平静下来,当即决定把这悲悯的歌声为全片收尾,“我要是再晚一两天听到这首歌,就没用了,棚都退了。恰恰那个晚上听到了。一切都是天意。”
把汶川大地震放进来,作为母女团聚的结合点,也是神来之笔。
最初,冯小刚一度因为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而不想拍《唐山大地震》,因为怕被人说跟风;但是,灵感让他把汶川大地震结合了进来,“有种我不知道的力量,帮助我完成这部电影。在汶川地震废墟上,我们烧着香,喊两声,说我们是来拍电影的,是来纪念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彭骥 编辑:王春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