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碾玉观音》人物志:美女学霸李卓群


来源:凤凰娱乐

李卓群,85后戏曲人,编、导、演全才,本科为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专业第一名,研究生为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专业第一名。现就职于北京京剧院,“京剧合伙人”项目组负责人,编剧/导演作品高

李卓群,85后戏曲人,编、导、演全才,本科为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专业第一名,研究生为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专业第一名。现就职于北京京剧院,“京剧合伙人”项目组负责人,编剧/导演作品高产高质,《惜.姣》惊艳颠覆、《碾玉观音》唯美纯爱,青春撬动京剧市场,古老京剧不负青春。

李卓群

1 喜欢戏是从小受家庭影响吗?

确实因为小时候受到家庭薰陶。从爷爷奶奶开始,家里很多人都在文化艺术行业工作,可以说我就出生在剧团大院里,童年基本都是在剧团度过的,对戏曲这一行很有归属感。刚可以记事,爷爷就教我写字、背唱词,我最早学写的字是“苏三离了洪洞县”。刚开始走路,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玩耍时,姑姑就教我圆场、云手,戏曲,算是我的启蒙教育,从小埋下了对戏曲的感情。

2 作为美女+才女,受到的各种诱惑不少吧,怎样定位自己的?

说到美女+才女,其实不敢当。平时听到“美女导演”这个称呼,经常暗暗好笑,或许大家对于编剧、导演这些行业的形象要求不太高,所以给我冠了这么个头衔。才女就更不敢当了,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数比较少,可能再加上我从小一直在行里摸爬滚打,编、导、演方面都有所学习,所以给大家造成“术业有专攻”的印象而已。 希望自己这辈子都能从事戏曲行业,踏踏实实出戏出作品,个人价值在舞台上、在剧中得以实现。希望自己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匠人,但是不带匠气,就像崔宁一样,做好事业,呵护好自己所爱的行业。

李卓群

3 为何选择从事了这一小众行业,职业前景是如何展望的?

家里有人从事戏曲行业,对这行非常了解,虽然当年出国潮、下海潮时,他们也有放弃戏曲,转行了的,但我小时候所看到的,戏曲并不是凋蔽一片这样一种景象,无论在城市,还是他们下乡演出,都非常受欢迎,观众基本上都是满堂彩,可以说是盛况。所以从小在我心里,戏曲艺术从来没有衰败过,只要戏曲人心里不衰败,这门艺术肯定可以永远传承下去了。可能就是因为这份情怀吧,我也顺理成章选择了这个行业,并且坚持了下来,从学习表演,到学习编剧、导演,希望学得越多越好啦,因为我觉得学习一门艺术就要全面接触,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近它、把握它,更好地去交流和组织。研究生毕业到今天三年多时间,其实才算刚刚开始融入社会。当然感受到了作为小众行业的一些劣势,但也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慢慢汇入这个集体,比如我们的京剧合伙人制,就像当年小岗村的状态一样,大家都是热血青年,为了一个戏不计名、不计利,全身心投入,这样的精神鼓舞我把事情做好,作为团队带头人,为大家争取更好的前景。对了,说起来《碾玉观音》这个戏,和我们之前的《惜.姣》,和其他任何戏都不一样,这次剧院是真的把我们这些年轻人推到了台前,技术入股,自负盈亏,给我们定的任务是每场演出最少要卖出七成票房。然后剧院决议,我不仅是这个戏的编剧和导演,还要担任制作人。制作人是要负责项目收益的,这个身份现在让我压力很大,但是必须迎难而上。

李卓群

我从来不认为戏曲是夕阳产业,或者说已经要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了,有个网友曾经跟我说,《定军山》、《四郎探母》当年也是新编戏啊,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所有艺术门类都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舞台的历练,才能够慢慢修成正果、成为经典。我觉得人一辈子做一件事,做好它,陪伴它,就足够了,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非常美好的期望。现在的京剧小剧场,观众对于戏曲的要求也和以往不一样了,一般小剧场演出都集中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要求人物性格多层面、要求故事发展短平快、要求音乐节奏和故事衔接都要紧凑,这对我们编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

4 已经创作的剧本中,哪个是自己最喜欢的?戏曲新编戏,是老故事改编更容易被接受,还是原创故事更有创作动力?

目前对我来说,写过的作品中最有感情的人物是崔宁,他身上有我自己的影子,其他我还喜欢京剧《新龙门客栈》中的金镶玉(这一角色将由史依弘出演)。希望我笔下的角色努力向着更丰满、更生动的方向去发展。戏曲舞台上有些人物不动人,是因为他扁平、不接地气、没有人情味。观众看的是戏,戏是人生、是生活,所以我希望写出更多平民角色,或者说接地气的角色,让观众走进剧场,可以感受一下如果他们自己身处那个朝代,会有怎样的生活,这算是我的一个创作方向。老戏改编或是完全原创,其实对于编导来说差不多,只是侧重方向不一样。整改老戏或是在老戏基础上再创作,它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表演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故事依托,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让人物丰满、情节合理、剧情紧凑。比如《惜.姣》脱胎于《乌龙院》故事,却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乌龙院》的新戏,《惜.姣》表演风格和戏的气质虽然像老戏,但看过戏的观众一般不会拿它跟老戏作过多对比。当时为了向我们的前辈致敬,《杀惜》部分刻意保留了两三分钟的戏核,除此之外,基本上《惜姣》就是完全的新戏,和《乌龙院》几乎没有一个字相同。原创故事对我来说在一度创作上发挥空间更大,京剧《碾玉观音》比起小说原著,后半程基本上是完全颠覆的。但同样也要遵循我们戏曲的创作规律,写戏就是要戴着镣铐跳舞。

无论老戏新编,还是完全原创,这两种创作方式最后达到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要统归到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符合现代剧场要求的创作语境当中去。并且,因为我们创作团队都是科班毕业,对于我们来说,继承更为重要,别人也会拿专业要求来看待我们,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首先是要规范,在此基础上再来创新,不管多么小剧场,多么先锋,它都要姓京,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创作的一个准则。

李卓群编剧、导演作品

5 经常听说排练场上编剧和导演僵持不下,一人身兼双职,是否创作效率更高?从技术上讲,卓群是更偏向编剧思维(逻辑性),还是导演思维(画面感)?

一度二度创作集合一人身上这个现象,戏曲界也是有过先例的。就我个人而言,写戏的时候其实脑子里都先预演一遍了,上下场、唱念做表是舒服、妥贴的,先过了自己这关我才会下笔去写,这可能和作其他编剧不太一样。我觉得剧本一定要是场上之作,如果纯是案头本,给导演和演员留下的压力会比较大。所以即使没有系统学过表演和导演,作为编剧,最好也要经常泡在排练场上。导演和编剧这两个工种虽然相互制约,逻辑性和画面感却没有必然分别,体现在剧本上、舞台上,它们是一体的,必然是剧情逻辑需要歌舞演故事来呈现,歌舞演故事也要有故事的延展性和内在关系。所谓场上之本,就已经是编剧、导演两项职能介入过,并达成共识的了,在一度创作时带着导演思维落笔,拿出来的就是场上本,的确比较省力。

6 学霸是怎样练成的?

学霸肯定是不敢当,在我们这个领域里,学习编剧和导演专业的人比较少,但只要是学习的,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事业目标,竞争肯定存在。对我个人而言,一方面是小时候的家庭薰陶,不论对戏曲文学,还是台上调度等方面的知识,因为从小一直学习,掌握得就要全面一些。学戏文的时候,如果说成绩显得突出一点,那就是戏曲舞台的知识和实践给了我很多补养;学习导演时,来自戏曲文学、剧本文学、文化艺术常识这一块又对让我的专业受益非浅,所以说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承的。总而言之,戏曲是挺复合的一门艺术,掌握知识面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你的作品呈现。另一方面,我确实一直都在坚持,当时我们本科班有60多个人,后来真正在专业院团从事这个行业的,好像就是我了。所以说这个行业的产出率比较低,面临的社会诱惑也非常大。但是以前在我在一个大院里玩耍,一起学戏的许多小朋友,现在也走上了专业戏曲道路,还有我回老家去探望爷爷,我们那里成立了“小梅花艺术学校”,现在也出了许多在全国范围内非常有名的小角儿和青年偶像演员了。这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们也是挺多的,感谢从小接触到这么好的戏曲土壤,让我这么有信心,精神上充满正能量。

李卓群

7 《碾玉观音》这个题材和崔宁这个角色是怎么打动你的?宋话本和三言两拍里的这个故事,远没有你的京剧版这么美好、纯爱,写这个戏是翻案之作吗?

《碾玉观音》这个故事最早是宋话本,明代冯梦龙收进了他的小说集《警世通言》,话本小说时期的崔宁虽然很招小姑娘喜欢,却没有责任心,他出卖了秀秀。秀秀呢,从王府逃出来还小偷小摸,带走了一些金银财宝,还有她对崔宁近乎霸道的爱,都不能让人认同。虽然这些都很人性化,但这样两个人物立在京剧舞台中间,还是有些奇怪。我创作这个题材,更多的是受到台湾姚一苇先生改编版的影响,当年他的话剧《碾玉观音》在台湾非常轰动。在他的改编中,崔宁是出世的,对爱情的向往全都刻在了玉里面,秀秀是入世的,她抛弃了崔宁,回到王府做了王爷的养女。最后崔宁眼睛瞎了,沦为乞丐,来王府找秀秀,秀秀让他们的孩子出来给崔宁开门,扔给他几文钱,崔宁就死在了王府门口。这个改编版本对我触动很大。故事前半程粉红色,后半程灰色,当时我就想后半程故事完全可以向另一个方向去发展。倒也算不上翻案,只是觉得崔宁这么好一个男孩子,不应该是这样一个结局。

比起李慧娘(《红梅记》)、杜丽娘(《牡丹亭》)这些有着严整内在关系的人鬼恋故事,《碾玉观音》因为出现年代比较早,细看下来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把它改编得合乎逻辑,让事件的前因后果连得起来,于是不得不对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作出比较大的调整,这也是我对改编这个题材的一些理解吧。关于写戏,我还有另外一个心得,正如老先生们所说的“因人设戏”,写剧本前就要考虑好围绕哪个演员、什么样的角儿去写,因为他是你这个戏的最终呈现者。崔宁在我笔下是个典型的处女座男生,他在今世有幸遇到了同是处女座的正岩,正岩的形象气质、性格做派与我心中的崔宁高度契合,这确实不可不说是一种冥冥中的缘份。

[责任编辑:赵博涵]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